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是不吃美國麵粉餓死的嗎?

來源: YMCK1025 2019-12-08 08:35:0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75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9-12-08 11:39: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朱自清之死

文/ 馮雪榮

關於朱自清的死,我們中小學的孩子們都能琅琅上口: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

朱自清在極度饑餓的狀態下,拒絕領受當時美國援助給中國人民的麵粉,並因此而活活餓死。

 

 

無數的曆史讀物因朱自清這個壯舉,將其描寫成一個鐵骨錚錚的偉大人物。

“朱自清拒吃美國麵粉而餓死”這種說法,其實並不真實。

研究近代史,貴在推敲舉證,兼聽則明。

首先,當時美國的麵粉,隻是比較便宜,帶有一種援助性質,但它並不是免費送的,是要中國人民掏錢買的。

據郭廷以主編《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記載:“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卒”。

這部民國編年史,不認為朱自清是“餓死”的,而認為朱自清是“病死”的。

 

 

關於這一說法,證據還很多。

朱自清之子的同窗陸祖德,在其回憶文章《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跡》(參見《文史資料選編》第6輯第100頁)裏,有這樣的回憶:

 

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經極其嚴重,體重減輕到45公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然而,他雖窮到不能治病,

還是毅然決然地在宣言上簽了名,拒絕了(美國)這種侮辱性的施舍。

他在這天的日記上寫道: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餘仍決定簽名,因餘等既反美扶日,

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此後一個多月,他就進醫院了。

而在臨終前,他還叮囑夫人:

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要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需要注意的是,這篇證言的作者陸祖德,並非一個醫學人士。讓我們來分段解讀他的這篇證言:

1.朱自清的胃病已經極其嚴重,體重減輕到四十五公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

一個成年男子因為患嚴重的胃潰瘍,體重隻剩下九十斤了,我們於是知道,在美國麵粉到來之前,

朱自清的病情已經相當嚴重了。但是,陸祖德接著說:朱自清需要營養和治療。這句話其實缺乏醫療常識。

朱自清需要治療是真,但是說胃病的人需要補充營養,讀者中如有當醫生的,恐怕未必會同意。

醫學常識告訴我們,患上嚴重胃病的人,飲食要十分小心,禁忌諸多,宜吃清淡,最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至於要補充營養,恐怕要等到胃病治愈之後吧。況且,再怎麽補充營養,也輪不到補充美國麵粉。

美國麵粉實在算不上什麽特別的營養品。

 

2.他(朱自清)雖窮到不能治病,還是毅然拒絕了美國侮辱性的麵粉。

治病和拒絕美國麵粉沒有邏輯關係,治不起病不意味著吃不上飯。

3.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要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朱自清對妻子說的這番話,意思是,你們不要去買美國麵粉,否則我會被指自食其言。

 

那麽,朱自清本人是否很窮?是否沒有錢吃飯?恐怕也不是。

我們來看看《朱自清日記》。朱自清在1948年病逝之前的那段時間的日記裏,有這樣一些真實的生活記錄:

“飲牛乳,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欲佳,終因病患而克製”“吃得太飽”“仍貪食,需當心”“食藕粉,即嘔吐”。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圖書館查閱朱自清的日記,這一類記載,還有許多。

 

我們從《朱自清日記》可以看得出以下兩點:

1.朱自清不但有飯吃,而且食物還很充足。

2.朱自清在患胃病至逝世前的一段時間,有時候仍然十分貪食。

朱自清不買美國低價麵粉,而改喝牛奶、藕粉,可是牛奶、藕粉並不比麵粉便宜。

由此可知,朱自清的死亡,與食物短缺啊、貧窮啊,實在是無關。

我們也可以借此知道,朱自清這個人十分貪食,患上胃病或許與此有關。

朱自清的病情持續惡化。

 

我們再來看看朱自清的老朋友、曆史學家吳晗,寫過一篇名叫《關於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參見《人民日報》1960年11月20日版)的回憶文章,在文中,吳晗回憶:

……這個時候,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經很沉重了,隻能吃很少的東西,多一點就要吐。

麵龐消瘦,說話聲音低沉。他有大大小小七個孩子,日子比誰過得都困難。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遲疑,

