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43)
2015 (515)
2016 (460)
2017 (448)
2018 (272)
2019 (135)
2022 (1)
2025 (2)
林黛玉是憂鬱的。林黛玉為什麽憂鬱?就像患有輕度憂鬱症似的?憂鬱既構成對她內心的折磨,又使她的氣質中有一種煙籠寒水的味道。讓人越是看不透,越是想看,一看再看……林黛玉就這樣喚起無數讀者的的憐愛與好奇心。她把憂鬱變成一種美。這種憂鬱的美,似乎比薛寶釵那種健康的美、史湘雲那種陽光的美,王熙鳳那種潑辣的美乃至晴雯那種大大咧咧的美、襲人那種溫柔體貼的美,還要迷人,還要具有殺傷力。
林黛玉是一位不僅自己愛哭,而且能讓別人哭的美女。她的形象,她的身世,她的性格,她的結局,賺足了讀者的眼淚。她是中國古典文學長廊裏罕見的悲劇美女。
年幼喪母,恐怕是林黛玉與憂鬱結緣的原因之一。體弱多病又是另一原因。“誰知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疾而終。女學生侍湯奉藥,守喪盡哀。遂又要辭館別圖。林如海欲令女受製讀書,故又將他留下。近因女學生哀痛過傷,本是怯弱多病的,觸犯舊症,遂連日不曾上學……”
當這位不幸的揚州女學生初進榮國府,與賈母相見便是抱頭痛哭:“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麵涕泣。黛玉也哭個不住。一時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方拜見了外祖母。”
黛玉真是哭著喊著進了娘家的娘家——大觀園,故事至此,她還來不及想到:後麵還會有更多的傷心事,還會有更多的眼淚要流。她注定是一個用自己的淚水澆灌自己長大的人物。她的憂傷全化作淚水,使大觀園變得濕漉漉的,使《紅樓夢》變得濕漉漉的,使心軟的讀者的臉,也變得濕漉漉的。
林黛玉豈止是吃飯長大的,還是吃藥長大的。潛意識裏一定是用淚水伴服吧?藥苦,可她的心更苦。有時,連她的笑都是苦澀的,她的命,也是很苦很苦的。用苦藥來治療苦命,究竟有多大效果呢?
“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麵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問:“常服何藥,為何不急為療治?”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不舍得他,隻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林黛玉長期服藥,書裏說服的是人參養榮丸,一種更多地是用於滋養的補藥。這種藥其實治不好她的病。更麻煩的,黛玉究意得的什麽病,誰也說不清楚,連她本人也沒搞明白。病因不明,又如何對症下藥呢?難怪白請了眾多名醫,皆束手無策。
惟一對林黛玉病情一眼看穿的,就是那個瘋瘋癲癲的癩頭和尚。可惜他解說得太玄乎又太邪乎。連黛玉本人都視之為“不經之談”,旁人聽了更是如墮雲裏霧裏。
鬆樵我倒是想試著做一點猜測。這種怪病無藥可醫,相當於不治之症了。根據癲頭和尚的建議,出家是解決的好辦法,最次也不能和外人(包括外姓親人)打交道,方可保平安。看來這是一種心病,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稍微複雜點的人際關係,都可能加重病情。
得這種病的人若不願去當和尚或尼姑,想保命的話,不能廣交朋友,不能談戀愛,不能結婚,自然也不能當官或做生意了。因為哪一樣不需要接觸陌生人啊。
如果鬆樵判斷林黛玉得的是憂鬱症(哪怕是潛伏期的憂鬱症),大家肯定說鬆樵危言聳聽。但這種病的根在於心理而非生理,自然該屬於精神病的大範圍?這麽看來從很早起,林黛玉的心理就處於亞健康狀態了。
估計六歲時的喪母之痛,使小姑娘受了重大的刺激?不,也許這種病根本上就是天生的。她一生下來,就生了這種病了。在三歲時碰見那位瘋和尚之前,她記憶中就在不斷地求醫,不停的吃藥,病幾乎是伴隨她一起出生,一塊成長。
這種病情不能見哭聲,偏偏林黛玉自己就是愛哭的,又最容易惹得別人為之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譬如見花落淚,對月傷心,譬如傷別離甚而至於怕歡聚,都屬於輕微的病態吧?
這種病需了結塵緣。偏偏林黛玉的塵緣越係越緊,越係越密,越係越細膩,直至被纏繞得喘不過氣來。這種病需斬斷情根。偏偏林黛玉不僅斬不斷,還不能自拔地愛上寶哥哥。
這種病最好一概不見父母之外的親友。偏偏林黛玉喪失了母親又告別了父親,孤身投入宦門深似海的榮寧二府,要見識多少人,要和人打多少交道啊,這種病不隻好不起來,還會加重,發作……
這種病最怕受刺激。偏偏林黛玉到大觀園後,受了更多的刺激,更大的刺激。受了愛情的致命一擊。注定她是沒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