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210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那個孩子 現在怎樣了

來源: YMCK1025 2019-02-02 09:35:4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568 bytes)

IQ210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那個孩子 現在怎樣了

***** 2019-02-01 訊】
 

▲高智商的天才克裏斯托弗·蘭甘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已知世界智商最高的人之一,是美國蒙大拿州一個名叫克裏斯托弗·蘭甘(Christopher Langan)的人,他的IQ高達210左右。

相比之下,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智商隻有160,比克裏斯托弗低了起碼40到50個點。

聰明無敵的克裏斯托弗,後來取得了怎樣的非凡成就呢?

據說,他在參加SAT考試的時候,即使中途睡了一覺,也順利通過,後來,他還拿到了裏德學院(喬布斯母校)的獎學金。

故事如果就到這裏,那我也沒臉告訴你“智商真沒那麽重要了”。

讀大學以後,克裏斯托弗的畫風開始慢慢跑偏,他在大學隻讀了一個學期就扛不住了,原因是:他媽忘了幫他填寫《經濟資助表》。

從名校輟學後,克裏斯托弗又嚐試在家鄉當地大學注冊,但他向校方提要求,說要讓學校把上午8點的課程換到下午,因為他的汽車壞了,沒錢去修。

這個無理的要求當然立刻就被學校拒絕了。克裏斯托弗從此再沒有踏進大學一步。

之後,他常年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當過建築工人、牧牛人、農場工人,還在酒吧裏當了20多年的保安。

一個智商上的“天才”,因為人格上的缺陷(自我中心,缺乏自驅力和自理能力),過著泯然眾人,甚至還不如普通人的生活……

類似的故事,如果你想聽,我可以給你講上三天三夜。

其實,毀掉一個天生聰明的孩子,遠比我們大多數人所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1

最近有個驚人的發現——寫“牛娃培養經驗”類的文章真心不容易。

無論你寫誰家的孩子,隻要說到人家取得了好成績,馬上就有許多家長跑出來說——

“教育方法有什麽好談的?成績好那是因為這孩子聰明!!!”

“生孩子就像抽大獎,抽中了智商高的娃,怎麽教都是對的!”

“隻要生個聰明孩子,爸媽這輩子就可以躺著了!”

不怪大家,其實很久以前,我本人也是“智商決定論”的擁躉者。

直到後來,經曆了許多的事情,我才漸漸明白——對一個人的成功而言,所謂“聰明”,還真不是那麽要緊的事情。

我家鄰居有個兒子小A,和我年齡差不多大。

這孩子從小特別聰明,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比如,他唱歌,兩遍之後,歌詞和曲調就都能記住了。

有時候,我們倆一起複習功課,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化學公式,他讀幾遍就牢記在心,我卻不行,要默寫好幾遍,第二天還能忘記一大半……

所以,誰的成績更好呢?

聰明孩子小A是個學渣。但是成為學渣真的不怪他。

小A的爸爸愛好搓麻將,媽媽喜歡電視劇,他們倆下班回家一個搓麻,一個追劇,就把小A一個人關在書房裏,叮囑他要“好好學習”。

有時候,小A爸爸搓麻將能搓到淩晨三四點。

不過他這人有個優點——搓麻也不耽誤“管理”孩子。

A爸經常拿把木頭戒尺,每隔半小時就去兒子房間瞪眼睛恐嚇一番:“專心學習哦!不專心打手!”

小A在家是吃不上早飯的。他的爸媽每天給他幾塊錢,讓他自己買著吃。小孩子,自控力比較差,小A經常不買正經飯,反而拿飯錢在小賣部裏買貼紙、玩具,還有垃圾小零食。

後來小A沒考上大學,他爸媽抱頭大哭,可是這又能怪誰呢?

即便是在小A考大學的前夜,他爸他媽還在隔壁看電視看得哈哈大笑呢。

小A媽每次見到我,都會特別直言不諱地說:“我家小A腦子比你靈光多了,可惜就是不懂得用功啊,他要是高考前用功三個月,一定很輕鬆就能考上你那個學校的。”

相比之下,雖然我沒有小A腦子聰明,卻實在要幸運得多。

很長時間裏,我一直認為我爸媽在“散養”我,但現在回想起來,他們其實是對教育非常上心的——

他們以身作則。

我喜歡看書,是因為我爸我媽都喜歡看書,他們業餘時間都在看書;

我媽為了我,曾經不惜花費“巨款”,幾乎把市麵上有的兒童刊物訂了個遍;

