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05/2/18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早上提到了,要勸誡別人有個先決條件,一定要先贏得對方的信任。假如信任不足,可能你勸他的時候,他會誤解你,你是不是看他不順眼?是不是在毀謗他?所以要先有信任。如何能夠贏得親友的信任?這個信任絕對不是憑空而來,必須透過我們真心的關懷、付出才會建立信任。也有些朋友很熱心,喜歡幫助別人,但是很多朋友看到他會趕快跑,覺得說他很煩人、很囉嗦。然後會跟他說:拜託你,你不要再照顧我了。有沒有這樣子的人?有!做得要死,卻給人家嫌得要死,有這種人,因為他的關懷跟付出沒有針對別人的需要。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他人的需要,然後去付出,自然而然能夠贏得信任,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我們說的話他就很能夠接受。
我們來看一下,比方說在父子關係當中,當你的父親對你非常的信任。他可能有好幾個兒子,特別相信某一個人的話,應該就是這個孩子最讓他放心,最孝順他,所以已經贏得了父親的信任。因為也常常在父親需要的時候,他都會盡心盡力去盡他的為人子的本分。再來,在君臣關係上,上司最需要什麼?最需要我們去幫他承擔一些工作。我們都能夠默默的做,而且每次做都能夠讓他放心,所以也是針對他的需要去付出,他就很信任我們。再來,夫婦關係也是,比方說太太在家裡把家裡整理好,然後又把孩子教育好,讓先生沒有後顧之憂。所以自然而然很信任這個太太,那太太所講的話自然就有分量。
媳婦嫁到夫家去,什麼時候可以進諫?什麼時候可以勸誡夫君,甚至於是夫君家裡的親友?能不能嫁過去第一天就開始,這裡不好,那裡也不好,能不能這樣?假如一過去就指指點點,這裡要改進,那裡要改進,那會有什麼後果?一定會讓夫家的人對我們很排斥,因為才剛嫁過去,還沒有建立深厚的信任。所以我們要隨順人情,要善體別人的感受。盧叔叔曾經跟我說過,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定要多看,看什麼?看別人的需要在哪,去付出;多聽,聽聽看,聽出別人的需要,有時候也會聽出一些忌諱,別人不願意提到的,我們就先避開,要聽出需要、聽出忌諱;多看、多聽,少講、少出意見。我們到一個新的公司去,是不是也應該多看、多聽、少講!當你做得多說得少,你的主管、你的上司就會很信賴你,到時候你的意見他就很重視。所以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適用的。
我們當媳婦的,也要能夠觀察到,什麼時候應該扮演什麼角色。這個領會我是從我母親身上學到的,我母親嫁過去的時候,她的小姑、小叔都還在念書。當時她要嫁的時候,我的外公極力勸退她,外公也很厲害,他就開始分析,他說:你看你嫁的是長子,然後他的弟弟、他的妹妹還在念書,然後你的公公,假如嫁過去,公公又是捕魚的,收入不穩定,所以你嫁過去一定很累。我媽媽就說:我還是要嫁。為什麼?因為她覺得我父親很孝順,孝順的人才有情義,才有道義,所以看了一大堆有錢人都不要,就要一個窮小子。結果就嫁給我父親,確實很辛苦。
嫁過去以後,教書的錢都拿出來家用,還要給小姑、小叔念書的費用。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女兒,你嫁不嫁?所以,一來要有眼光,要放遠,知道孝子,有孝道傳家的家庭,往後一定會興盛。再來,中國人說吃虧就是福,當你捨得吃虧,就會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對你的佩服。我母親家裡還算富裕,嫁過去還懂得這樣付出,所以小叔跟小姑對她就非常的佩服,我那些叔叔對我母親也很好。但是慢慢的家庭狀況就改善過來,因為有孝心的人他對家庭一定有責任感。我母親嫁到我們家差不多二十多年,她才開始怎麼樣?開口;當信任已經達到某種程度,開口就很有力量。所以,我們要厚積薄發,不要太躁動,有時候是欲速則不達。而且給他人建議,你不要本來都沒建議,一建議就建議五條、建議六條,這樣也不好。就偶爾建議一條,結果雖然他們沒有做,後來都像你所印證的:你講得很準!慢慢那個信任就愈來愈高。
