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回顧一下傳統QE的原理
QE(量化寬鬆) = 中央銀行擴表
操作步驟如下:
-
美聯儲購買國債或MBS(資產)
-
向市場注入基礎貨幣(銀行準備金或現金)
-
市場獲得更多“錢”,利率下降,資產價格上升,經濟刺激
簡單說:央行“憑空印錢”,買資產注入流動性。
二、穩定幣的發展路徑 vs QE
穩定幣並不是央行印的錢,但它發展起來後,實際產生了“功能等價”的貨幣注入效果,甚至更快、更靈活。
穩定幣的“類QE”過程如下:
1. 鑄幣過程 = 注入新貨幣
-
例如,用戶用 10億美元的T-bill 或美元換取等額USDC
-
這10億USDC就像是“新印出來的美元”,可以立即在鏈上使用
-
這些幣會被投入交易、杠杆、支付、套利 → 放大市場資金
類似QE第2步:央行印了錢,市場開始活躍
2. 儲備結構 = 實質購買美債(和QE一樣)
-
Circle、Tether等發行機構通常將鑄幣所獲資金投入短期美債、回購協議、商業票據等
-
這本質上是民間通過穩定幣渠道替央行買國債,為財政輸血
類似QE第1步:央行買國債,釋放流動性
隻不過,現在變成了**“穩定幣公司”買國債,發鏈上美元**
3. 流通速度更快 = 更強的貨幣乘數
-
穩定幣不像銀行準備金那樣被鎖死在銀行係統
-
它們可以24小時、全球流通、無監管壁壘地參與金融交易
-
其“貨幣乘數效應”遠高於央行QE釋放的基礎貨幣
一枚USDT可以質押→借出→交易→再質押…,資金“翻倍跑”,幾乎無中介摩擦
關鍵結果:穩定幣發展 = 非官方QE × 超高速度 × 去監管
項目 | 傳統QE | 穩定幣發展 |
---|---|---|
執行者 | 美聯儲 | 私營穩定幣發行商(如Circle) |
操作路徑 | 買國債 → 印錢 | 收法幣/國債 → 鑄幣 |
流動性釋放方式 | 銀行係統放貸慢慢釋放 | 直接進入市場+DeFi快速流通 |
貨幣性質 | 中央銀行準備金/現金 | 現實中等同美元的數字貨幣 |
受監管程度 | 高度受管控 | 極低或監管空白 |
效果 | 刺激經濟、提高通脹、推升資產價格 | 幾乎完全一樣,甚至放大得更快 |
三、2025現實:川普政府為什麽推動穩定幣 = QE 目的
-
繞開美聯儲:財政部主導,通過穩定幣釋放“財政支持”而非央行操作
-
釋放鏈上流動性:快速刺激加密市場、科技股、Web3投資
-
支持美債融資:穩定幣機構買入T-bill,起到QE替代作用
-
支持選舉繁榮:通過“幣市通脹”帶動股市上漲,營造經濟欣欣向榮假象
最終總結:
穩定幣的本質是:民間資本以國債等抵押資產為基礎,自行鑄造數字美元流通在鏈上。其機製類似QE,其效果甚至比QE更快、更廣、更不受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