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呂熒
——作者:佚名
1915年11月25日,呂熒出生在安徽天長縣新何莊,家境不錯,三餐溫飽。
7歲開始讀私塾,中學時愛上了文學,20歲時,以出色成績考進北大曆史係。
呂熒(右三)在北大校園和同學合影
大學期間他十分活躍,寫詩,寫評論文章,是進步團體“浪花社”的主要成員,
還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然而生於那個戰亂年代,他的生活注定不會安穩!
1938年,北平淪陷,他被迫流亡南下武漢,但他並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
在戰火紛飛中,冒著槍林彈雨,跑到西南聯大讀書。
1941年,26歲的他開始發表,翻譯作品和文藝理論文章,在文藝界嶄露頭角。
畢業後到四川涪陵中學任教,還進行翻譯、寫作事業,與胡風、馮雪峰等文學家都關係密切,
而其中的胡風,在後來竟和他產生了難以想象的聯係!
胡風
再後來,他又被貴州大學聘為副教授,愛國的他,與其他教授一起,合作創辦了《時代周刊》,
宣傳民主、和平,反對內戰,但此舉卻遭到校方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
其他教授都妥協了,唯獨他,幹脆直接放棄教職,憤然離校,輾轉到台灣師範學校。
故事講到這裏,如果他當時繼續留在台灣,那後麵的事就沒什麽好講的了,
不過就是他出版了多少本著作,學界地位幾何。
可偏偏,他選擇了回大陸,不為別的,隻為報效祖國(編者注:台灣不是祖國?),
而他的人生就此徹底改變!
1950年的春天,青島山東大學來了位新老師,他很是特別,有多特別呢?首先外表上就與眾不同!
當時,大家都已春裝在身,他卻全副冬裝,出門還戴口罩。別看他體弱畏寒,卻愛好運動,曾獲得北大校運動會跳高第一名。
他講起課來也是與眾不同!他擔任校中文係係主任、教授主講文藝理論課程、美學,在講台上,不苟言笑的他,卻自有一種風度翩翩的動人之處,講課內容豐富、分析透徹見解精辟,水平絕對一流。漸漸地,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甚至曆史係、外文係的學生也來聽課,後來由於人實在太多了,他隻好搬到理學院的大教室裏去講課。
在山東大學期間,他還培養了兩位著名的學者,一位是當代中國著名美學家周來祥,另一位是著名的紅學家李希凡。周來祥說:我對於美學興趣和愛好,正得之於先生的啟蒙和指導。李希凡則說:他是我學生時期,在文藝理論家中崇拜的偶像。而如今山東大學的美學研究,之所以在全國舉足輕重,他功不可沒。
而他身上最最最與眾不同的,便是他的性格!1951年,全國批判電影《武訓傳》,山東大學的師生們也緊隨潮流,可他卻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說:“武訓也是你們山東的一個聖人,他辦義學錯在哪裏?沒有錢,到處募捐甚至乞討,正表現了他對辦學的堅韌執著,怎麽成了罪人呢?我的老鄉馮玉祥就崇拜武訓,步他的後塵辦義學……”
他認為美是主觀的,人人都知道美,但是對美的看法,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美是物在人的主觀中的反映,
是一種觀念。今天看來這樣的主張沒啥大不了,可在那個時代,這就是大錯特錯!
我們信奉的馬克思主義是唯物論者,他的主張顯然是“唯心論”,《文藝報》發表文章點名批評他,可他看到後絲毫沒有膽怯,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還倔強地發表文章予以反駁。
結果,對他的批判愈演愈烈,山東大學多次召開批鬥大會,但他都“拒不認錯”,校長愛惜他的才華,出麵勸說他,讓他象征性地服服軟以便解脫,可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學生也勸他說:放下麵子,做個自我批評。他一聽就怒了:“我怎麽能隨便檢討?維護真理能含糊嗎?這不是愛麵子,我有讀者呀,我得對讀者負責!”
麵對學生們的批判,他總是會氣衝衝地辯駁,“這個同學所說不符合事實” ,“這個同學的意見完全錯誤!”……幾天後,學校又準備開批判會,但開會當天他沒有到場,原來他早就不辭而別,拂袖離去,一如當年離開貴州大學般的堅決!