所以父子關係、君臣關係、夫婦關係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當中。再來,兄弟亦復如是,你愈照顧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後朋友,朋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這都是要透過長期的相處,所謂日久見人心,才能真正贏得朋友的信任,進而重視我們給他的規勸。
我們中國古代很多聖哲人都做了很好的表演,諸位朋友,您思考一下,你去勸別人成功的機率超過五成的舉手?不多!有沒有發覺現在人不好勸?有!「苟不教,性乃遷」,一來是確實人沒有接受聖賢教誨,另外一個角度是現在我們心都太急躁了,所以在勸人的時候,有時候在態度、方法上都沒有掌握好。
在唐朝初年,那時候還不算創立唐朝,剛好在隋唐之際。唐太宗的父親李淵,他是帶著軍隊南征北討,當然李世民都跟在身旁。有一次李淵決定要把軍隊往這個路線走,唐太宗一看,這個路線很可能會遇到敵軍的埋伏,會全軍覆沒。所以,李世民就一直勸他的父親不可以走這一條,但是他的父親都不聽。結果那天早上就要出發了,突然聽到帳外有人放聲大哭,李淵很奇怪,怎麼有個大男人在那裡放聲大哭?李淵就走出來,看到李世民坐在地上放聲大哭。然後李世民就說「父親,這樣去鐵定會讓全軍覆沒」,他愈說哭得愈大聲。我們《弟子規》說的「號泣隨,撻無怨」,這個「號泣隨」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表演。他父親一看,這個兒子還真難得,堅持要勸誡他,後來真的就改了路線,軍隊不至於造成危難。
所以諸位朋友,一個孩子的孝心拯救了什麼?一個軍隊。假如這個軍隊沒有拯救,那中國歷代怎麼樣?諸位朋友,有沒有感覺到人生確實要很謹慎,差之毫釐,失之千裏,對!不然您現在回想一下,這幾十年,假如在某一個關鍵你抉擇錯了,現在我們就沒有這個福分,可以在這裡沒有後顧之憂聽聞聖賢的教誨。所以,人要時時謹慎,還有要時時感恩,因為在這個過程,也是有非常多的親友給予我們很重要的提醒、引導、規勸。這是兒子勸父親。
當然也有父親勸兒子,父親勸兒子大部分是在兒子已經成年了,也不方便對他大吼大叫。但是在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義正詞嚴訓誡他。大了都愛麵子,你當場在別人麵前罵他,他可能不接受之外還會怨恨在心。有一位年輕人十六歲,他剛好開著車帶他父親到一個遊樂的地方,把他父親放下來。然後跟他父親相約下午四點在這裡碰頭,他就開著車到一個加油站去加油。去了加油站,他覺得時間還有幾個小時,所以想說就到旁邊的電影院去看電影,然後再到加油站,再趕快開回去接他父親。結果一看怎麼樣?忘了時間,回過神來,已經耽擱了一個多小時了。他趕快跑到加油站,把車開到要跟他父親會合的地方。
結果他心裡就想,父親一定會罵他,所以他就想了一個理由,跟父親講是因為車子拋錨所以去修理。我們不能怪他,因為他沒有學過《弟子規》,「倘揜飾,增一辜」,「無心非,名為錯」,現在是「有心非」就「名為惡」了。他以為他很聰明,然後看到他父親就開始跟他說:父親,因為車子拋錨,所以才這麼晚回來。他父親說:你為什麼要欺騙我?他還不放棄,他說:父親,我講的都是實話。他父親接著說:我已經打電話到這個加油站,他們告訴我,你的車子一直都放在那裡。結果他的謊被揭穿了,很慚愧。
他父親接著說:我很生氣,我不是生你的氣,我是生我的自己的氣。他父親說:我教了十六年的兒子,居然會為了怕我責備而欺騙我,這是我教子無方,所以我應該好好檢討我自己,這一段旅途我自己走回去。離他們家十八英裏,一個小時差不多才走四、五英裏,他父親真的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回去。兒子開著車在後麵跟著老爸,這個兒子說這是他一生走過最煎熬的路,但是也是他這一生上過最好的一堂課。這位孩子說,他從那時候開始到他現在,從來就沒有再撒過謊。所以,這個父親是用他的德行、用他的慚愧心喚醒了孩子的慚愧心。這個也是父親勸誡兒子。
所以我們勸,除了要有一顆真心、存心、善心之外,也要有很巧妙的方法。
再來,君臣關係,我們也是要勸誡,當臣子的有責任勸誡他的君王。提到勸誡,我們一定會想到哪個大臣?唐朝的魏徵。魏徵其實是個,我的感受應該是個很可愛的人。他一開始輔佐唐太宗,他都把話先講在前頭,很有語言的藝術。他就跟唐太宗說:皇上,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唐太宗聽了覺得很納悶,為什麼不做忠臣要做良臣?魏徵接著說:因為做忠臣都要被砍頭,做良臣才不會沒命。唐太宗一聽就在那邊哈哈大笑。其實唐太宗是個聰明人,他在那裡哈哈大笑的時候他會想:忠臣都是被誰殺的?被暴君殺的;假如我把他殺了,那我不就變什麼?變歷史上的暴君了!所以,其實魏徵這段話已經讓他自己這個命已經可以先保住了。