我很小就擁有自己的書房,滿滿幾櫃子的藏書;

我爸媽業餘時間很少看電視,有空幾乎都在陪我,

給我講故事,教我騎車,一起種花,帶我去各處瞎逛和旅行;

他們會一早爬起來給我做營養豐盛的早飯(你從科學的角度看,這就是在為我的大腦提供充足營養);

另外……

我媽說:“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為了多做幾道題,熬夜把身體弄壞了,不值得。”

從小到大,他們從來沒有逼過我好好學習,但是說句大言不慚的話,我從小到大的成績,都是挺好的。

相比之下,小A是個天資比我聰穎得多的孩子,可是不適當的教育方式,輕而易舉就能毀掉他的天賦。

 

 

 

 

2

前不久,我和一個在美國出生長大的ABC朋友在餐廳吃飯,這位朋友畢業於“天才班”,是美國人所說的典型的“天賦兒童”(gifted kid)。

說起“天才班”的那些事兒,我的ABC朋友說:“很多人覺得我們這些人那麽聰明,以後肯定統統名校畢業,然後不是成為醫生就是律師吧……但還真不是這樣,我們也有很多人會失敗,我們失敗的原因和其他人一模一樣。”

“比如,我有個天才班同學Jeremy,現在已經快30歲了,但他大學畢業以後就頻繁跳槽,從來不肯好好工作,最近更是閑在家裏無所事事……總之,他好像一直都沒有從青春叛逆期裏走出來,一叛逆就是十幾年。”

ABC朋友告訴我,Jeremy的媽媽是個典型的控製狂。Jeremy小時候喜歡畫畫,他媽跟他說畫畫“沒用處”,硬逼他去學校樂團吹黑管。

Jeremy喜歡寫東西,他媽媽又說“寫東西沒出息”,硬逼他去參加數學俱樂部和化學俱樂部。

就連Jeremy去什麽場合,穿什麽衣服,他媽都要插手。

“小時候,媽媽對Jeremy‘推’得太狠太專製,等他一進入青春期,所有被壓製的情緒都反彈回去了。”

“感覺他現在唯一的樂趣就是和他媽做對,看他媽發瘋發飆又對他無計可施的樣子。”

ABC朋友還告訴我,他們天才班的同學裏,有因為給自己壓力太大患上抑鬱整晚整晚睡不著覺的;有進了名校發現自己從學霸變學渣承受不了中途申請退學的……

“大概可能正是因為聰明,所以我們的大腦也特別敏感,特別脆弱吧,”朋友說,“其實,聰明的孩子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家庭來保護他們。”

 

 

 

3

講了那麽多被耽誤的聰明孩子的故事,現在來講個學霸的故事。

我的小學和初中很一般,但是考上的高中非常棒。

我的高中裏有許多“學神”級別的孩子。就是那種,似乎我如何努力,都無法超越的人物。

我曾經專門觀察過年級裏成績最好的孩子之一小E。她學習的時間和其他人沒什麽差別。

別人上晚自習,她也上晚自習,別人幾點睡覺,她也幾點睡覺,而且甚至好像還比別人睡得更早一些,起床更晚一些。

學習時間又不比我們多,小E為什麽總能輕而易舉地碾壓大家呢?

後來我發現,她的秘訣是:驚人的學習效率和充沛的體力。

比如,3個小時的晚自習,我每過1個小時就開始感到疲勞,心不在焉地很想玩耍……

她卻能始終高度集中注意力,好像一點兒也不覺得累似的。

所以同樣是3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如果我能看50頁書的話,那麽小E差不多能看100多頁……

她不是比我聰明,她是效率比我高,所以比我學到的東西更多。

小E為什麽精力那麽旺盛呢?

原來,她從小就練習長跑。周末在家,沒事就去跑上幾公裏。

而我,是個死宅,從不鍛煉身體,體育課跑個800米就能去掉半條命。

所以,有時候你覺得一個孩子成績好是因為她腦子好,但其實是因為她身體好,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4

說了那麽多,決定個人成就的因素,究竟是什麽?

