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來源: YMCK1025 2019-02-02 11:39:3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777 bytes)
回答: 錢鍾書的數學據說也和JMa不相上下yamyam2019-02-02 09:38:19
數學考15分,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錢鍾書:別鬧了行嗎
 
數學考15分,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錢鍾書:別鬧了行嗎
錢鍾書
 

“羅家倫破格錄取數學考15分的錢鍾書”“胡適破格錄取數學考0分的張充和”“聞一多破格錄取數學考0分的臧克家”等故事被很多人熟知,然而這些故事都是假的。

“錢鍾書被破格錄取”的說法似乎有錢鍾書本人的“認證”:他自己說,1929年,他報考清華大學,國文、英語考得不錯,但數學隻考了15分,校長羅家倫特地召他至校長室談話,特準他入學。

這種說法早有海內外學人質疑。其實,錢鍾書在當屆錄取的174名新生中排在第57名,名次不算低。而根據清華1929級校友回憶,當時的錄取標準是:凡是國文、英語和算學這三門主科中“有一科目考分在85分以上,一定錄取……各科平均分數及格,合乎入大學標準,也能錄取”。照這個標準,錢鍾書能考到第57名,說明他的平均分數當然及格了,所以他理應被錄取;他的國文和英語特別優秀,都能考到85分以上,他也應當被錄取。

如果有人質疑錢鍾書的數學隻考了15分,分數太低不足以被錄取,但季羨林於1930年考進清華外文係時,他的數學分數比錢鍾書的還低,不到10分。1936年考入清華外文係的一位女士回憶,數學試題發下來時,她整個人都愣住了,因為找不出幾題是她會做的,隻得“懷著非常失意落魄的心情勉強把其他科目考完”。後來她聽說,“評審委員是先把國、英、算三科的分數拿來平均,如果及格,才繼看理化、史地等的試卷”。這位女士跟錢鍾書一樣,中英文都很出色,所以她的國文、英語和算學三科的平均分數及格了,最終被錄取了。

事實確實如此。在1928年9月通過的“國立清華大學條例”中,關於入學考試僅規定:“國立清華大學本科學生入學資格,須在高級中學或同等學校畢業經入學試驗及格者。並無“某科目不及格則不得入學”的相關字樣。所以,季羨林等人即便數學分數特別低,隻要其他科目分數很高,也有機會被錄取。

而且,入學考試製度是羅家倫執掌清華後頗為重視的改革措施之一。作為該校升格為“國立清華大學”後的首任校長,1928年9月,羅家倫於就職典禮上發表講話,特別言及入學考試製度必須嚴格執行:“我希望此後要做到沒有一個不經過嚴格考試而進清華的學生;也沒有一個不經過充分訓練,不經過嚴格考試,而在清華畢業的學生。”

所以如此重視入學考試的嚴格與公平的羅家倫不可能會破壞自己製定的規則,利用校長權威去破格錄取某些學生,而錢鍾書屬於規則內的正常錄取。羅家倫注意到了錢鍾書考試成績的巨大反差而找其談話,提及其數學成績很差,也提及其已被錄取,令錢鍾書產生了一種“自己的錄取屬於特例”的錯覺。事實上,盡管羅家倫以擁有錢鍾書這樣的學生而自豪,但他從未言及自己曾“破格錄取”錢鍾書。如果錢鍾書真的是被破格錄取,身為文豪的校長,怕是早已宣揚得海內盡知了吧。

“胡適破格錄取張充和”的神話則與當事人的語焉不詳有關。

數學考15分,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錢鍾書:別鬧了行嗎

張充和

張充和自己說,她考北大時,數學0分、國文滿分。因為怕考不上,她沒有用自己的名字,用了化名“張旋”。入校後,國文係係主任胡適說:“張旋,你的算學不太好!要好好補!”張充和想:“都考進來了,還怎麽補呀?那時候學文科的進了大學就再不用學數學,胡適那是向我打官腔呢!”