立刻簽了名。他向來寫字是規規矩矩的,這次,他還是用顫動的手,一筆不苟地簽上他的名字……

吳晗的證言,也清楚地旁證了:朱自清死於胃病。

 

那麽,既然真相是如此,朱自清因胃病致死一案,為何會與“拒領美國麵粉”這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兒聯係上了呢?其實,那是因為在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一份當時的知識分子發起的《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了字,朱自清這個簽字行為,讓外界人士作出了以下“想當然”的推斷:

1.因為朱自清簽了這個字,所以他一定沒有領麵粉;

2.因為沒有領麵粉,所以朱自清必然斷糧;

3.因為斷糧,所以朱自清必然餓死。

 

就是這樣,生拚硬造出了“朱自清拒領美國麵粉,不吃嗟來之食壯烈餓死”的謠言,謠言繼而成為神話,並寫進了我們的曆史讀物中。

事實上,1948年的中美關係,其實總體是良好的,1948年的美國,也根本不是中國的敵國,因此,無論如何,拒絕購買友邦美國的廉價麵粉,隻能算個人的選擇,算不上什麽壯舉,也談不上什麽舍生取義的行為。

朱自清的故事,這個版本應該更接近事實的真相。

當然,即便本文澄清了朱自清是死於胃病,而不是死於不吃美國麵粉,這也絲毫不影響朱自清作為一個傑出文學家的曆史地位。但是,文學家是文學家,胃病是胃病,麵粉是麵粉,這些都不是同一回事,我們研究問題,認真求實的態度還是應該有的。

(本文選自馮學榮《不忍麵對的真相:近代史的30個疑問》/九州出版社/2015-5)

 

 

不吃美國麵粉,結果餓死了朱自清?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這是來自《別了,司徒雷登》裏的名句。這句話給人的印象是,朱自清先生因為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結果被餓死了。

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一、朱自清真是死於饑餓嗎?

認真說,這件事似乎應從所謂的“美國救濟糧”開始說起。

1947年後,因為打內戰等緣故,國民黨政府濫發紙幣,法幣貶值“飛流直下三千尺”。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那些靠領薪水度日的教育界人士備受其害,因為他們的薪水雖然每個月都在漲,但無論如何也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如此一來,原本生活還算優越的教授們也和普通民眾一樣迅速赤貧化,尤其是像朱自清這樣家口眾多的家庭,生活就更困難。而在這時,美國通過援華法案向中國提供了一些戰後物質,其中就包括了向北平投放的麵粉,這就是人們俗稱的“美國救濟糧”。

 

當然,“美國救濟糧”在國民黨經手後,也不是誰都能免費領取的。為了“照顧”那些高級知識分子,國民黨方麵耍了一個手段:給教授們發配購證,憑這個證,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美援的麵粉”。說白了,這就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手段。

而在這時,美國一方麵幫助國民黨打內戰,另一方麵又加緊扶持日本,以更好的控製遠東局勢。對美國這種做法,一些民主黨派人士提出了強烈抗議,而這也是朱自清拒絕美國麵粉的基本曆史背景。

反美扶日大遊行

據時任“民盟”主任委員的清華教授吳晗回憶,在1948年6月18日,他來到朱自清家並帶去一份《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其中稱:

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扶日政策,為抗議上海美國總領事卡寶德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的誣蔑和侮辱,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資,無論購買的或給與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絕購買美援平價麵粉,一致退還購物證,特此聲明。(民國)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吳晗回憶說:“我拿著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時,他的胃病已經很重了,隻能吃很少的東西,多一點就要吐,且麵龐瘦削,說話聲音低沉。他有許多孩子,日子過得比誰都困難。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遲疑地簽了名。他向來寫字是規規矩矩的。這次,他還是用顫動的手,一筆不苟地簽上了他的名字。”

 

吳晗所說,確屬實情。在吳晗之前,同為清華教授的吳組湘去看望朱自清,發現“他忽然變得那樣憔悴和萎弱,皮膚蒼白鬆弛,眼睛也失去了光彩,穿著白色的西褲和襯衫,格外顯出瘦削勞倦之態……他的眼睛可憐地眨動著,黑珠作晦暗色,白珠黃黝黝的,眼角的紅肉球凸露出來;他在凳上正襟危坐著,一言一動都使人覺得他很吃力”。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朱自清還是在拒領美援麵粉的聲明上簽了名。在這天的日記中,朱自清寫道:“6月18日,此事每月須損失600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餘仍定簽名。因餘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

