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棟多家庭房產的交易曆時頗久——從2011年簽約到2012年9月才正式完成過戶,過戶日期是8月17日。賣家還將這17天的房租一並結算給了我們。賣家的租賃合同非常簡陋,僅是一張紙,上麵寫著租金、押金、付款截止日等基本信息。租金最遲需在每月23號之前繳清。
幫我辦理過戶的律師其實更擅長買賣交易,對租賃管理方麵並不熟悉,因此也無法提供更深入的建議。那時候我還沒有專門處理租賃事務的律師,而且當時所在區域尚在發展階段,相關政府信息還不能像現在一樣方便查閱。由於這棟樓屬於租金管製物業,一切操作都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在購買過程中,我就曾多次跑去租控辦公室了解情況,也萌生了為租客重新簽約的想法。
當時留下的租客多為年輕人,但由於房屋年久失修,環境較差,吸引不到優質的租客。大多是低收入群體,甚至多人合租擁擠生活。整棟樓的戶型為兩房一廳一衛一廚,雖然麵積不大,但功能齊全,廚房裏還能放下一張小餐桌。
接手的第一個月,眼看15號都快過了,卻幾乎沒收到一分錢房租,我們心裏越來越不安。趕緊打電話問前房東,他卻語氣輕鬆地說:“他們平常都是23號前交租,你別急。”聽了這話,雖然仍有些忐忑,心裏總算是稍稍踏實了些。
在接管物業後的初期,數位租戶反映住宅內頻繁出現跳閘現象,使用如電飯煲、吸塵器或吹風機等常規電器時均會導致斷電。鑒於問題涉及電力係統的基本安全與功能性,我立即著手處理,通過網絡渠道聯係多位電工進行現場評估與報價。最終,選定了一位具有執照、且居住在本地的電工承接項目。他協助完成了相關施工許可的申請,並於10月正式啟動全樓電力係統的升級改造工程。
在此期間,一位租客反映浴缸花灑漏水的問題。我通過 Craigslist 找到了一位南美裔小夥子 Jack 前來維修。他到現場檢查後,帶來了一位中年表叔協助更換了水龍頭,總共隻收了 $60。整個過程簡潔高效,讓我印象頗深。
Jack 為人健談,向我分享了他的背景:五歲隨母親移民美國,由於母親健康狀況不佳,他很早就開始打工養家。雖然其中或許略有誇張(因為這類家庭通常可獲得一定的社會福利),但我仍認可他展現出的責任感與生存能力。
他曾在附近大學就讀,畢業後嚐試創業,還曾向我展示過他搭建的個人網站。創業之路並不順利,他便開始接些油漆與水電類的零工謀生。那天負責更換水龍頭的表叔雖然英文不流利,但動手能力很強。後來,他們組成的這支“親戚團隊”也成為我後續物業項目中最早的合作班底。
與此同時,電工於10月正式進場施工,升級整棟樓的電力係統。租客們配合度很高,布線工程從地下穿孔開始,一路鋪設至樓頂。雖然我對技術細節了解不多,但我的唯一要求就是:確保改造完成後,不再出現跳閘問題。
工程做到一半,突發“桑迪”颶風,我的這棟樓靠近哈德遜河,正處於水災區。買房時我知道這個風險,但當時想隻要買了保險應該問題不大。結果颶風導致地下室進水,暖氣爐被淹熄火。部分租客主動處理情況,這才得知其中一戶在本區建築局工作。他竟然舉報我們,我們隨即收到通知,要求立刻修好暖氣係統。
那台老舊的暖爐恐怕已有百年曆史,鏽跡斑斑,早該退休。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不知所措,隻能再次找來 Jack。他帶著表叔查看後說:“這爐子修不了,必須換。”不過換個新的大型鍋爐他們也搞不定。Jack 說他見過小型電暖爐,建議我每戶廚房裝一台。我當時覺得這想法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也沒更好方案,就對他說:“我信你,你告訴我怎麽做,需要我做什麽,多少錢?”
我們立馬開始行動。我提出材料由我購買,人工費每台 $800,裝好一台結賬一台。Jack、他表叔和表弟三人三天之內就把全部安裝完成。當時隻有他表叔一人精通技術,但也足夠應付。
每戶供暖恢複正常,我才稍微鬆了口氣。沒過多久,新聞傳出附近某戶一家煤氣中毒身亡,嚇得我又趕緊找 Jack 要他補辦許可證。他請來幾位有執照的專家評估,大家一致建議將暖爐統一遷至地下室,避免分散安裝帶來的風險。電工叫來了他做水工的弟弟,兩人合作完成了供暖係統的重建工程,還順利通過了區裏的嚴格驗收,讓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最終工程在2013年初完成。電力改造花費約三萬七千,兩輪暖爐安裝總計超過八萬。從那以後,不再有人抱怨跳閘或供暖問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