以此為藍本,坊間演繹出了各種匪夷所思的細節,比如“胡適大鬧校務會”等,將胡適塑造成了無視入學考試規則、踐踏錄取公平之人。

胡適當然不是這樣的人,張充和也省略了關於錄取的關鍵信息。1930年,胡適改革了北大招生辦法,對於文科新生的入學考試,各科目的分值比例是這樣的:英語占40%,國文占30%,史地占20%,數學占10%;其中如有一科得了0分,其他各科無論考得多好,也不予錄取。

那麽,張充和是怎麽進入北大的呢?胡適的學生、一位史學家記述:張充和的國文得了100分,試卷的書法也非常好,英語、史地也都及格,但她的數學是0分。胡適得到匯報後,因為素知張充和的才華,變通地把她錄為“試讀生”,“到讀完一年之後,張的各科考試成績都較好,就轉為正式生了”。

這個說法並不是為尊者諱。到北大中文係“百年係慶”時,一位教授希望請張充和題寫紀念書籍的書名,可在北大檔案裏,1934級國文係本科學生中並沒有“張旋”。在1934年8月的《北京大學周刊》上則有一篇公布北平考區錄取新生名單的布告,文章顯示文學院有兩個試讀生,其中一個就叫張旋。

顯然,胡適當年並沒有為了錄取張充和而破壞北大的招生製度,造成對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聞一多破格錄取臧克家”的傳言同樣與坊間的以訛傳訛有關。

數學考15分,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錢鍾書:別鬧了行嗎

臧克家

1980年,臧克家撰文回憶了自己被國立青島大學錄取、成為聞一多弟子的經過:1930年的入學考試,他的數學得了0分。臧克家去報到的時候,工作人員看到他的名字,笑著瞪了他一眼,說他的國文考了98分,是第一名——“聞一多先生看卷子極嚴格,五分十分的很多,得個六十分就不容易了。”臧克家這才知道了自己數學吃“鴨蛋”還被錄取的原因。後來,他在英文係學得很吃力,就轉到了聞一多的中文係,從此成為聞一多的弟子。

顯然,臧克家的回憶僅止於“聞一多給了自己國文考試最高分”,並沒有說“聞一多破格錄取了自己”。錄取臧克家是梁實秋當主任的英文係,根本輪不到聞一多來破格錄取。

而且,國立青島大學的錄取工作由新生考試委員會決定,目的就是“免去許多請托關說的毛病”。這個新生考試委員會的製度對基於個人賞識的破格錄取顯然也是一種不小的障礙。

其實,與錢鍾書的情況類似,臧克家也屬於正常錄取。國立青島大學也沒有“某科目得分過低或無分數”則不予錄取的規定,而且1930年報考國立青島大學者共計360人,錄取153人,錄取比例超過40%,這才是臧克家數學考0分仍能依靠國文98的最高分填平窟窿、最終被錄取的主要原因。

人們津津樂道於“多位文豪被大學破格錄取”的神話,也許隻是對自己數學太差的調侃。不過,傳播這些偽史、假神話也意味著美化對規則的藐視、粉飾對公平的踐踏,這樣的神話還是不信為好。(來源:頭條號-淘曆史)

 

 

錢鍾書:數學15分考入清華 民國大師高考的那些事

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1929年夏,他以外語和國文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國文特優,英文滿分,才華之優轟動整個清華。雖然數學隻考了15分,但他的總分在清華大學正式錄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據《國立清華大學曆年招考大學本科學生錄取標準》刊載,1929年清華大學錄取大一新生的總平均成績為40分以上。可見,當時清華招生考試試題難度較大,考分處於40分以下的大有人在,錢鍾書的數學考15分,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臧克家:數學0分,作文98分

