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宮戲的時候,經常看到某某人在菜市口問斬,殺人究竟為何要在菜市口?且聽一一道來,清朝殺人的法場,從明朝的西四牌樓(當時叫西市)轉移到了菜市口,清朝入關之後,北京內城住的都是八旗王爺,在內城殺人顯然不太吉祥。
清代菜市口老照片
菜市口是京城的老地方,遠在一千多年的遼代這裏是安東門外的郊野,金代發展為丁字街,明朝時是最大的蔬菜市場,沿街密密麻麻分布著菜攤、菜店北京城裏的人都來這買菜,十分熱鬧,菜市集中的街口也被稱為了“菜市街”,清朝改叫“菜市口”,流傳至今,以後這一帶逐漸成為宣外大街最繁華的商業街和交通樞紐。
菜市口因為人多熱鬧,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地方,這樣的刑場顯然可以起到更好的震懾作用。“秋後問斬”“秋後”指秋分以後,古人講究天人合一,漢儒董仲舒《春秋繁露》在說到““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古代皇帝執政行為,要與四季變法相行,春夏行賞,秋冬行刑。
行刑
行刑多在“午時三刻”,也就是現在的12點,這個時間段,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這個時候行刑,可以衝淡殺人的陰氣。也有一種說法,這個時候人懵懂欲睡時候,選擇這個時候可以減少犯人的痛苦,有人性化考慮。
殺人的當天,囚車押著犯人,自東向西走,從宣武門(順承門),過斷頭(魂)橋,經迷市,送往菜市口法場,根據馬芷庠《北平旅行指南》記敘:每逢秋後朝審,在京處決犯人眾多之時,由東向西排列,劊子手執刀由東向西順序斬決。
趕赴刑場
現在曆史博物館藏有鬼頭刀五柄、淩遲分屍刀十把。
鬼頭刀
犯人的頭被砍下來後,掛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眾,現在可查遺跡。清代鹹豐朝的肅順和光緒朝戊戌六君子都在菜市口被殺的,據稱殺人的最多的一次,是清朝末年一次盜皇陵的大案被殺了100多人,因為是盜匪怕劫法場,來了很多兵丁站滿了大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