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家與金蘭契

[轉帖]嫁人卻不住夫家?清代廣東為何流行此種婚俗?

 


    作者|   佟靜博士
    來源|   浩然文史

    嘉慶、道光年間,廣東順德杏壇鄉出了一位“畫壇怪傑”蘇仁山。他的技法超乎尋常,性格不苟於世俗,常以畫作批判儒家綱常和朝政,被鄉人認為忤逆瘋癲,後來被父親以不孝罪名訴訟入獄。他的畫作中題識繁多,史料價值豐富。不過本文要說的並不是他,而是由他牽扯出的兩個女性。

    

    一、蘇仁山的二妹

    蘇仁山在一幅畫作的題識中記錄了1848年他的二妹造訪他在廣西的寓所談論書法的事情,這幅畫畫的是一個由三代女性人物和孩童組成的家庭,題識裏講1848年5月,二妹造訪閱帖,從秦漢到宋的作品她都鮮有讚許,隻大加稱讚嶽麓書院石刻的王羲之草書碑拓,認為顏真卿的稍遜。蘇仁山給她看了鍾繇和王羲之的“飛白”以及肅恭王閣帖,當看衛夫人帖時,她問:“這是百美圖裏的衛夫人嗎?衛夫人的字是這樣的?”隨即又說:“閨閣中論詩者有幾人呢?”當看到唐太宗的梅炎藻夏帖,則十分稱賞,便說到駢體文,談論了“百美圖序”一段,然後手持布傘,像鷹剛飛起一樣地走了(如“鷙鳥之乍飛”),從此放棄了女紅。

    

    蘇仁山畫

    曆史中關於女性的史料本就稀少,所以看到這一條間接的記錄也會覺得彌足珍貴。他二妹特別提到女性論詩者有幾人?所以大概也是個有性別意識的人。更有意思的是蘇仁山描寫他妹妹的方式也不同於一般男性文人,他形容她走路的樣子象鷹乍飛一樣。蘇仁山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很有個人特點的二妹,她對曆代書法都有自己的見解並不吝於表達,品評之後擎著布傘,如“鷙鳥之乍飛”一樣地走了,還棄了女紅。

    

    衛夫人書

    二、蘇仁山的妻子

    有意思的人不止於蘇仁山的妹妹,還有他的妻子。曆史未曾留下關於蘇妻的史料,但是在有關蘇仁山的記述中,他的婚姻狀況被表述得撲朔迷離,這裏麵涉及到了華南地區的一種婚姻方式。稍晚於蘇仁山年代的同鄉蘇若瑚在自己的一幅畫中以題識記述:“(蘇仁山)畫名大噪,然而性介,特不喜與俗交。其父交遊太雜,往往代所遊強仁山為作畫,仁山不以時應,或終不應。遂借他事報其不孝,係之獄。”蘇仁山27歲結婚,婚後一直無子,29歲離開家鄉去廣西作畫謀生計,畫名大噪後返回家鄉。父親交遊品流複雜,常強命兒子作畫以應酬交往,蘇仁山或拒絕或不按時交,後來被父親以“不孝”罪名訴訟入獄。蘇若瑚提到蘇仁山的父親是“借他事報其不孝”,關於到底是指什麽事情,地方誌和相關資料都含混不清,其中有一種說法就是蘇仁山妻子“不落家”,不與他生活在一起,而他也沒能按照父親要求接回妻子,以至於無子嗣,他是家中長子,因此父親以“不孝”之名訴訟。

    三、“不落家”的婚姻形式

    廣東順德、番禺、南海以及周邊地區有女性婚後“不落家”的習俗,即婚後女人不住在夫家,而是過完新婚之夜便回到娘家住,此後隻有在公婆生日、祭日和重大節日時才去夫家,通常等到生孩子前或者數年後才有可能正式住到夫家,也可能永不返夫家。

    

    電影《自梳》劇照

    除了蘇仁山,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廣東番禺人屈大鈞的妻子也是“不落家”的。《屈翁山年譜》記載:“屈翁山因前妻仙嶺鄉劉氏不落家,而以王華薑為繼室。”從現存的族譜記載來看,珠三角地區不落夫家的習俗最晚可追溯到明中葉。番禺縣誌、香山縣誌、順德縣誌等都記載了這一風俗。1827年的《香山縣誌》記載:“黃圃、小欖、海州諸鄉,略染順德餘風,既嫁尚多不肯歸其夫家者。“清代徐珂的《清稗類鈔》也載:”粵有不落家之俗“。

    與不落夫家相連帶的風尚是她們會結交同性金蘭契,亦稱同年、同心,而且結交時會有正式儀式。《清稗類鈔》載:“既結金蘭契,遂立約不適人,後迫於父母之命,強為結婚,乃演成不落家之怪劇。不落家者,即雲女子已嫁,不願歸男家也。金蘭契之風,以順德為最盛。”她們結了金蘭契後往往相約不嫁人,即便嫁人後也會在婚後回到娘家而不返夫家,順德的風氣最盛。如果強迫其返回,那麽眾姐妹最激烈的反抗是會一同自殺。她們之間的關係還有可能發展成同性關係。

    

