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房屋保險,是醫療保險。不好意思,有點歪題,標題起得躲躲閃閃。
這幾年被房屋保險害的,一遇到保險就想著怎麽降低保費。今天又要選醫療保險了。
我其實對醫療保險不是很在意,也不得其中奧妙。以前一直買得比較貴,一人每月400多,而且保得不好,我以為大家都這樣,買醫保是強製性的,買得便宜也無所謂,隻為完成任務。我也幾乎用不到醫保,除了年檢和幾項常規檢查。
三年前,我本地的醫保agent(我的會計師推薦給我的)看了我的報稅表後說:恭喜,你已成為窮人,符合奧巴馬醫保條件。我才知道,當房東原來如此窮,收入是按所有減免後計算,包括27.5年的折舊也要減去。
於是乎,我發現醫療保險竟如此便宜,便宜到我可以瀟灑地揮霍地買,當年我選了每月支付200多,幾乎看什麽醫生都不要錢,out of pocket 好像是2-3千,我看了眼睛看了腦袋(MRI)每三個月就去看家庭醫生,可是,就是湊不到這麽多,連一千都湊不到,因為幾乎什麽都不花錢。
一年後,我發現自己的健康愈發地好,也沒時間去看醫生玩,就另選了plan,每月少支付100,結果就出事了,去看了一次急診,急診自付額近2000,1200多的診金由我自己全額支付。嘿嘿,剛好把省下的月費一次性交回去了。
但我覺得選便宜的保險並不吃虧,因為出了事才付,從概率上講,出事的機會畢竟小嘛。今年繼續用便宜保險,看醫生和專家門診(copay一次40或100),總共也就付了兩三百。
買了三年醫保後,我發現買便宜的保險才是更好的選擇(基於我的自身情況:身體健康,不吃藥,就是常規類檢查)。我覺得copay是小錢,專科急症住院都是小概率事件,真遇到就付唄,隻要有上限,最重要的一項就是OOP,一萬和三千的月付差了一百多塊,假如一萬塊不是問題,是否就該選一萬?我的理解對不對?還有哪些我不知道的隱患?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