魏徵也常常在唐太宗有些過失的時候,都對他直言不諱,他也常常提醒唐太宗,「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人民可以擁護你,成就你的功業,當你不愛惜人民,他同樣可以把你推翻。所以,唐太宗也是時時戰戰兢兢治理國家。有一次魏徵進諫的很激烈,把唐太宗氣得半死,然後氣沖沖就跑回他的寢宮,邊走邊喊,「氣死我了,我一定要殺了他」,就這樣氣沖沖走回他的寢宮。他的皇後就看到了,看到他氣得半死,皇後心裡想隻有誰可以辦得到?隻有魏徵辦得到。皇後馬上就去換了非常端莊的衣服,很正式的衣服,換好以後就走到唐太宗麵前,就跟他跪下來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唐太宗本來氣得半死,對皇後這個舉動覺得莫名其妙。然後皇後就說:皇上,一定有明主出現,明君聖主出現才有臣子敢這樣直言不諱。結果唐太宗一聽轉怒為喜:那我是明主!所以,一個太太對先生可有很大的影響,假如這個時候皇後又進了魏徵幾句讒言,我看「貞觀之治」可能就改寫了。
所以一個家的興旺,一個朝代的興旺,絕對都是非常多人的付出,非常多人的參與才可以做得到。我們明白這一點,在人生當中成就的一些事,一定要把功勞回饋給所有的人,一定是眾誌才可以成城。所以,唐太宗不止有魏徵,還有身旁皇後,這麼多賢德之人的輔助。
後來魏徵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傷心,他說:我有三麵鏡子(以前都是銅鏡),「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為鏡」,用歷史來觀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興替」,怎麼做才可以讓朝代興,怎麼做會讓朝代敗,他可以從歷史觀照的到;「以人為鏡」,用到一個賢良的大臣來勸誡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進而去修正。唐太宗說他有這三麵鏡子,而現在已經壞了一麵,就是魏徵死了。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一個賢明的君主一定是非常惜才、愛才,他才能夠贏得這些大臣對他的信任。
治理國家如是,現在治理企業亦如是。所以諸位朋友,現在企業界很強調管理學問,其實我們的《四書》裡麵有沒有管理學問?有!而且都是非常精闢的管理學問,都是綱舉目張。我們來思考一下,《中庸》裡麵有提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有九個治理天下的好方法,第一個「修身也」,第二個「尊賢也」。求學問要主動,所以我就講三條就好,其他諸位朋友去翻《中庸》。「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這九個方法,其實用在現代絕對可以讓你的企業蓬勃發展。
第一個一定要「修身」,自己真有德行才能贏得真正好的人跟你一起共事,隻要有人就不怕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大學》裡麵也提醒我們「有德此有人」。現在有錢的人不一定找得到人才,現在暴發戶很多,但是他要請人都請不到優秀的人。但是隻要自己有德行,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然而然德行就會感召這些有誌之士過來。所以根本還在修身。
第二個「尊賢」,尊敬賢能的人,自然而然就有更多的賢哲來投靠,因為真正賢能的人不是用錢可以請得到的。用什麼可以請得到?孔明是不是用錢請出來的?「三顧茅廬」是什麼原因?真招模皇鞘顫N?恭敬心,我們恭敬對待賢德的人,他就很願意出來。除了真招摹⒐Ь蔥模?
蔡禮旭老師2005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十四集)
所有跟帖:
• 回複:蔡禮旭老師2005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十四集) -妙音八月- ♀ (9086 bytes) () 05/30/2010 postreply 04: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