1951年夏在青島海濱。呂熒(右二)
之後的1955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由於提出的文藝理論,和“毛澤東文藝理論”不相一致,學者胡風被逮捕入獄。之後胡風案的漩渦越卷越大,任何與他有關係的人統統被牽連,甚至有的人連胡風麵都沒見過,僅僅是通了一次信,也備受牽連。
老年胡風
“胡風案”是中國文壇牽涉麵最廣、蒙冤時間最長的驚天大案,總計2100餘人受到牽連,其中92人被捕,62人被隔離審查,73人被停職反省。
這年的5月25日,中國文聯和作協召開聯席擴大會議,到會的有700多人,全是名聲響當當的文化名流。大會以《請依法處理胡風》為主題,主持人郭沫若首先提議,撤銷胡風的一切職務,對胡風等反革命分子鎮壓,而且鎮壓得要比解放初期更加嚴厲”。
郭沫若話音剛落,台下就響起了無比熱烈的掌聲,這是站隊的機會,是表明自己立場的機會,是保護自己不被殃及的機會,所以學者大師們拚命鼓掌,忘了自己的才華,忘了自己著作中提到的真理,隻記住四個字:堅決擁護!
之後,700多人舉手,通過了把胡風開除出文聯和作協,並依法懲處他的決議。還有20多人上台發言,熱烈地讚成這一決議,每個人發言結束,底下都會啪啪啪地響起掌聲,
持續不斷,熱鬧極了。
然而從始至終,在這700多人裏,有一個人始終沒有鼓過掌,沒有舉過手。而是站起來,大步走上主席台,自個坐在郭沫若和周揚中間,從容地拿過話筒說:“對於胡風我認為不應該說是政治問題,而是學術問題,是文藝觀的一種爭論,更不能說他是反革命!”
此話一出,舉座皆驚,全場鴉雀無聲,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震驚了,久久說不出話來,主持人郭沫若的嘴都哆嗦了。好不容易回過神來,人們終於明白他說了什麽,郭沫若站起來讓他停止發言,底下的人開始爭先恐後地,咒罵他大逆不道,這可是個表現的機會啊,詩人張光年首先衝上台去,想把他轟下來,當頭棒喝:“不要再說你那一套了,先交代你和胡風的關係吧!”但他還不肯下去,緊握話筒掙紮著仍想說點什麽,底下的人歇斯底裏地怒吼:滾下去!滾下去!滾下去!!!最終,他被反扣著雙手押下了台,並直接被送回家中,從此過上長達一年的軟禁生活。
胡風案被牽連的2100餘人中,一開始並沒有他的名字,但他卻“自己跳了出來”,也被劃了進去。直到1956年6月,他的軟禁才被解除,但長期的折磨讓他受到嚴重刺激,時而精神恍惚,時而幻覺幻聽,好友上門來看他,有時他會突然不認得了,驚慌失措地把他們趕出門,高喊“特務”。盡管他的精神已經分裂,但他沒有停止過熱愛的寫作。
1957年,他的論文《美是什麽》,被人民日報刊登,論文的“編者按”由毛澤東親自審定,這意味著公開為他恢複了名譽,“編者按”是這樣寫的:“本文作者在解放前,和胡風有較密切的來往……
後來查明,作者和胡風反革命集團,並無政治上的聯係。他對自己過去曆史上和思想上的錯誤,已經有所認識。我們歡迎他參加關於美學問題的討論。”之後,他的才氣不斷噴湧,又相繼出版了譯著《論西歐文學》、文學論文集《藝術的理解》等等,成了名副其實的著名美學家。
然而好景不長,文革來襲,他迎來了悲慘的結局!
