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認為一種原因必然引發某種結果。影響房市的原因很複雜。
比如,利息跟房價必成相反結果。事實上,房價利率雙高雙低的事都發生了,就在我們親曆的時間裏(當然,必定有其特定的原因)。若一說加息或降息就得出房價會漲或會跌的結論,可能會影響判斷,誤導自己。
再比如,供需關係。這也是一條真理性的經濟規律,可它會受負擔能力的影響。簡單地說,需要的東西買不起,那便沒買賣。
這些都是影響房市的重要因素,利率,供需,可負擔性(這又包含許多因素:工作,收入,房屋的持有成本,其它生活或養家成本)。
而今眼目下,房價需要一次調整,內因已然充分,看哪一原因會成為導火線。這並非我個人的希望(我的資產80%在房產上)。這是美聯儲的希望,若此刻全美房價平均跌10%,美聯儲甚至不會貓哭老鼠表示理解房主們的痛,倒可能是貓舉杯而笑:這隻大老鼠終於被打死了。
美聯儲的殺鼠計劃也並非針對房主們,而是要殺通脹,攔路的老鼠通通殺。他們認為這對大家都好,包括對房主們(不必擔驚受怕各種持房成本年年飆升了)。
目前,投資出租房的條件已然不具備,大體上來講,投資回報率約在5%,而借貸利率在7%+,投資人(不包括有自己的理由要進場的個體)幾乎完全停止投資(除非有特定的好標的),剛需的自住買家在支撐市場,而房屋的可負擔性很弱,這是不爭的事實。多強的支撐?美聯儲降息原因之一,正是勞動力市場已有疲態(失業率超4%),工資漲幅也放緩了。
降息緩緩地降或急降哪種更好?
降息的日程近了。急降會救下更多正煎熬在生死一線的投資人,對房市影響比較大的是商貸類多戶住宅,這兩種住宅類,如城門與魚池,它們會相互影響。不過,急降的理由呢?經濟出大問題了。 緩緩地降,兩三年裏,貸款利率降到5水平,這是一種無聊無趣,生不生死不死,讓更多人掙紮著活過來的途徑,這可能是美聯儲最願意看到的結果,軟著陸。這種情況,投房機會也會平淡。各有利弊,它不受個體願望左右,個體隻能順應它,調整自己的策略。
如何解讀南方超建房,它會不會是房價全麵回調的導火索?
大家可還記得,在疫情期間,我們看到的數據是全美短缺500萬套住房(目前的數據是300萬套)。所謂超建,是不能如預期地把人口引入。這裏說一下次貸危機時,重災區之一的FL(相對我比較了解一些),那時的數據是嚴重超建,市場庫存多到一兩年的銷售量(目前是一兩個月,市場不好的地區三四個月),建商隨即停止建房。短短幾年間,隨著人口大量流入,房屋庫存180度大反轉,變成了短缺。有兩大因素,一是當時的成交量非常低(賣家多買家少),二是人口流入量大。
人口流入必定有其原因:工作機會,工資收入,適合養家(教育和安全等),適合居住(氣候和環境等),適合養老,負擔得起等等,諸多因素可以重合(優勢越多越吸引人)。條件逆轉,就可能發生流入逆轉。就FL來說,人口流入的原因之一,是曾經可負擔性很高(特別是次貸危機房價重創後)。當房價地稅保險都大幅上升後,其可負擔性變弱,不能負擔的人口便會停止流入,選擇其它能負擔得起的地方(對退休家庭,更是如此,收入受限)。氣候的不完美性和災害也是事實。要人口不斷流入,需讓人負擔得起(保險目前依然是個未決難題)。
總之,一時的變化,隻會短暫地影響房價。持續性的變化,就可能改變趨勢。對這方麵的判斷,隻能憑自己對一個地區持續的觀察和了解,解讀各種變化和可能的發展進程。有意思的是,不同的人對同一事件的解讀可以完全背向。 若它真的成為導火索,也隻是導火索,房價需要調整(可負擔性差)才是內因。
若房價調整會從哪裏開始?哪些房產先抗不住?
從薄弱的地方開始。超建的地方,2nd home多的地方,可負擔性非常弱的地方,經濟單一而行業不景氣的地方。失業多且失業的房主擁有的房產類。簡單地說就是房主或投資人不得不賣而接手的人跟不上的房產類。
目前,風浪並未起。對於我,未來發生任何事都能接受。事態如何發展,不是我等能控製得了,唯一能做的是控製自己能控製的事,有危機能應付危機,有機會能抓住機會。
這些僅為個人的觀察和解讀,我什麽“家”也不是,所言完全不能作投資指引。隻是拋磚引玉,供大家討論,也希望能有專家出來談談形勢和自己的看法,大家交流,也能幫到後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