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滅貪嗔癡,你就會愉快健康

來源: YMCK1025 2020-06-06 07:51:2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892 bytes)
回答: 500歲世外異人(9)YMCK10252020-06-06 07:48:13
樓宇烈:熄滅貪嗔癡,你就會愉快健康
 
2020-06-02
 
編者按:近年來,“國學熱”及其相伴生的、豐富多元的傳統文化普及資源,已經孕育出相當規模的傳統文化愛好者,他們渴望得到一流學者的指點,解除駁雜信息的困惑,將類比的觸角突破時間的塵封,引發“今月曾經照古人”的共鳴。《國圖名家講座集》就是在這樣的社會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務理念作用下孕育而生。《國圖名家講座集》由講座稿集合而成,四十五位主講人中,有許多是本領域內最重要的學者,或資深學術帶頭人,今日文度君就與大家分享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樓宇烈的《儒家文化與中華民族複興》(節選)。
 
 
儒家文化與中華民族複興(原題)文/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樓宇烈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這個題目將從宏觀上來講講儒家文化對我們民族複興、實現中國夢,有什麽樣的意義。
 
其實一個國家的強大,並不在於他有多少財富,他國防力量如何的強大,也不在於他的公共設施有多麽華麗。
 
我想我們中國,今天在這三個方麵都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我們現在到處都有華麗的公共設施,其華麗程度真是出乎我的想象,我常常在一個小縣城裏麵都能看到四星級的賓館。
 
 
 
一個國家的強大,既然主要不是表現在這幾個方麵,那究竟表現在什麽地方?
 
最終是落在文化上,表現在我們全民的文化素質上。所以我覺得文化對於一個國家的複興,實際上是最關鍵的。
 
通過文化,讓我們的國民都走上一個高度文明的時代,那我們的民族才能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過去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就在於我們是一個禮儀之邦。禮儀就代表我們文化發展的高度、深度。可是以現在我們整個國民的素質,如果想自豪地說我們是一個古文明的禮儀之邦,我想是有點膽怯的。所以文化的建設在今天是非常迫切的。我們怎樣做創造性的轉化,怎樣做創新性的發展,怎樣樹立起文化的自信?我們國民今天對我們自己的文化有多少自信?我們有多少國民能夠真正地堅持我們的文化主體意識?我覺得可能都需要打個問號。不是每個國民都可以那麽理直氣壯地以做一個中國人而自豪,以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
 
文明是相對於野蠻來講的,人類從脫離野蠻到走上文明,經曆了很漫長的過程。而真正地走上文明,用“文”來闡明我們的人類,這才叫文明。什麽叫“文”呢?“文”就是“紋飾”。我們不是那麽赤裸裸的了,不是光著身體走在這個世界上了,我們是穿著衣服走在這個世界上了;我們不是鑽進山洞裏去避寒避熱了,我們是住在房間裏避寒避熱了:這就是文明。我們待人接物是彬彬有禮的,這才是文明。
 
人類經過了這些自我的覺悟、自我的裝飾才脫離了野蠻。文明,就是以“文”來“明”;文化,就是以“文”來“化”。用我們人類自己覺悟到的東西來提升自己,不讓自己像動物一樣赤裸裸的。超越了野蠻,這才叫文明,這才叫有文化。
 
過去有的人會講,文化是一個“軟實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像我們掏出一把錢幣來,會當啷響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其實它恰恰是一個最硬最硬的實力,是一個國家強大最根本的一個基石。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我們經常會講儒釋道三教。當然,這樣一個格局的形成,不是很早,一直到隋唐時期基本上才形成。其中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唐玄宗的時期,玄宗親自選了三本書做注解,然後要求全民都來學習,雖然事實上是做不到的。但是他要求,他親自選,親自注,然後發給全社會來閱讀。
 
玄宗選了哪三本書呢?第一本:《孝經》,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這是儒家的一個經典。因為儒家的一個基礎概念就是孝,百行孝為先。孝是構建儒家思想的一個核心的概念,所以要選《孝經》。第二部選的書是《道德經》,大家也知道老子《道德經》是道家的根本經典。第三部選的什麽?《金剛經》,這是佛教的一部根本經典。
 
玄宗親自選了這三部書做注解讓大家來讀,這就形成了中國社會以三教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基礎,或者說是核心結構的這樣一個格局。至少從唐以後,我們的讀書人,都會讀到這三本書。那麽這三本書構成中國文化這一格局的過程中,一定有個相互配合的結構,同時也說明了中國文化始終是一個多元包容的文化,就在他的主體文化中,也是這三教結合在一起的,不是說這裏麵就隻有一家,沒有別的家了。
 
這個格局形成以後,人們還把他們相對的重點給突出了一下。那麽這三家的文化,各自有什麽樣最突出的地方呢?我先來講一下這個方麵。
 
我們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同時也是你是你,我是我。各自都吸收了對方很多精華的東西來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同時又會保持自己文化裏邊一些根本的東西,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基因。
 
既然是這樣,有各自的基因,特色的方麵,又可以來相互配合。所以我們曆史上又有這麽一個說法:“以儒治世”,用儒家的文化治理這個世間,治理這個社會,治理這個國家;“以道治身”,用道家或道教的思想,來治我們的生命、身體,所以道家跟養生,跟醫療關係都很密切;“以佛治心”,來治我們的心靈。這就構成了一個相互配合的格局。這是從古以來就有的說法。
 
我們來想一想,我們祖宗的智慧真是了不得。相對於現代的社會現實情況,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矛盾中,就有三個最突出的問題。哪三個最突出的問題?我們現在很多人經常講的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自身的身心關係,這三大矛盾。那我們仔細想一想,儒釋道三教跟這三大矛盾關係的處理是不是可以一一相應?
 
我們現在麵臨著的環境問題,不就是因為我們跟自然的種種矛盾造成的嗎?不能順從自然,什麽都要靠人的努力來解決他。所以“以道治身”,實際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我們認識到人跟生存環境,也就是自然的關係問題,並尋求合適的解決途徑。我們要多尊重自然,多順應自然,才能夠處理好我們跟生存環境之間的關係。
 
儒家的文化是來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也是在處理人和社會的關係。這個問題我下麵再來講。
 
人生的一切煩惱痛苦,都來源於人有三個心:貪嗔癡。如果能夠把心中的貪嗔癡熄滅,身體就會愉快,就會健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