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家具大部分繼承了明清家具的傳統工藝,全憑榫卯就把各種部件組裝在一起成為一 件精美家具。榫卯設計之科學’加之工藝之 精湛,榫卯結合之嚴密,令人驚歎之不已。
黃花梨家具榫卯結構比較複雜,可分為幾十種,同一榫卯結構不同的有時稱謂也不同,要想搞明白需要專門研究。為了統一,這裏根據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中講的具代表性的介紹幾例,使大家有一個大概了解。
1、龍鳳榫加穿帶
用作桌麵、案麵和櫃門等,需要較寬的木板,當一塊木板不夠寬需要兩塊或三塊甚至三塊以上木板拚起來時,就可采用“龍鳳榫加穿帶”的方法。
為了使木板結合牢固,不易翹裂,就在一塊木板的長邊斷麵上刨出上大下小的長榫,再把與它相鄰的拚板長邊開出對應的木槽,把兩塊板拚在一起,這樣的榫卯就叫“龍鳳榫”。 這樣,不但加寬板麵,同時也防止拚板橫向拉開和上下翹錯。
如果兩塊木板剛好夠寬,再做榫舌不夠寬時,也可以在兩塊木板上都開槽,中間嵌一根木條作榫舌。
拚版做好後,在橫貫拚板的背麵,開上大下小的槽口,稱為“帶口”,作一根與“帶口”形狀大小相反的梯形木條,名叫“穿帶”。帶口及穿帶的梯形長榫做成一端稍窄,一端略寬,安裝時,由長榫寬處推向窄處。穿帶兩端出頭留作榫子。穿帶數量視拚板寬度而定,一般每隔40厘米一條為宜。在拚板四周刨出的榫舌叫“邊簧”,以便裝入木框內。
2、攢邊打槽裝板
四根木框,兩根長而出榫的稱“大邊”, 兩根短而鑿眼的稱“抹頭”。在木框內打好槽,將木板“邊簧”放入槽內。穿帶出頭的部分插入大邊榫眼內。把木板裝入木槽的做法叫 “攢邊打槽裝板”。
此做法能使小料變大料,特別是具有花紋的木材部分露在外麵,而橫斷麵都不在視線內,所以攢邊打槽裝板是一種經濟、美觀又科學合理的方法。
3、燕尾榫
用做抽屜的立牆是兩塊木板直角相交。為了防止直角拉開,榫多做成半個銀錠形,這就是家具中稱的“燕尾榫”。燕尾榫有下麵幾種製作方法:
(1) 兩麵都可見的名榫,此種方法在普通家具中常見。
(2) 正麵不露榫,側麵滿榫,稱為“半隱燕尾榫”。
(3) 正麵和側麵都不露榫,稱“悶榫”或 “暗榫”,或稱“全隱燕尾榫”。高級家具多采用這種做法,其優點是不破壞構件表麵,外麵整潔、好看,增加裝飾效果。如4~5cm厚的三塊木料做的坑條或條幾即有此種做法。缺點是黃花梨家具對工藝技術要求較高,且堅固性差。
4、楔釘榫
圓椅的月牙扶手,圓桌麵、香幾麵的邊框及托泥等多用楔釘榫,它是弧形材或彎材的一種連接方法。
楔釘榫是兩片榫頭合掌搭接,在榫片端頭各做出小舌及凹槽,在小舌入槽後兩片榫就緊緊貼在一起,使它們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接 口中部鑿一方孔,將一個斷麵為方形,頭稍 細,尾略粗的楔釘穿入方孔,釘牢。這樣兩片榫頭就不能拉開,而把兩個弧形材連在一起了。
5、抱肩榫
抱肩榫廣泛用於有束腰的各種家具上,是腿足、牙條、束腰和麵子的結合。在腿的上端留一長一短兩個榫,長榫插入“大邊”的榫眼上,短榫插在“抹頭”的榫眼上。在束腰部位以下,切出45°斜肩,並鑿出一個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子45°斜尖及三角形的榫子相合。有的在斜肩上還留有上小下大、斷麵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鉤,與牙條背麵的槽口套掛,這樣做可使腿足和牙子結合得更緊密。
至於束腰,有的和牙子一起連做,有的分做,前者較為合理。
6、霸王棖
