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原因和基礎

來源: YMCK1025 2019-12-13 17:55:2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124 bytes)

《戀愛不及時,相親遇同誌

文/唐映紅

 

 

話說有次看某衛視台的電視相親節目,裏麵有位男嘉賓,相貌堂堂,事業有成,愛好高端,舉止儒雅。自述年輕時有過數次戀愛,均是被女生離奇劈腿;後來忙於事業,也就沒再談戀愛。當主持人問他對擇偶的要求,他的回答異常簡單:“隻要孝順就好。”這樣的優質男當然成為場上數位女嘉賓心儀的對象;最後他選擇了其中一位女嘉賓。有趣的是,當他們成功“牽手”後,卻始終沒有牽手,女嘉賓陪伴他下場過程中尷尬地等著他的手,而男嘉賓卻始終以一種防禦的姿勢來保持與女嘉賓的距離。

一邊看電視,一邊在刷著微信朋友圈。於是,我便信手在其中發了一條感慨:“這位男嘉賓多半是個基佬。”有朋友問:“你怎麽知道他是基佬?基佬怎麽會去相親呢?”

我其實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是一名基佬,隻是從他的微表情、防禦性的姿態,以及常識和概率來推斷。比如,他介紹自己的情史時有明顯掩飾的細微動作;與女嘉賓接觸時明顯的防禦性身體姿態;他的回答和表述與他自身的條件不符合經驗常識。更關鍵的是,基佬要結婚,他幾乎唯有相親一途來結識未來的太太。

根據青島大學的醫學教授、同性戀研究者張北川的研究估計,約90%的中國男同性戀者屈服於壓力和女性結婚,而隱瞞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他認為,“有超過1000萬名女性嫁給了男同性戀,甚至可能達到1600萬人。”

這就是具有中國社會特色的“同妻”現象,即男同性戀者的妻子達到千萬人的規模。不僅有“同妻”,也有“同夫”。據上周《瀟湘晨報》的一篇報道:《妻子常留宿閨密家 丈夫調查發現是二人原是情侶》,顯然報道中的“丈夫”就是一位“同夫”,即女同性戀者的丈夫。

既然有那麽多的基佬會結婚,或者已經結婚,那麽他們與各自的太太又是如何結識的呢?當然唯有相親一途。因此,像那些急於在“11·11”傳說中“聖光棍節”前“脫光”的單身女青年,如果之前缺乏足夠的戀愛經驗,那麽相親時遭遇到基佬的概率不容小覷。

與大多數異性戀彼此傾慕而自由戀愛不同,基佬事實上無法與異性“自由戀愛”。異性戀彼此的吸引和傾慕來源於相遇相交時的生理喚醒,身體的多種激素促使這雙方陷入到意亂情迷的激情之中。基佬麵對異性時不可能有同樣的生理喚醒,他們隻對心儀的同性才會有類似生理過程。所以,一個基佬試圖通過“自由戀愛”來交往結婚對象對他們來說不啻是極其尷尬和痛苦的曆程,他得扭曲和欺騙自己到何等程度才能與未來的結婚對象虛與委蛇,假裝有激情。

所以,幾乎所有同性戀的婚姻都來自各種相親,不需要經過自然的生理喚醒的吸引和傾慕,隻需要各種外在條件的匹配,而且直奔結婚主題,省時省力。基佬如是,蕾絲邊也如是。(基佬是粵、港對男同性戀者gay的音譯;蕾絲邊是對女同性戀者lesbian的音譯。)

那麽,一個基佬相親時隱藏自己的性取向,算不算騙婚呢?其實不算。盡管社會上大多數人想當然地認為婚姻的基礎是愛情,但從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愛情隻是婚姻的其中一個不那麽重要的原因和基礎,另兩個比愛情更重要的原因和基礎是繁衍和經濟。特別是,相親時擇偶雙方挑剔和匹配的也不是愛情,而是建立在經濟基礎和繁衍期望上十分功利的結婚目的和動機。調查表明,有相當比例基佬在相親或結婚時並不接受和認同自己的真實性取向。

基佬相親,以及與異性結婚,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不應該被譴責,而且應該得到褒獎。他們壓抑自己的性取向,努力讓別人相信自己對婚姻其實很在乎;他們甚至容忍太太的“背叛”而忍辱負重;他們哪怕離婚後也不再交往結婚對象而獨自撫養子女成人;他們與同性好友一起居住,也不會令周圍人起疑心,隻要他精心地掩飾避免被出櫃就行。如果忽略他們其實是個基佬的事實,他們在周圍人眼裏該是多麽了不起的一個中國好男人,中國好父親。