臧克家(1905-2004),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招生考試,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出了兩個作文題:一是《你為什麽投考青島大學》;一是《雜感》。兩題任選一道,一位考生把兩題都做了。其中第二篇文章隻寫了三句話:“人生永遠追尋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正是這三句話打動了主考官聞一多,獲得了最高分——98分。盡管那年他的數學考了零分,還是被青島大學破格錄取。他就是著名詩人臧克家。在考入青島大學之前,他早已於1927年考入了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招考嚴格,既有筆試又有口試,考試內容,除作文、政治外,還有數學。臧克家能考取,數學成績不應太差。大革命失敗後,或許是近兩年的抱病、流亡、結婚、生子,令臧克家把數學知識都忘了。

今年高考報名已經落下帷幕,考生們正在緊張備戰今年的高考了。而民國大師們也有一些“黑”曆史,你知道嗎?雖然當年個別大師們有些“偏科”,但數學考分低卻能進入名校憑的還不僅僅是運氣。下麵,我們來了解一下幾位名人的高考經曆,便可窺一斑。

1912年-1937年,高考都是自主命題、自主招生,各校招生試題各有特色。高考也從科舉考“官”到考“學”的曆史性轉變。除了中國傳統的經史知識,還增加了聲光、電化、幾何、代數、地理、社會科學等學科。

1917年,一位考生參加北大的入學考試。胡適閱卷時興奮地說:“我看了一篇作文,給了滿分,希望學校能錄取這位有才華的考生。”可校委們查看這位考生的成績單,數學成績是零分,其他各科也平平。取棄之際,蔡元培校長力排眾議,破格錄取他。11年後,他31歲執掌清華大學。他就是羅家倫。巧得很,羅家倫任清華大學校長次年招生考試時,一名考生國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隻是數學成績不及格,他親自把這位考生叫到校長室談話,之後特準其入學,這位考生就是錢鍾書。

周祖謨:答對陳寅恪的“怪題”

周祖謨(1914-1995),中國文字、音韻、訓詁、文獻學家,北京人。1932年,18歲的他從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畢業。他報考了北大中國語言文學係和清華大學英語係,都被錄取了。

北大的國文試題之一為翻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大概是文學院胡適院長出的題目。這首詩,他在小學曾學過,而且會背誦,所以沒有遇到什麽困難。清華的試題很新穎,有一題是“對對子”,題目是上聯“孫行者”,要求對下聯。他當時想對的:一是王引之,二是胡適之。結果就以胡適之為對。因為適者,往也,“適”跟“行”更貼近一些。而且“適之”跟“行者”,在聲音平仄上也正相對。

他後來聽說這個題目是陳寅恪先生所出,陳寅恪看了他的答卷也頗為讚許,雖然其標準答案是“祖衝之”。但因入讀清華每年需要用300大洋,而周家家境清貧,無力供給,最後他去了北大中國語言文學係。

綜合中新網、《羊城晚報》等

季羨林高考數學隻考了4分

 

季羨林(1911-2009),1930年的夏天,季羨林進京趕考。當時北平大學五花八門,國立的私立的,教會的,紛然雜陳。這些大學教育水平、質量參差不齊,最受垂青的,同今天完全一樣,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兩所大學自然也成了龍門,門檻高。

季羨林記得,清華國文試題出的是“夢遊清華園記”,他的想象能力不錯,文字功底紮實,估計作文分數很高。但清華大學的數學入學試題很難,他做得很不順手。北大國文試題是:“何謂科學方法?試分析詳論之。”

英文試題除了一般的作文和語法方麵的試題以外,是另外加一段漢譯英。這一年的漢譯英內容是: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原來是李煜《清平樂》詞的上半闋。這對一般高中畢業生來說,確實是很難啃的硬骨頭,不用說譯成英文,就是譯成現代漢語,也絕非易事。這次高考,季羨林入讀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德語專業。

所有跟帖: 

有意思,比較喜歡讀這些軼事,還有曆史。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9 postreply 12:31:55

許巍-曾經的你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2/02/2019 postreply 14:19:31

謝謝,歌詞挺好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19 postreply 15:36: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