朱自清的兒子朱喬森也說:“拒絕購買每月兩袋的美援平價麵粉,相當於全家的收入每月要減少五分之二。父親雖是當時薪水最高的教授之一,但每月的全部薪水也隻能買三袋多市價麵粉……父親的胃病已經發展到極其嚴重的地步,簽名的前幾天體重已減到38.8 公斤,迫切需要營養和治療,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在宣言上簽了名,並在幾天後主動把配購證給退了回去,拒絕了這種‘收買靈魂性質’的施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尊嚴和氣節。”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北大醫院去世,年50歲。臨去世前,朱自清仍交代夫人陳竹隱:“有一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的美國麵粉!”

 

從這個意義上說,朱自清拒絕美國麵粉有兩個原因:一是出於政治選擇,二是不能自食其言。以經濟論,朱自清的選擇加大了家庭的開支,這對他的病情是不利的,但如吳晗說的:“朱自清的胃病是餓出來的”,這個卻不完全是事實。

 

因為道理很簡單,朱自清拒領“美援”麵粉是事實,但拒領“美援”麵粉並非朱自清的死因,更談不上因為拒領“美援”麵粉而導致朱自清餓死。

事實上,朱自清是因為嚴重的胃潰瘍導致胃穿孔而去世的,而他患胃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朱自清追悼會

 

二、朱自清的胃病,是餓出來的還是吃出來的

那麽,朱自清的胃病是從何時開始的呢?從他留下的日記中,似乎也能看出些端倪。

朱自清原籍浙江紹興,但出生在江蘇東海縣,後隨祖、父定居揚州,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在杭州第一師範、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浙江台州第六師範等地任教。從其活動範圍看,主要在江浙和北京。

對於吃,朱自清還是頗為講究的,說他是“美食愛好者”也不為過。或者因為他是江浙人氏的緣故,朱自清飲食口味偏甜,在他早年的日記裏,類似的記載也有很多。如他在日記中寫的:

晚上閱卷到十二點,吃加糖的綠豆稀飯;

遇上雨天,吃香蕉背詩,“甚以為樂”;

朱自清寫《別後》一詩寄給友人,後者複信提及他“吸煙吃楊梅”的光景。

還有一次,朋友買了苔菜餅,“他取盒置我近處,說:‘吃啊!’但我才吃了兩三枚,他便拿了一隻鐵罐,將那些餅都收進去了,並嚴密的蓋了”,這讓他很不高興。”

在這段時期,朱自清的日記沒有出現胃不舒服的記載。

最早出現“腸胃不適”記載的,是1924年11月16日的日記。那天,朱自清因為喝了酒,感到有點“腸胃不舒”,不過當時他並未特別在意。

1925年後,朱自清重回北方到清華大學任教,後於1931年赴歐洲遊學一年。在此期間,朱自清對西餐似乎不太習慣,“腸胃殊不適”、“腸胃仍不佳”、“腸胃仍劣”之類的記載開始頻繁出現在其日記中。

身處異國而胃痛發作時,朱自清采取的辦法是“少進食”,但好轉之後,他仍如以往。尤其是甜食如蛋糕等,常常過量,他日記中也說:“餘近來食糖、購書之無節製與國內同,大宜注意”。然而從後續來看,“注意”也隻是說說而已,因為沒過幾天,他又“不必要地買了一包甜食”,結果吃完,“胃裏很不舒服”。

1932年回國後,朱自清間有胃疼,但對美食愛好依舊。如吃北京烤鴨,說“出油太多,且有焦氣”;牛肉火鍋吃高興了,幾乎可以翩翩起舞;太太做了火腿,他還在邊上建議多放放味道會更好;去香山飯店吃飯,遺憾沒有“馬記汽水”,等等。這一期間,朱自清對自己的胃頗為敏感,有時腰疼或感冒發燒,他也往往懷疑是胃疼,“食物不相宜”所致。

