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2005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十六集)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05/2/18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很多朋友已經很麵熟了,每天晚上都來,代表都是下完班,吃個飯,甚至於沒吃飯就趕過來聽課。孔老夫子有說,一個人求學問有三個法寶,叫智、仁、勇,「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隻要好學,就跟智慧離不遠;當我們力行聖賢的教誨,就能慢慢感受到聖賢存心,也能感受到眾人的需要,我們那種仁慈、同理心就會出來;「知恥近乎勇」,真正能夠了解自己的過失,進而改正自己的過失,能降伏自己的煩惱、壞習慣,這才是真正的勇者。很多朋友已經是做到「好學近乎智」,而你的好學也將帶給你的家庭很好的撞擊。


我記得我父親他五十幾歲,剛好接了他們銀行的證券所,因為接證券所,單位裡麵要有一個人考上執照,所以就派了很多同事一起去考。我的父親是年紀最大的,已經五十幾了,就去考,就看著父親晚上在那裡看書。考試結果隻有一個人考上,其他年輕人都沒考上,居然是我老爸考上了。你看父親沒說什麼,以他的行動就已經贏得我們對他的佩服。我們這些當兒子的能夠不好學嗎?能夠輸給自己的老爸嗎?所以上行下效,當我們這一分好學的心能夠持續不斷,相信對你的家庭一定是個很好的開始。早上的課程剛好把「入則孝」告了一個段落,接下來是第二個單元,「出則弟」。


這個「出」是指家庭以外,就要學習「弟」,「弟」包含兄友弟恭,包含尊敬長輩的禮節態度。因為在家裡麵兄弟就能夠友愛,就能夠以禮相待,當然他出去外麵與人相交就能夠把這個態度帶出去。假如在家裡麵跟兄弟就是吵吵鬧鬧,不守禮節,那出去會不會突然變得很規矩?有沒有可能?不可能!所以,要認識一個人,到哪裡最能看清楚?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直接到他們家。很多我們為人處事的行為,確確實實是在家裡養成,所以為什麼家教如此重要!所謂「門當戶對」,是什麼門當?是什麼戶對?最重要的是家教、是德行。現在的門當戶對是什麼?錢財!你們怎麼都知道?我比較沒有經驗。「對」錯了,本質錯了,結果就麻煩了。所以「德行」才是家之本,才是國之本,絕對不是錢財。


《孝經》裡麵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誨,「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教導人民如何親愛他人,如何關懷他人,沒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莫善於孝;教導人民有節有度,「教民禮順」,懂得尊敬他人,沒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莫善於悌。所以「悌」還包含一個禮節的教誨,孔夫子也說「不學禮,無以立」,沒有禮貌很可能在人群當中無法立足。


在這幾天的課程,我也跟諸位朋友報告了。因為我小時候養成一個習慣,就是隻要長輩到我們家,我的耳朵聽到了他的聲音,不管我在幹什麼事,我一定會跑到他們麵前來,然後跟他說:叔叔好!阿姨好!你們的笑容很像我叔叔。孩子有禮貌,大人絕對非常歡喜,所以我抬起頭來,他很歡喜,我也很滿意。因為當一個人在做有德行的事,其實他的喜悅已經從內心散發出來了。有禮貌的態度,我突然會體會到,原來一個人能不能遇貴人,從小就決定了。你信不信?


我跟家長開親師座談,我就跟他們說:你們的孩子以後能不能遇貴人,我現在就可以判斷。他們眼睛都瞪得很大,因為現代人很現實,一提到孩子可以遇貴人,他們就很專注。孩子有禮貌,走到哪兒就贏得眾人對他的疼愛;相反的,孩子假如沒有禮貌,不隻不會遇貴人,不隻不會有很多助力,在言語、行為當中還會形成很多的阻力。他就會覺得莫名其妙,他們怎麼都看我不順眼,自己還不明不白。所以,禮貌太重要!
諸位朋友,禮貌這麼重要,什麼時候教?我都會問家長,考試多兩分重要?還是教孩子做人做事的態度重要?做人做事!但是家長都覺得是做人做事,可是大半的時間跟孩子耗在哪兒?耗在分數。所以重要的事不能再拖了,再拖,孩子都太大了,習慣又成自然;許多事刻不容緩,我都替你們著急,因為我沒小孩。所以,一定要重視這些影響孩子一輩子重要的德行,他將贏得非常多的助力。


