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在這裏

來源: 落地窗 2009-08-07 13:03: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20 bytes)
回答: 和妹妹聊得挺愉快落地窗2009-08-06 12:02:32
讀書為的是知世情明道理。有時候一個作家一本書也許就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有時候作家也肩負著相當的責任感,不是說自己隨心所欲就好。

張的文字,公認的灰色,一直一直的灰。她自己願意沉溺地灰下去沒有關係,我肯定一個字不說。但是她如果會影響別人一起灰下去,或者不是她主觀希望,而是客觀造成看的人也用同樣的態度和心情看問題,難道她不應該擔責任嗎?

父母在告知孩子世情冷漠險惡的時候,總是會再引導孩子從一個正麵的良性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從一個灰敗的,認命的,期待別人救贖的角度看問題。

不是所有的讀者都會讀張讀出淩牙的感受:弱者也是要受到批判的。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情那個女人,覺得她情有可原,而把批判的目光投向當時的社會和環境。但是社會和環境,什麽時候不是冷漠殘酷的?一味怨天尤人,又能對事情發展有什麽好處?

我想淩牙的感受和她自己的經曆有關:她的母親想必曾經把她當成了傾訴的“垃圾桶”,將自己的負麵的消極的頹廢的情緒倒給了她。淩牙,不好意思,我要說一句:我覺得這樣的母親在那個時刻其實是不太負責的,而且自己本身也不太成熟。(我自己也有一絲絲類似的體驗,所以有一定了解,當然可能情況沒有你那麽嚴重)

人心總是本能喜歡溫暖的東西。你也說讀紅樓喜歡裏麵的繁華。如果人世真的已經夠殘酷夠冷漠,為什麽還要為難自己,多讀點明快調子的不好嗎?

我沒有否認張的優點,她從女性角度看問題,雖然還是在男權影響下的女性角度。

我說的再想想,是想比較一下金庸,紅樓和張文的不同。盡管兩者肯定不在一個檔次上。毋庸置疑的是,紅樓的悲劇意義其實更甚於張,可是為什麽讀紅樓不象讀張文那樣感覺灰敗和頹廢?我覺得還是要回到我之前曾經說過的:紅樓裏作者的情緒被壓抑到了一個極低的界限,仿佛是在瀏覽曆史。而張文裏太多自己的情緒觀感的加入,到了一個極為敏感脆弱的地步,這就要不得了。這也是我認為的作者給與讀者的空間和自由的重要性。空間和自由越多,留給讀者的餘地越多,文和作者的檔次也越高。反之,越低。金庸小說同樣如此:童話的是人物的本事,相似的是江湖和人物性格,恢宏大氣,還是來自於那份讀者可以享受到的自由,而不是圈在一個女人的小世界裏聽之悲悲戚戚,連個大環境都不變一下。張的經曆背景還是太單調。她的世界不比她書中的人物更寬廣。但是她卻以為自己看到了整個世界,還是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看。







所有跟帖: 

嗬嗬,你完全說出我的感受了! 非常認可讚同你的觀點... -nn123- 給 nn123 發送悄悄話 (240 bytes) () 08/07/2009 postreply 13:09:59

恩,了解了,我和下麵三日三的看法一致。 -reckon- 給 reckon 發送悄悄話 (160 bytes) () 08/08/2009 postreply 04:36: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