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市場上在賣的2個實例房,幫助不太有經驗的投房者能比較具體地理解投資的過程和結果。

我對這個community比較了解。記憶好的朋友可能還記得我豪邁地對賣房中介說“來四套”的糗事,就是下邊這個房型。22-23年,這房型賣價超過31萬,23年5月後建商開始鬆動,給優惠,我當時想建商給個批發價每房28萬拿下。結果沒拿下。建商給的優惠挺花哨,價錢上優惠並不多,之後我看到的賣價依然在30萬左右,且這房型依然賣得很快。

一位投資人就買下了一房。

我第一次去看房是就是按2100的出租價估算,25%的首付足以打平。可惜5月以後,利率一直飛漲,7%可做,8%不可做。這位投資人比我樂觀,TA認為能租2300(或者2300能打平,TA希望能打平),當然,市場就是市場,半分不由個人意願,在同一條街,我有四臥和五臥分別租2225/2525。三臥隻能租2100。

這位投資人可能還遇到了其它麻煩,招租的房客大約在去年6月1日搬入,今年三月上市賣,可見收租並不順利或房客要提前搬出。

這房型(三臥)去年確實34萬多賣出過一套,但那房lot很大,且多好幾個停車位。目前房價有下行跡象(賣得很慢),我甚至不認為33萬能出手。即便以33萬賣出,買賣房的costs大約為33K。賺錢自然是不可能了,能持平將是最好結果。其實,這位投資人運氣不算很壞,TA買下的是社區裏最後幾棟SFH,沒有建商的競爭了,房價也算有約10%的增值,錢上沒多少損失,僅僅是精神上損失。

再來看同一社區的另一個在市場上的房(目前已pending).

這家肯定賺錢了。原因大家一看就懂。這是大房型,早兩年值約45萬。看著跌了,賣家說賺了。

“不同的時機做同一件事(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賣房),結果也會完全不一樣”。這話我說了好幾次,我知道這話很空洞與抽象。有具體的例子,則一目了然。

市場有時很難看清。記得2020年初,投坦一片哀鴻悲聲,一片驚恐萬狀。回看市場,一個房上市三天就能賣出,有些市場在一定的條件下(比如人口大量流入),即使在災難時期也不受影響。可在不少人以為它會一路慣性地保持上升趨勢(包括我的買房中介),我卻看到了艱難險阻。(我看市場不帶有個人希翼,也不帶有得失恐懼。)

上邊的例子並不是個例,拿出來講,隻是我了解它們。還有其他社區的房,與我同時買入的鄰居投資人(所以我能準確算得出出租收益---知道地稅保險貸款利率和出租價值),也在買下僅兩年就上市出售。

憑心而論,長期我依然看好這些地段的房產,人口依然在源源不斷地流入,但是,在經濟正真好起來,人們的收入真正多起來之前,缺乏上漲動力。在這之前,還要經曆什麽,難料,或許一個大的小的回調,或許房價徘徊,或許一個喘息後經濟大好,市場一路走高。看得見的眼前,出租市場正在麵臨挑戰。

我知道賣房的投資人不易,負現金流,出租市場低迷,租金價格走低,空置增加,壓力很大。若扛得過去,三年五年,或者八年十年,回頭看這些終將是投資路上的小波浪,小溝小坎。

多年以後,若得再相遇,與鄰居說起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買了同樣的房,卻賣在不同的時間,自是有著不同的結果和感悟。

這就是投房,有時一路順風,有時道道門檻,邁不過就止步在門外。邁過一道坎,或許又是一馬平川,或許又見一道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