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變化

來源: YMCK1025 2020-05-25 01:41: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650 bytes)
回答: 傳統武術一再一敗塗地的根兒在這兒YMCK10252020-05-25 01:27:33

陳向陽:老家的變化,中國農村新動向

六十多歲了,居然還沒回過老家呢。可老家一直讓我忘不了,因為填表。從上中學開始就動不動要填個表,而表裏總有一項:籍貫。於是,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寫下:河北省阜平縣北果園公社崔家溝村。

同年朋友說:抓緊時間,別留遺憾。那麽,自己的老家,爸爸爺爺,還有他們的爸爸爺爺生活過的地方,這輩子不親眼看看算不算個遺憾?於是,當姐姐和弟弟想要回趟老家時,咱也搭個順風車,一起去吧。

如今真方便,從北京出發,上了高速路再一下來就是阜平縣城,然後再十幾公裏柏油路到村口,才3個多小時。記得當年爺爺奶奶回趟老家要一天,有時一天都不行。先坐火車到定縣,再換汽車到阜平,然後再換一次車。哪趟車沒趕上就得半路忍一夜。

弟弟說到了。我納悶:還沒進山就到了?不是說老家在山溝溝裏麽?後來爬上小山包才看明白,村子在山邊,抬腳就可進山溝。而跟前的小山包連著大山包,再連向更大的山,一道接一道的山。這是太行山,抗戰時的晉察冀邊區,有名的根據地。

村子怎麽這麽大?街裏走汽車,到處是房子,還有一座五六層樓的小學校。弟弟說,這不光是咱們崔家溝,還有北果園村和崔家莊,幾個村子相隔不遠,各自一擴張就連成一片了。弟弟他們十年前回來過,比我知道的多。可他們也驚訝,怎麽家家都翻蓋了新房?是啊,很多房子都挺新。中國不論南北,農村人蓋房都愛用瓷磚作裝飾,挺花哨,真俗氣。而且,房子再新也遮不住村裏的亂和髒。各家隻顧蓋自己的房,難免整體布局上的亂。而那些建築垃圾呢,到處亂堆,反正不會留在自家院裏。

而生活垃圾倒是統一處理了,路邊居然有一個又一個跟城裏一樣的垃圾桶。還有垃圾車來收垃圾不成?到底是農村,各家院裏院外空地不少,青菜綠油油,絲瓜藤子、南瓜秧子爬滿高高低低的牆頭,還不時聽到一聲公雞打鳴。

可農村人竟如此有錢?許多門口停著汽車,還有好車,居然見到一輛奔馳!咱老家不是貧困縣麽?後來表哥幾句話解了謎:這幾天是十一小長假,汽車是在城裏工作的人開回來的。村裏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都進城打工了,平時村裏哪有這些汽車,哪有這多人?不是老就是小,村裏死了人想找個幫著抬棺材的都找不著!

表哥是我姑姑的兒子,外姓人。可是本姓的子孫們早就進了城,誰也不想再回老家當農民了,我爺爺隻好把房子傳給了他的外孫子,我的表哥。表哥有三個孩子,兩個也在北京打工,還有一個嫁到鄰村,女婿在縣城打工。

弟弟十年前回來還看見了當年我爸爸爺爺住過的老房子,可現在沒了,被表哥拆掉又蓋了新房。但我真正想看的卻是老房。好在鄰家還保留著一座老房,不住人了,但也沒拆。弟弟說,咱家那老房跟這個差不多。那老房有半人高的牆基,大石塊砌的,然後上麵是土坯牆,木頭窗戶糊著窗紙,而房頂是平的,那是每家的晾曬場,不光玉米、麥子,當年連白薯也切片曬幹,然後磨麵當主糧吃。

表哥的新房比老房高大了不少,也貼了瓷磚,但沒有木頭房柁房梁了,換了鋼筋水泥。但房頂仍是平的。屋裏的裝修看著跟城裏也差不多,可是,沒有廁所!弟弟數叨表哥:跟你說多少遍了,屋子裏得弄個廁所!表哥搖頭:村裏誰家屋裏弄廁所?,也沒下水道,咋弄?挖個化糞池呀,不難!弟弟對這挺氣派的新房毫無讚言。

