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兩次1031換房結果的比較(二)

第二次交換發生在2023年。

為什麽要換房。

房子所在地點沒問題,中等區,交通和生活便利,適合做出租房。

但房屋老舊,遠程管理,在高稅賦且對地主不友好的藍州。

2019年買下後,做了全新廚房,暖氣係統,也升級了洗手間,電線,和美化眼睛看得見的地方,就出租了。看得見不必立刻更新的還有老房頂(目測10年內要換)和老油缸,得隨時為它們準備25K送終,另外老房子眼睛看不見的地方說不準啥時候就會出問題,比如管道或外牆漏水,也至少需準備25K急救金(若有地基問題,花費會更多,所以,我買房時會回避地基有問題的房屋)。

這幾年建築人工一路衝高,又居高不下,有這種不太了解的花甲老房(前主人放棄維護又空置幾年被銀行收回),感覺如同手中握著隻爆竹,不定啥時候就會炸傷手。

這種不確定感且又鞭長莫及的無力感,是我決定把房置換到本地的原因。

該房當時出租的現金流約20K/年,無貸款,自己管理。

這裏,我提前寫置換該房的costs:為賣房所做維修和美化15K(簡單的維修維護保養,隻換了室外樓梯扶手,沒做任何升級),賣房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中介,律師,過戶,州政府收費等)42K,1031中介3000,共60K.

可以看出,若僅僅因為房屋破舊而想換房,這筆錢也夠了,所以決定1031前要有清晰的概念,1031所付出的金錢和精力成本很大,沒做過的朋友不要把它當好工具隨手可使,而是不得不換時的無奈之選。

根據zillow數據,該房一年裏升值40K。概括起來,需有100K升值或利益,才算沒做虧本買賣,這還沒算再買房時產生的費用(貸款,律師,過戶等)。

時機。

去年的時機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全美各地市場如波浪,高低起伏。本地建商隨利率走高而一路降價且提供額外優惠,想賣的房所在地區卻是賣方市場。所以,不愁賣也不愁買,這點對1031置換是好時機。

算賬。

投資,理性很重要。買賣房,確實可以憑自己喜不喜歡就做,但買賣房是為投資,理性就需會“算賬”。

在我決定行動時,建商每房給的優惠就是3-4萬,另有6K可用於closing costs.

我按建商給出的利率計算,30%首付每房毛現金流在400-500/月。

所以,粗賬算來不是虧本買賣。當時我隻估算賣房成本50K,感覺建商能把這筆費用報銷,且另補貼50K給我當辛苦費。(算這筆賬我花了近三個月時間,不停地看房,看附近的租房市場,跟蹤建商行動,從5月初到7月底,才做出換房決定。)

行動與變化。

賣房順利,買房時卻遭遇利率一路飆升。對於投資而言,表示回報數字在不斷變化,這可難壞了我這數學不好的人(回憶起去年換房的各種艱辛和不易,我至今還想作嘔。),但大道至簡,利率高了,房價得降低,否則會成虧本買賣。好在建商最懂市場,不需擔心他們假裝聽不懂,或死抱著房子不賣。我們雙方都在一次次妥協下,達成共識,三個房在年底前順利過戶。

在簽約後,我的買房代理也偏向促成交易(這不能怪她,這隻是她的職業操守),我也就是本著萬變不離其中,按邏輯做算數,看建商哪些違背了承諾,看自己哪些退出條件可以和建商談判,看談判結果,又算賬。這麽算來算去,笨算法也算出幾個關鍵數據,最終以此做的決定。

1,若利率高兩個%點,比如從6%到8%,60萬的貸款,36K-48K,利息要多付12K/年。

2,若少付10萬貸款, 則每年實際隻多付利息4K. (那麽若三年後利率回到6%重貸,損失12K, 賺88K)。

3,既然要做重新貸款,50萬貸款再多付0.5%-0.75的利息一年也不過2500-3500,三年一萬。建商若能讓出這筆錢,就不虧。(最後建商給了2萬成交---不是從賣價上。實際貸款也高些,隻是做比。)

結賬。

所換三房毛現金流約13K/年,還貸本金約5K。一年後增值約15萬(我是按市場賣出價計算,但成交量很小--隻有幾年的新小區。另外,也並非本地房價年增幅很高,而是建商在利率最高峰和年底結算時願意降的價已超過10萬,今年小區建完,才有房主上市交易,隻能說是價格回歸。)

換前與換後比較,現金流損失7K/年,毛增值得50K, 目前形勢,可望一兩年就重新貸款,租金會自然超過20K/年。但在實現之前,都是虛數,置換時間尚短,判對錯尚早。

這兩個1031交換,也反應出買房時機對結果的影響,兩年之差,千差萬別。這是市場的力量,人力隻能受之或避之。

另外,買三房另付約15K的costs(含escrow),建商每房給了6000credit.

希望這些數字能幫到有置換打算的朋友們做決定。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