霸王棖結構常用在桌子上,目的是加強桌麵承重的能力。其做法是用斜棖上端托著桌麵上的穿帶,用銷釘固定;棖子下端用的是“鉤掛墊榫”,把榫子削成半個銀錠形’ 榫頭向上勾,而腿上的榫眼是下麵大上麵小,銀錠榫由下麵開口較大處插入,向上—提,便被上部開口較小的榫眼扣住,下麵空隙再塞木楔,悵子就被卡住,拔不出來了。
7、夾頭榫
夾頭榫是條案、畫案、酒桌、條凳常用的榫卯結構。其做法是在四足的頂端開榫,與案麵下麵的榫眼結合。在腿的上端開口,在口內嵌牙條及牙頭,其外觀是腿在牙條及牙頭之上。四足把牙條夾住,上支撐案麵,使案麵和腿的角度不易變動,並能把案而的重量分配到四足上來。
8、插肩榫
插肩榫與夾頭榫相似,也是酒桌、條案、 畫案常采用的榫卯結構,腿子上端也開口嵌夾牙條,榫也插入麵子邊框的榫眼。但在腿的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條與腿部相應大小的槽口,當牙條與腿部扣合時,即將腿的斜肩夾起來,形成平整的表麵。當插肩榫的牙條不受力時,與腿的斜肩結合得更緊密,這就是與夾頭榫的不同之處。
9、棕角榫
棕角榫是常用在桌子、書架、櫃子等家具的榫卯結構,其優點是整齊、美觀;不足是榫卯過於集中,影響家具的牢固性。如果是用在桌子上,應有橫棖或霸王棖等將腿固定,否則是不牢固耐用的。
桌子用的棕角棖與書架、櫃子上用的略有區別,書架、櫃子通常較高,腿上的長棖可以用透棖,因為它超出視線,不影響美觀;而桌麵要求光潔,所以腿足上的長卯不宜用透榫超出大邊。
10、走馬銷
走馬銷結構常用在兩個可裝卸的構件之 一,但不是在構件上開榫,而是用另外的木頭做成榫插到構件上去。做法是榫銷下大上小, 而榫眼開口是半邊大、半邊小。安裝時是榫銷從榫眼開口大的半邊插入,推向開口小的半邊,就銷牢了。多用於羅漢床的圍子與圍子之間。
11、丁字形接合
丁字形接合指橫豎材垂直相交接合。如桌子、凳子的腿和橫棖的接合都屬於丁字形接合。由於用料有圓材、方材和粗細的不同,其製作方法也各異。
(1)圓材的丁字形接合:橫豎材一樣粗,則棖子裏外材作肩,榫子留在棖子中間。腿粗、 橫棖細,棖子外皮不交圈,但棖子還是裏外皮作肩,則棖子外皮後退,榫子留在月牙形圓的正中間;如果作交圈,棖子的外皮和腿子外皮在一個平麵上,則棖子的外部作肩,內部作榫。這樣的榫子肩下空隙較大,故稱“飄肩”,也有人稱“蛤蟆肩”。
(2)方材的丁字形接合:方材的丁字形接合一般用交圈的“格肩榫”。具體做法有“小格肩”、“大格肩”、“實肩”、“虛肩”等。 小格肩是把三角的尖頭切去,這樣在豎材上做榫眼可以少剔去一些,使直材更堅牢一些。實肩的肩頭是實的,表裏一致;虛肩的尖頭下部分是空的,也有人稱為飄肩。
丁字形接合的榫卯有“透榫”和“半榫” 之分。透榫是指榫頭穿透榫眼,榫的斷麵外露,此法做的榫卯比較結實,多用在小麵上。半榫是指榫頭不穿透榫眼,榫頭斷麵不外露,比較整潔、美觀,因而多用在大麵上。
為了不影響家具的堅實性,在做榫卯時彼此避讓。如椅子的四根管腳棖,正麵的一根低一些,目的是為了踏腳、側而的兩根提高—些,最後一根又低一些,這是“趕棖”的做法之一。另一種做法是正麵的一根最低,兩側的兩根稍高,後麵的一根更高,名為“步步 高”。目的是讓榫卯不集中在一起。
12、裹腿棖結構
常用在圓腿家具上,偶用在方腿上,裹腿船表麵高出腿部,兩棖在腿轉角處相交,將腿包起來。腿與兩悵相交處削圓成方,以便嵌納椅子。棖子端頭外皮切成45°角,與相鄰的棖格角相交,鑲皮留榫,放入腿部的榫眼。
13、直材角接合
椅子靠背的轉角、床圍子中構成圖案的橫豎短材都是直材角接合。它們有的45°相交, 有的橫材盡頭稍做彎轉,與直材相交。
前者為單悶榫,或者一單一雙;
後者多為雙悶榫,因外形似煙鬥,所以俗稱“挖煙袋鍋”。
轉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