其實道家和禪宗有點類似,也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文字是有限的,像道元禪師遇到的老典座說的,辦道,是“遍法界不曾藏”,而文字是“一,二,三,四,五...”。
文字這些東西,都是名法,“言者不知”。但對我們悟道,依然是可以有幫助的。我們知道,佛家裏,分了不少“一,二,三,四,五”,這裏我也來給大家幾個道家的,“一,三,五,七,九...”。
隻是一個啟發。
一是,“抱一”
什麽是“抱一”,你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倒推回去,就隻有一,即大道。
“抱一”,就是不二。什麽是二?你走兩個極端,落兩邊,就是“二”了。事物分上下、美醜、善惡,但在我們悟道者心中,應該是不分這些的,因為是虛的,無差別的。
身心也是抱一的。心裏想的,和做的,應該是一致的。
在用上,也抱一。也可以叫抱樸。什麽是“樸”呢?就是砍下來還沒做各種器具的木頭叫樸。“樸散為器”,在沒“散”之前,就是一根十分樸素的原木。但它一散,那麽用途就千千萬,做家具,做房子,做車船,無窮盡。不限定在某一用上,那麽就回到“樸”的狀態,惟其如此,你才可以妙用無窮。
三是“三寶”:
老聃送的,“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個我已經簡單提過了,在視頻裏,我會分別細講。
三寶,就是三個含德至厚的行為特征。我們秉持,就對了。這些都是符合大道的行為,含有同情心的行動;懂得節製,約束自己不放縱,規避風險積蓄力量;處下、不爭、謙讓。
五是“五象”:
一、三是老子提的,這個五,是老子的弟子、陶朱公的師父文子提的。所謂五象,就是大道的五個形象。
雖然大道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但符合大道的“真人”,還是會表現出這麽五個特征的:
虛無、平易、清靜、柔弱、純樸。
其中虛無、柔弱我都已經在視頻裏講過了,接下去我會講清靜。在佛家,是清淨,在道家,是清靜。
七是“七善”:
“七善”,是老子在《道德經》裏,從“上善若水”裏,化出的具體的七個“善”,即我們怎麽去效法水的七個厲害之處。
分別是: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這個“善”,包含“這樣做最好”,和“擅長這樣做”的意思。“擅長這樣做”,指的是水,“這樣子最好”,是指我們去學習。對的,去向水學習。千萬不要認為人是萬物之靈,其它都是傻瓜啊,在老子看來,水是在世間,最符合道的事物,咱不是。
九是“九守”:
“九守”,是文子提出的。文子是老子的弟子,經常聽老子教誨,在他的《文子》一書中,大量類似《論語》的“子曰”,在他那裏叫“老子曰”,不可小覷。老子的《道德經》,是出函穀關之前,留給關令尹喜的,在之前已經有一些弟子,說過一些話,這些話,不一定在《道德經》裏。
所謂“守”,就是懂得那些道理後,你要秉持,以及如何去秉持。九守是守虛,守無,守平,守易,守清,守真,守靜,守法,守弱,守樸。
你可以看出,道家的學說,也是自成一個體係。它沒有佛家那麽彎彎繞,大道至簡,但正因至簡,又很容易被人忽視,以致於“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大道至簡的同時,又十分玄妙,所以又“莫能知”,如果不一點點虛心學習,又難以揭開其神秘的麵紗。
上麵“九守”,其中的“守法”,不是現在遵紀守法的意思,這個法,依然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個法,意思是耳提麵命,不要忘了時時去“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強調“守法”,而不是“守戒”。
--------------
當然,“三,五,七,九....”這些,都是個皮毛,隻是道學精神的一部分,而且隻是名法,有限的文字。最終融會貫通,抱一,才是根本。和佛家一樣,最後連抱一都沒有,回到無,乃至無無,無無亦無,湛然長寂,寂無所寂......
和佛家是殊途同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