當然,除了先天體質及飲食習慣外,朱自清的胃病也和他承受的家庭壓力有著直接的關係。在其一生中,朱自清有過兩次婚姻,共8個孩子,一家十口人,家庭負擔可想而知。為了讓孩子們過得好一點,朱自清在正常的教學之外,隻要空閑,幾乎天天熬夜寫稿,而這樣的作息習慣,對身體顯然是不利的。

朱自清

抗戰爆發後,朱自清隨清華大學南下長沙,後至昆明,任西南聯大中國文學係主任。國難時期,地處偏南,此時各方麵的條件都不如清華園時期,朱自清虛弱的腸胃不得不麵臨各種挑戰。由於飲食粗糲,朱自清在一些場合下難免多吃,結果胃痛反複發作。日記中類似的記錄不下十條。

抗戰勝利後,朱自清隨清華大學遷回北平,但由於國內紛亂不休、惡性通貨膨脹等諸多因素,其生活條件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由此,朱自清的身體也日漸虛弱,胃病越來越嚴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朱自清在日記中屢屢出現“吃得太飽”、“晚食過多”、“仍貪食,需當心”之類的記載,這說明他的胃病已日趨嚴重,稍微多吃一點,胃即承受不了。

三、朱自清為何轉向外圍運動

胃病的反複發作和生活的日漸窘迫,這些還隻是個人問題,更讓朱自清感到焦慮的是,在內戰的陰影下,國家與民族命運的不斷惡化。

1946年7月,李公樸與聞一多相繼被國民黨特務暗殺,這一事件對朱自清震動極大,也令其對國民黨統治發生了強烈的質疑。當年11月,朱自清擔任“整理聞一多先生遺著委員會”召集人,在此期間,他也逐漸由一名純粹的學者轉變成了一名民主戰士。

在此過程中,吳晗無疑在背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據其回憶:“1946年從昆明回到清華園以後,他(朱自清)的態度有了顯著的改變,不再沉默了。他反對內戰,討厭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看法也開始改變了,他曾在公開集會上朗誦解放區的詩歌,有時候還和學生們一起化裝扭秧歌,弄得滿頭是汗。”

吳晗還說:“在反對美國反對國民黨的一些宣言、通電、聲明等等的鬥爭中,我總是找他。他一看見我,也就明白來意,‘是簽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寫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記憶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簽名的。”

而在這時,國民黨的經濟搞得一塌糊塗,百姓怨聲載道。1947年,“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波及全國,大大動搖了國民黨的統治基礎。

美國出台“扶日政策”,國民黨方麵也冒天下之大不韙任用原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為軍事顧問。以此為契機,在中共地下黨和民主黨派人士的策動下,北京、上海、天津等萬餘名學生舉行了示威遊行,吳晗、朱自清、金嶽霖、張奚若等北平各大學教授百餘人聯名發表“反美扶日宣言”,抗議美國扶植日本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左翼力量也是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線”。

對此,美國大使司徒雷登也無奈地承認:“反美情緒廣泛擴展,具體表現為對我們扶持日本所舉行的抗議。……這麽多人卷進去,而其中包括許多平時親美的人們,這說明……人們對現政府普遍的不滿,而美國卻同這個政府的存在和缺點有著不合理卻又想得通的聯係。”

對於即將改朝換代的趨勢,朱自清感到十分欣慰,他在書桌的玻璃板下寫了兩句詩: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這兩句詩,十分貼切地表達了當時朱自清的心情。

但可惜的是,被胃病長期折磨、身體過度衰弱的朱自清最終未能熬到撥雲見日的那一天,他的生命也永久地定格在了1948年8月12日這一天。

 
 

所有跟帖: 

在溫情的縣城 得罪一個人就可能得罪一個圈子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7554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08:53:05

朱自清不買美國低價麵粉,而改喝牛奶、藕粉... -yzout- 給 yzou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11:29:47

朱自清又不是黨員,吹的比黨員還那個 -生菜001- 給 生菜001 發送悄悄話 生菜00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13:23:11

朱自清的兒子是黨員。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649 bytes) () 12/09/2019 postreply 17:47: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