呂熒著作《人的花朵》
在鋪天蓋地的腥風血雨麵前,他無處藏身,對他的迫害升級,他先是被抄了家,但紅衛兵大失所望,因為他家除了幾件破舊家具,就隻有用三塊磚頭支起的一口鍋,實在是寒酸到不行,他自己也是衣衫襤褸,赤腳穿雙膠鞋。
但對他的折磨還遠沒有結束!有次他正削著蘋果,鄰人來了,跟對方說話時,拿水果刀比劃了幾下,
結果,他就因此,被強製押往良鄉農場勞動改造。
被捕時,他還不忘帶上打字機,若幹包蠟燭,以及未完成的書稿。但一到農場,他很快就瘦到皮包骨頭,連寫作的氣力都沒有了,這裏的生活真不是人受的,幾十個人擠在一個通鋪,大便馬桶就擺在腳底下,他沒被褥,隻有一個破棉花套,怕冷的他夜裏隻能用它禦寒。飯食粗糙就算了還吃不飽,本就瘦弱的他,更是難以承受沉重的勞動。由於他幾乎不說話,總是沉默,不肯背誦毛主席語錄,還常被當作批鬥的靶子,拳打腳踢都是家常便飯。
身體上的折磨不算什麽,最讓他痛苦的是心靈上的折磨,他的打字機被沒收,書稿被撕毀,心中唯一的慰藉被人狠狠踩在腳底下,為了活下去,蠟燭都不得不拿去換了窩窩頭。
盡管他自己正遭受非人的淩辱,可他仍關心朋友們的命運。總是托人打聽馮雪峰、蕭軍等人的情況,但等來的往往都是痛心的消息。
再後來,他似乎真的瘋了……和他在同一個農場的難友陸俊回憶說:呂熒打飯回來,沒有筷子,站在囚室前用手抓著吃,他常常仰望天空,口中念念有詞,眼神裏流露出慘傷和悲憤的情緒。
還有文章回憶說:他大多數時候是“木呆呆地”,甚至在屋角大小便。他身上穿的一件女式背心,外麵罩著一件髒得發黑的舊風衣,赤腳……從打進去,直到死,他沒換過衣服,沒洗過澡。
他還經常對人說:“他們進口了一種最新儀器,能夠測知人的腦子裏想什麽。我雖然放出來了,他們仍然每天,朝我發射電波,探測我的思想。”
他仍然喜歡美麗的事物,常常跟囚室外,幾株開白花的茨菰說話,喃喃稱讚道:
“真美呀,真美!”
他已經瘦到不成人形,可那些人還不肯放過他,1968年10月,他又和薑葆琛等人,被遣送到清河農場繼續勞改,他曾鼓勵薑葆琛說:“一定要堅信,這個不公正的時代,一定會過去的!你年輕,一定要活著出去……”
而當生命的最後一個春天到來時,他已經再也不能起身了。看看窗外美麗的花兒,再也不能稱讚它們一句“真美呀”。他無比饑餓,卻沒有飯吃,重病纏身,那些人卻拒絕為他治療,讓他無醫無藥,等待死亡。他虛弱地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命如遊絲,見者無不感到心碎,唯一的破棉花套,早已爛成破棉絮,又哪裏遮擋得了寒風徹骨。
1969年3月5日那天,他已經瘦到隻剩50斤重,他忽然很想抽支煙,薑葆琛為他買了包最次的煙,他抽了幾口,很苦很澀,然後就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也許是被凍死的,也許是病死的,總之總之,他才55歲……
而這位著名的美學家,即使死後,下場也是無比淒涼,一領葦席草草掩埋,棄屍荒野!半塊磚頭上麵用粉筆寫著兩個字:呂熒。
直到10年後的1979年,他才被正式平反,1980年,胡風也被平反了,然而呂熒的身軀早已融於天地間,那塊寫著他名字的磚頭,也早已在歲月的摧殘下麵目全非。
一位曾參與“胡風專案”的辦案人員,後來在《我所親曆的胡風案》一書中,曾這樣懺悔過:“我從內心裏,對呂熒這樣的中國知識分子,表示深深的敬意。”
呂熒,一個別人口中的書呆子,一個不識時務的蠢貨,但我們卻不能不無比地景仰他!
景仰他不懂投機的笨拙,景仰他沒有落井下石的雙手,景仰他敢走上主席台的腳步,景仰他麵對那700多人,
如癡如醉高呼胡風有罪的可怕現場中,是他敢站出來向全世界宣告,胡風無罪的無畏!
在那個所有人跪臥的時代,最瘦弱的他卻站起來敢說“不”,其聲震天,其聲撼地!
他悲壯的離去,帶走了一個時代的溫厚與優雅,卻給我們今天這個時代,
留下了最正直,最明媚,最高貴的一束光,是他用無畏的行動告訴了我們,何為學者!
鐵骨金聲,巍巍其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是一位中國真正的勇士,
今天,2018年11月25日,呂熒誕辰103周年,他值得我們所有人的致敬與緬懷,
曆史會永遠銘記他站立的那一刻!
轉自《三聯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