那麽,去哪上廁所?院裏也沒有,每家都把廁所和豬圈放在院外,免得聞臭味。可是表哥趕緊告訴我們,院外那個廁所早沒了,要走更遠,去公共廁所。不是咱一家,每家的廁所都給拆了,都要去公共廁所。為啥?嫌不好看不衛生唄。不光廁所,豬圈也拆了,豬也不讓養了,也是嫌太臭,不衛生。現在村裏管的可凶了,雞也不許放出去了,都得圈起來。表哥說起這些挺不高興。說不讓養豬了,種菜種地也沒肥了,還種什麽“綠色食品”?不過,地也不多了,隻剩一畝不到,其餘三畝多都給收了。

收了?土地怎麽能隨便收走呢?

土地流轉唄。一年一畝地給一千塊錢。

你自己種,一畝地一年能淨得一千麽?

那可得不了。

那把土地交給人家種不是更好麽?

表哥無可否認,卻仍然不高興。至少十幾年,恐怕他這輩子再也收不回他的土地了。村裏各家的土地都被收去統一經營,種蘑菇種果樹。我們還沒進村就看見了,河邊大塊平整的土地上是一排排的蘑菇大棚,好大一片。當時我就想,誰建的?一家一戶可搞不起。還有一排排的果樹,也好大一片,整整齊齊,有一人高了。表哥說,那是香梨,還有櫻桃,都是把地收去的農業公司搞起來的。有國家的扶貧資金。

阜平是個貧困縣,這些年得到不少扶貧資助。除了大棚和果樹,山坡上還架起了很多的光伏發電板,還有穿村而過的水泥路,恐怕都離不開扶貧資金。

可一提扶貧資金表哥又抱怨,說北京發下一塊錢,到縣裏就剩五毛了,到鄉裏剩三毛,最後到村裏頂多剩一毛。那公共廁所,原來說的可好了,正經房子,有頂有門。可蓋起來是個啥?我們也看見了,馬路邊隔不遠就有一個,沒頂沒門,就是一人高的水泥板圍起來小小一圈。男廁所裏也隻有兩個坑,連小便池都沒有,簡陋至極,下雨天蹲坑還得打傘。

最讓表哥不滿又擔心的是另一個正在逼近的大規劃,已經幾次向他們吹風了,要在村裏統一蓋一片房子,各家各戶都搬進去,而每家現在的房子和房基地也就都要“歸公”了。

這種做法不新鮮,早就有些農村這麽幹了,尤其是靠近城市的。把村民都集中到一塊住,能騰出不少土地搞房地產。如今這搞法居然要推廣到我老家這樣偏遠的農村了。看來,這就是中國農村建設的方向,稱為“農民居住城市化”。這樣當然能提高效率,集中居住可節約土地,可統一供水排水,統一供電,統一處理垃圾,顯然可降低總費用,又便於改善環境衛生。

當年改革開放之初打破大鍋飯,把土地使用權分到各家各戶。而如今又要把各家小塊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了。當然,土地合到一起才利於農業機械化,才能搞水利工程,才易於采用新技術。換句話說,恐怕也隻有把土地集中起來搞公司化的經營才能把中國農村提升到高效的現代農業。看來這已經是中國農村的發展方向了:集中土地集約經營,農民的居住則是集中化或叫城市化。

恐怕也隻有中國能如此大刀闊斧,土地說分就分,說收又收了,還能一聲令下,就讓農民挪挪窩搬個家,別管他們高興不高興。就像當年三峽水庫移民,願意不願意都得移。

至於這算不算中國體製的“發展優勢”(僅就經濟增長快慢而言),那要等著看實際效果了,看中國的農業生產是否會再上一個台階。

 

 

作者投稿

所有跟帖: 

我不知道他怎麽定義武術,但是我見過少林僧人的功夫,歎為觀止。師傅的人格也很好,我就是壓抑住勸他還俗的衝動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5/2020 postreply 16:31:31

如果覺得這也不是武術,我見過更厲害的,猜在哪裏?對了,部隊裏,軍隊中發展的打鬥套路,對傳統武術,提高極大。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5/2020 postreply 16:33:54

那是實打實的打鬥。但是外界根本不知道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5/2020 postreply 16:35:11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7118 bytes) () 05/25/2020 postreply 17:50: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