我們來思考一下,假如人與人的相交往沒有禮節,會出現哪些情況?比方說,我上次去爬長城,上麵寫著「不上長城非好漢」,所以要當個好漢,上去爬長城。剛好它會有些關口隻能夠讓另外一邊一個人過來,我們這邊一個人過去。就在過這個關口的時候,很多人不守規矩,就跑到對麵的路上去。結果發生什麼事?整個人群就塞在這個關口裡麵。我們中心的老師在裡麵一看,不行,因為後麵的人不了解這裡的情況,他會一直往前擠,另外一邊的也一直往前擠,到時候可能會有情況發生。我們的老師馬上站出來,開始指揮交通,那些要插隊的叫他們趕快排回去,那些人都看著我們,還以為我們是長城管理處的。有時候,我們該出來的時候還是得出來,不然情況可能會怎麼樣?到時候糟到你想做都做不來,所以時機點很重要。後來就疏通掉了。所以確實,無禮的話,人與人就會自私自利,就可能發生衝突。


剛好我上了杭州天目山講了五天的課,我們在上山的時候,迎麵來了兩台車,我們一看就主動靠在旁邊,讓他先走,因為我們是看到兩輛車。第一輛開過來,車上的人很歡喜,對我們揮手,我們也對他揮手。所以當一個人有禮貌的時候,一定會讓人家感覺如沐春風,那何樂而不為!結果我們等了一會兒,第二台都沒有過來,我們覺得很納悶,就派人去看一下。結果對麵的車早就停在那裡也等我們過去,所以我們就開過去,兩邊車上的人都露出了燦爛的微笑。當人與人都這麼樣禮敬,那感覺非常的舒服。我們還沒上山以前,就已經考察到民情,代表天目山的人民很淳樸。所以我們從生活當中也時時可以體會到,懂禮、懂讓才能讓人生的路順暢,才不至於會塞車、會衝突。所以,「教民禮順,莫善於悌」,我們就先從家庭當中來落實友愛,落實禮節。我們先來念一段經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是同氣連枝,血濃於水,是同一個父母所生,所以兄弟很有可能是陪我們一生走過最長路的親人。法昭禪師曾經寫了一篇描述兄弟情誼的一首詞,叫做「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同氣連枝各自榮」,兄弟就好像同一棵樹延伸出來的樹枝一樣。「些些言語莫傷情」,人與人相交往,家裡的人最常溝通就是用言語,所以言語當中要柔軟,要和諧,絕對不要講話很衝。所以,我們《弟子規》才說『言語忍,忿自泯』,人與人的衝突,一半以上都是因為什麼?言語不合。「一回相見一回老」,確確實實我們上了三、四十歲以後,每次看到兄弟姐妹都會有這麼一點感覺,你的白頭髮多了一點。所以「能得幾時為弟兄」,我們愈大代表人生的路就走得快到盡頭了,要好好珍惜這段情誼。所以「弟兄同居」,一起居住,「忍便安」,懂得互相忍讓,謙讓。「莫因毫末起爭端」,不要因為小小的事故就起了爭執。「眼前生子」,眼前兄弟姐妹都生孩子了,他們又各有兄弟姐妹,我們上一代應該做出兄友弟恭的榜樣,才能「留與兒孫」做好榜樣看。法昭禪師這首詩詞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



這首讓我想起了楊淑芬老師曾經跟我提到,她說確實兄弟姐妹是同氣連枝,她就會去想到怎麼樣讓父親非常的歡喜快樂。她說唯有子孫賢孝,子孫都有很好的發展,才能讓她的父親非常寬慰。由於她有這一分心,希望她父親、母親這棵大樹枝葉能夠愈來愈茂盛,所以她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教導她的甥姪輩讀聖賢的經典,還寫書法。楊老師有十八個甥姪輩的晚輩,總共十八個,十八個人都被她教過。由於她有這一分心,他們的下一代非常優秀,很多是老師,還出了幾個醫生。確實,一個家族能好,必然是長輩要怎麼樣?要帶頭示範,要真心付出。所以兄友弟恭,不隻是在他們那一輩,還把這一分兄友弟恭延伸到哪裡?下一代子孫。楊老師她沒有生孩子,但是每一次母親節、父親節,他們家就特別熱鬧,因為她有十八個甥姪輩,應該比諸位的小孩多一點。我在他們家住了半年,遇到這些節日都特別熱鬧,這些被她教導過的甥姪輩確實對她非常孝順。