    19世紀廣州通草畫:紡織

    以上是史家的記錄,而這些不落家和結交金蘭契的女性自己的聲音則保留在廣東的各類民間文藝中。廣東的民間文藝種類繁多,除了疍歌等歌曲,還有粵謳、木魚書、南音、龍舟等說唱文藝。在現存的龍舟裏便保留了相當數量的反映不落家婚俗和金蘭姊妹情的作品,而其他三種文藝形式受文人和士大夫染指較多,這類內容相對少見。

    四、龍舟歌裏的娘家和婆家

    如上所述依然保留在龍舟裏的曲目,最多的一類內容是抒發金蘭姐妹間的情感和相思的,下麵舉一些例子。因為是地域性的說唱文藝,所以會有些本地方言字,但是不影響理解。

    《五想同心》:“一想同心妹係亞金,金蘭情義實難尋。”之後回憶了和亞金同行同寢的情狀,這些曲歌通常會使用很具象的敘述來表達金蘭契之間的親密關係,涵蓋動作、言語、身態、思緒和情感,體現了民間說唱文藝樸實、大膽而不吝於傾訴情感的特點:“我把玉簪斜插你髻雲心”,“有晚我在夢中曾見姐麵,相攜玉手並香肩。輕將指甲彈嚇嬌麵,扭抵情性共爾兩相連。”還有因與對方相隔遙遠,或者對方死去,描寫自己陷入相思病、寄托哀思的:“雖然藕斷絲唔少,我願死同嬌路一條,知音再諧琵琶調。”在《十二時辰》、《日夜時辰》這樣的龍舟歌裏,使用了比賦、對偶等各種藝術手法,講述了每一個時辰裏的思念,共組成晝夜十二個時辰,這類都是抒情長詩,長達三、四百行,這裏隻能略引幾句,讀者朋友們可體會一二:“思嬌成病隻為拆散金蘭”,“當初與姐同盟誓,共拜仙姬降下凡”,“人參難解我的相思苦,定要金蘭陪伴可以脫病心歡。”

    還有講述雙方誌同道合、吟詩作對、家庭和睦、共同享受榮華富貴的,如《吹簫憶友》: “出入與妹攜玉手,吟詩作對過春秋”。《夢蘭憶友》:“當日同氣連枝多遜讓,交友投分氣吐眉揚。上和下睦共把榮華享,乃服衣裳係別款相,好似夫唱婦隨他一樣。”

    

    自梳女

    此外,也有埋怨對方心不定,轉去結交了新人的。比如《五想同心》裏講:我知道你新結交了一個相知叫陳亞定,想當初我們盟誓是拜過神明的,還祭獻了三牲供禮,沒想到你心口不一違背誓言。後來你結交新友總是不能成,這是神明的報應。

    那麽儒家的父係宗法製度和這種風俗是如何相處的呢?除了上述一類抒發金蘭姐妹情感的,在龍舟歌裏尚保留著一些長篇敘事詩歌,便詳述了兩者的衝突與和解。比如《拆外母屋》,以男性的口吻講妻子歸寧三年了不回來,自己冷冷清清,想娶妾延續子嗣又怕她說自己棄妻寵妾不公平,想再娶個妻,又怕她訴訟自己停妻再娶。後來在一個元宵節他邀了幾位好友去外母(丈母娘)家討要妻子,吵鬧聲引來了鄰居,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各自的理,鄰居認為女家的閨女結交金蘭可以,但是如果讓男家絕後就不應該了。

    

    電影《自梳》結金蘭契的女子

    最後的解決辦法是這個小夥子入贅了,反正他也是孤身一人。這首龍舟歌裏提到他埋怨妻子貪戀金蘭契而不顧夫妻情:“屈指如今三載咁久,佢偏戀金蘭不顧羞。貪圖交結個的同年友,盡把唱隨情義付水東流。”還有《打爛老婆櫃》,男方家派人去女方家接了兩次,和上一首結局不同的是最終妻子回來了,夫妻二人和好。

    蘇仁山自己是個經曆豐富的鬼才,他筆下寥寥幾筆的二妹,他背後撲朔迷離的妻子也各有各的故事。

    文史君說

    中國古畫中的題識是個曆史寶庫,本文提到的兩個女性及其連帶的事情便緣於此。其中,關於珠三角地區“不落家”婚俗的形成原因是什麽,學術界做過很多研究,諸多說法有:重視貞節、畏懼在夫家吃苦受虐、珠三角尤其是順德的桑蠶業繁榮帶給婦女獨立謀生的機會較多等等,但是這些都經不起其他學者在邏輯和史料上的進一步追問,因為上述情況都不是這個地域獨有的。我們也期待更深入的曆史的、文化的發現和解釋。

    參考文獻

    劉曉明編:《龍舟歌集初編》,世界圖書出版社2017年

    劉永華編:《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Yeewan Koon:A Defiant Brush: Su Renshan and the Politics of Painting in Early 19th Century Guangdong, 香港大學出版社2014年
 

所有跟帖: 

野味帝國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89392 bytes) () 03/08/2020 postreply 13:23:41

看了很難過。山海經裏描述了很多現在沒有的動物, 是不是就是這樣消失的? -OceanSound- 給 OceanSound 發送悄悄話 OceanSoun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8/2020 postreply 18:40:36

都不敢看 -sanzo- 給 sanz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9/2020 postreply 01:37: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