智商當然有作用,一個智商70的人,肯定做不到一些智商190的人所能做到的事情。

不過,我們先來看看人類智商分布曲線圖。

如果一個孩子小I,他屬於最普通的“大多數”,也是所謂的“中人之姿”,那麽智商應該在100左右。

如果人類智商梯隊裏有100個人,那麽——

第一梯隊中的所謂“天才”,智商在130以上的人,隻有2個;

第二梯隊裏的“聰明人”,智商在115到129的,不到14個;

第三梯隊裏的“普通人”(包括小I),智商在100到114的,有35個人;

剩下的一半人(49個),統統沒有小I聰明。

這個數據說明兩件事情:

第一,你平時的競爭對手,絕大部分不是天才;

第二,即使你遇到了“天才”和“很聰明的人”,你們之間的智商差(30),也並不比上文提到的克裏斯托弗(210)和愛因斯坦(160)之間的智商差(50)大。

隻要你看看愛因斯坦的成就,就會明白——就算智商相差幾十個點,“天才”也有可能被你超越。

下麵這兩點當然和數據沒關係,但是我感覺特別有道理——

第一,為什麽愛因斯坦那麽強大?你隻看到了他的智商,卻沒看到他所接受的教育。

據說愛因斯坦的叔叔從小就帶著他搞小發明小創造,著力培養他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長大以後,愛因斯坦習慣性地把所有科學研究都當作遊戲,並且樂在其中。

第二,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的絕大部分領域,天才高出的那些智商其實並沒有用武之地。

比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你搞不懂,但如果你們倆比賽做普通的高中物理題,誰得第一還真的挺難說呢——畢竟,我就曾經因為認真學習,製定了合適的考試策略,以及臉皮厚不緊張,在高考的時候,比一個智商高我20多點的牛人多考了50多分,又比另一個智商高我10多點的牛人多考了10多分,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5

如果智商無法決定一切,那到底是什麽能夠決定一個人未來成功與否呢?

答案是:“個性”。

最近,美國經濟學家James Heckman發現:對一個人未來成功的影響,“個性”遠比“智商”更重要。

Heckman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人們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智商,相關性隻有1%到2%。

經濟上的成功和“責任心”有關——這是一種以“勤奮”、“堅持不懈”和“自律”為特征的人格特質。

Heckman說:“很多人在職場上失敗,是受到了智商之外因素的影響——他們在麵試中沒有禮貌,遲到早退,穿不合適的衣服,或者讓人感覺不會努力工作,隻在混日子。”

卡內基學院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成功的85%取決於“個性”、“交流能力”、“談判能力”,以及“領導力”。

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發現:人們更願意與自己喜歡並信任的人合作,哪怕這個人提供的產品價格更高,質量略差。

 

 

 

 

6

最後,讓我們來討論一下教育的終極問題——怎樣培養出能夠在未來獲得成功的孩子?

《福布斯》給出的答案是:在督促他們好好學習之餘,不要忘記培養他們的情商(EQ)、德商(MQ)和體商(BQ)。

情商(EQ),包括認識自己的感受和他人感受的能力,調節情緒,在不同情形中使用合適的情緒,自我激勵,以及建立關係的能力。

德商(MQ),包括發展出自尊心、責任感、同理心,以及原諒別人的能力。信守承諾,保持尊嚴,誠實待人是德商的重要部分。

體商(BQ),反映的是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和照顧的能力。有沒有吃富有營養的食品?有沒有堅持鍛煉?能不能保持充足的睡眠?

可能你會覺得體商和成功無關,但其實身體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你的感覺、思想、自信、心態和精力水平。

很多人把別人的成功僅僅歸功於“聰明”,其實是想推脫自己懶得努力的責任。

養孩子,真就和種樹一樣——

樹的品種再好,你把他種在貧瘠的鹽堿地上,他也長不成棟梁之才;

而即便樹的品種真的並不盡如人意,你隻要盡力滋養,全力愛護,努力發掘他的優勢,他即便不成棟梁,也能長成獨樹一幟的美木。

最後,希望所有聰明的孩子,都能擁有健全的個性,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

也希望被世俗之見定義為“不那麽聰明”的孩子們,不要被偏見給騙得放棄了努力。

畢竟,“雙十一大促”能“把奧數天才的大腦也給搞殘了”的馬雲爸爸,數學還考過20幾分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遊美精英說 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www.*****/2019/0201/1240480.html

所有跟帖: 

錢鍾書的數學據說也和JMa不相上下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9 postreply 09:38:19

哈哈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0777 bytes) () 02/02/2019 postreply 11:39:36

有意思,比較喜歡讀這些軼事,還有曆史。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9 postreply 12:31:55

許巍-曾經的你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2/02/2019 postreply 14:19:31

謝謝,歌詞挺好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9 postreply 15:36: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