我另外有一位結拜的大哥,他也住在台中。他的兄弟姐妹也特別友愛,禮拜六、禮拜天,一有時間,不用相約都會主動回到父母親的身邊。因為他父親比較早離開,所以他母親後半生都是他們兄弟姐妹長期陪伴他的媽媽。他媽媽在前幾年去世了,去世那時候我有去參加告別式。去了之後我很感動,因為也看到他的下一代,他的這些甥姪輩素質都非常的好,因為他們兄弟這麼友愛,就已經給了下一代很好的榜樣。因為我很習慣看到結果就要去把原因找出來。後來我的大哥又跟我說,他說當他母親離去,他的內心很充實。為什麼?因為在他這十多年的生活當中,他都盡量推掉很多無謂的應酬,統統去陪伴他的母親。當他母親離去的時候,他覺得很安慰,覺得他的抉擇正確。所以,兄友弟恭一定可以「留與子孫作樣看」。


古代的人兄弟姐妹之情,也是讓很多的人感動流淚。在晉朝的時候,有個小孩叫做庾袞,剛好他們村落有瘟疫。他的兄弟已經死了幾個,另外有一個兄弟已經病床在臥,他的所有的長輩要帶著一些孩子要趕快離去。結果這個庾袞不願意走,他說:我不能放下我的兄長不管。他的長輩一再勸說:這個太危險了,我們走!他就跟這些長輩說:我天生不怕病,你們就讓我留下來!他的長輩拗不過他,就走了。這麼小的孩子親自幫他哥哥熬藥,常常半夜還在另外兄長的靈前,在那裡痛哭,在那裡感傷。由於他這分對兄弟的友愛,他的哥哥奇蹟似的好過來。諸位朋友,為什麼這個病可以好過來?這種友愛、這種關懷一定會讓他的哥哥免疫係統上升。中國人對待病毒不是跟它打仗,好像跟它勢不兩立,中國人叫「解毒」,中國人不叫「消毒」。當我們的心念很純正,自然病毒就會慢慢轉化掉。所以,愛心可以解毒,慈悲心也可以解毒。後來他的長輩、他的父母回來了,看到他們兄弟還存活,都非常的欣慰。



我們從庾袞這個事例,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雖然他年紀小,他也讀過聖賢書。所以在他的人生價值觀當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哪一件事?道義!所以,殺身成仁,捨身可以取義,因為聖賢人的存心,是道義勝過生命。由於他們有這樣的存心,才能寫下了幾千年來可歌可泣讓人非常感動的故事,也有很多大圓滿的發展。這是晉朝的庾袞對兄弟的態度,兄弟之情勝過自己的生命。


在唐朝有一位大臣叫李勣,其實他的原名不姓李,姓徐(雙人徐),因為對國家非常有功勞,所以李世民賜他國姓叫李勣。我們早上已經講到李世民,確確實實他尊敬賢德之人,做得非常成功。有一次李勣生病,禦醫就說需要人的鬍子做藥引,唐太宗聽完,馬上刀子拿起來,就把他的鬍子削了一段下來,拿給禦醫。這件事傳到李勣的耳中,怎麼樣?太感動了,馬上就跪在皇上麵前,非常感謝皇上這麼對他推心置腹,這真的是所謂「英雄惜英雄」。李勣除了是忠臣,也必然是孝子,也必然對兄弟友愛,因為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德行都是從孝跟悌建立起來的。



李勣那個時候年紀也很大了,他有個姐姐,剛好姐姐生病,他去探望姐姐。看到姐姐正好在煮粥,他就親自幫她煮,就把這些僕人支開。古代當大官的人相貌都怎麼樣?都有長一把長長的鬍子。李勣就在那裡煮粥,因為風很大,不小心火燒上鬍子來,趕快把火滅掉。他的姐姐在旁邊看到了,就說:弟弟,你這是何苦!家裡的傭人這麼多,你就請他們做就好了,不要自己在那裡這麼辛苦。結果李勣就回答說,他說:姐姐,你的年紀都這麼大了,我不知道還有多少機會能夠為你服務。所以諸位朋友,李勣在煮這個粥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感恩的心,時時都記住姐姐陪著他成長過程給予他多少的扶持,他都記在心上。


我也很幸擼?矣袃蓚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