另一個問題是,什麽樣的女生會與基佬結婚呢?如果明知道對方是基佬,估計隻有蕾絲邊會竊喜,一場婚姻掩飾了兩個人的性取向,善莫大焉。異性戀的女生估計沒有人會明知道對方是基佬而嫁給對方。但總得有人嫁給基佬才湊得夠一兩千萬的“同妻”群體呀。

說起來,中國特色的“同妻”現象,一方麵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有關,哪怕父母明知道自己兒子是基佬,也要千方百計給孩子張羅一門婚事,以完成傳宗接代的“大事”。另一方麵,則與中國社會主流的保守戀愛觀有關。這幾年,在網路上熱傳的一句“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基本上就反映了社會上這種保守的戀愛觀。

當其他社會的年輕人在拍拖和享受青春的愛情時,中國社會年輕人的青春期被“充實”的學習和考試填滿了。隨著現代社會對青年人社會化和受教育年限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城市青年人的平均初婚年齡與其他工業化國家青年人的初婚年齡差不多,基本都在25歲左右。按照中國社會主流的保守戀愛觀,高中,甚至大學的戀愛因為距離最終結婚相隔甚遠,因此很容易被保守的父母所阻止,特別是對於有女兒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

但從發展心理學的立場來看,青春期以及青年前期是一個年輕人社會性和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性發育成熟之後,戀愛是年輕人社會性和人格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因此,大學,甚至高中階段年輕人的拍拖和愛情過程,即便最終不能修成“結婚”的正果,對他們的成長也有著異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可以設想一下,一個大學生要花費四年,數十門功課的學習、練習、實習和考試,才能掌握一門專業職業的技能。但是,又有哪個青年人在結婚前學習、練習、實習和考試過什麽課程呢?事實上,如何選擇合適的伴侶來生育和共同撫育孩子;如何與伴侶相處、溝通;如何處理共同生活中的磨合、衝突,這都是需要有所曆練和經驗準備的。可惜,沒有任何一所高校開設了結婚或戀愛專業;甚至也沒有任何一所高校開設了結婚或戀愛課程。因此,年輕人要應付持續終生的伴侶關係,就隻能通過戀愛實踐,而且是足夠豐富的戀愛實踐來完成。

因此,也就不難想象,一位25歲的女生卻沒有過戀愛經曆。這其實很常見,保守的家庭很多女生大學畢業之前不談戀愛,因為大學的戀情最終走向婚姻的概率太低,而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又不符合保守家庭的價值觀;畢業後工作3年也未必有合適的機會遇到值得談戀愛的對象。就這樣一蹉跎,早幾年相親還堅持一個寧缺勿濫的標準;到二十七八歲標準也越放越低。一般來說,二十七八歲的姑娘相親對象多在30歲左右,而30歲左右的異性戀男生要不有過豐富的情史;要不形象太挫;或者性格太乖張;又或者家境不好,負擔太重,等等。總之,相親遇到30歲異性戀渣男的概率遠大過異性戀暖男。等到某一次相親,對方32歲,相貌堂堂、事業有成、氣宇軒昂、彬彬有禮、無不良嗜好;早年忙於讀書和事業也沒什麽婚戀史。與此前相過的無數渣男相比無異於鶴立雞群。是選擇這樣的優質男還是選擇一個渣男湊合?

如果相親的女生有足夠的戀愛經驗,她起碼能分辨與男人交往什麽樣的互動才算正常。戀愛經驗會幫助一個女生相親時甄別什麽樣的男人才是值得交往的,而不會僅僅被那些堂皇的外在條件所迷惑。談過戀愛的女生都應該識別得出什麽樣的男人目光交織著欲望和傾慕;什麽樣的目光視你就像一件物什。

當然,這也應該是一個常識:異性戀優質男通常輪不到流落相親的年歲就塵埃落定,過濾剩下到相親市場的異性戀優質男鳳毛麟角;而同性戀優質男卻悉數流入相親市場。如果一個單身女青年沒有足夠的戀愛經驗,那麽她相親時是選擇一個渣男還是一個暖男呢?

 

關於作者
 

唐映紅,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高校心理學教師,自由撰稿人,從事心理學科普寫作。

 

《大家》版權說明:

所有跟帖: 

您的人生是否如您所料?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61187 bytes) () 12/13/2019 postreply 18:06:02

這個是愚人金 -coolwin- 給 coolwin 發送悄悄話 coolwi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3/2019 postreply 23:57:50

烏幹達奇男子:一個屁殺死6米內的蚊子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440 bytes) () 12/14/2019 postreply 07:44:19

我就不說女同了,因為她們往往是被動的,但男同也會挺拔就費解,他們不是隻對同性才有生理反應嗎?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14/2019 postreply 09:55: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