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特朗普馬斯克裁撤USAID:對官僚體係利弊權衡(以歐盟建製官僚體係、中共毛時代民粹政權為例)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億萬富豪馬斯克,掀起一股撤廢美國政府機構、解雇公務員、停止資助NGO的浪潮。其中對全世界進行人道援助和人權關懷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成為首當其衝裁減對象,由1萬多人裁減到290人。

 

其理由是,許多美國政府機構及其資助的NGO腐敗、浪費、低效,消耗大量納稅人的稅款。馬斯克強烈貶低這些機構和人員,還派出一些類似於“紅衛兵”那樣的年輕人負責查核機構、裁減公務員。

 

筆者並不讚同其行為。這些政府機構和NGO及其人員,確實存在一些腐敗、浪費、低效,但貢獻遠大於損耗,整體還是利遠大於弊的。如USAID就救助非洲饑荒、幫助東南亞婦女兒童健康、促進專製國家人權力量壯大,對於世界和平發展、人道人權貢獻卓著。如任何體製和機構都有各種問題,不能因噎廢食。

 

民眾同樣厭惡繁瑣的官僚程序、反感打官腔的官員和公務員,認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辦事、吸食納稅人稅款。所以他們也渴望特朗普這種民粹人物,打破舊製度。情感上其實可以理解。但去除官僚程序、解雇公務員,結果會對民眾更糟。

 

筆者數年前寫過一篇關於匈牙利及歐盟的文章,以歐盟為例,談了官僚主義的利弊得失,摘錄於此。

 

各國反歐盟的反建製民粹主義者,同樣有些看似合理也應理解的動機。歐盟作為一個龐然大物,可謂世界上最大的官僚機構之一(規模和複雜程度隻有中國和印度可比),的確有一定的官僚主義問題,其人員組成不盡公平合理(大國主導著各機構、精英掌握話語權)、其運作並不順利、其決策和影響當然也是有利有弊。

 

    但即便如此,歐盟仍然是世界上最為成功的官僚機構之一,讓歐洲各國尤其落後國家的經濟社會水準得到了極大提高。至於那些缺點和問題,任何機構都免不了出現,但是不能因噎廢食、“把孩子和水一起潑出去”。而反歐盟的民粹主義者,就像魯迅《拿破侖與隋那》的文章批評的那樣,隻敏感於動蕩和破壞乃至恭維強凶霸道的惡人,對默默建設和奉獻者卻忽視乃至指摘。

 

    有一個相關例子值得對比,即維基百科。我曾經參與過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輯,但因為被政治立場和利益有衝突的管理員選擇性執法、多次封禁,而退出維基百科。而維基百科也的確存在各種弊端,尤其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的濫權、欺壓編輯者,乃至管理員存在內鬥和各種勾兌。維基百科管理員和編輯者往往也代表各種價值觀和利益群體,其編輯和管理顯然並不公平,爭議條目往往更是充滿各種基於價值觀和利益的編輯與刪改。維基百科的規則尤其刪除和封禁規則本身,也並不完全合情合理,甚至有許多不足和漏洞。但即便如此,維基百科仍然是了解各種基礎知識、查閱資料、尋找線索的重要參考。

 

   而歐盟機構的組成、運作、監督,都遠比維基百科這樣的平台係統透明、優良、公正。歐盟在機構的成員組成上,充分考慮到了弱國小國的利益,也更重視對女性及其他弱勢群體代表性和參與度的保障,在強調一體化同時也尊重多元(如歐盟格言即是“多元一體”)。歐盟最高決策機構歐洲議會,其議員皆有各國全民普選產生。歐盟的所有運作和決策,除極少數涉及重大機密外,都完全向外界公開,接受批評監督。而在效率方麵,歐盟也並不差,這些年歐盟各國經濟發展成果就是例證。而且,相對於其他絕大多數國家,歐盟官員和公務員都是非常清廉的,清廉程度與新加坡及西北歐發達國家基本在同一水平。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證明官僚主義、集權、管製,未必就一定導致腐敗。

 

    至於官僚主義本身,任何機構都會存在,那些批評官僚主義的民粹主義者上台也會如此。而且官僚主義的重要體現如複雜繁瑣的程序,往往是必要的,沒有相關程序和規則更會導致無序、混亂、隨意性,乃至發生重大事故和悲劇。而由專業精英決策,也總是比“外行領導內行”要好,即便具體一些政策有問題,但基本原則和大的方向不會出錯,也能維持體製和社會正常運轉。至於精英相對冷漠和不接地氣,其實並不是大問題,每個人都有自私一麵,隻要本職工作做好就好。

 

    而那些看似親和的民粹主義者,上台後更加手段殘酷,其無情無義沒有虛偽遮掩更加露骨。多為“泥腿子”出身的毛澤東領導的中共勢力,取代了代表資本主義精英的蔣介石國民黨政權,然後讓中國陷入數十年的災難深淵,就是非常典型的前車之鑒。雖然中共也有一些高級知識分子,但是絕大多數中共幹部包括建國後擔任各地大員、中央部委領導的,都缺乏正規教育和專業知識。相比民國那些或高傲或死板或自利的歐美名校留學生、技術官僚,他們一開始的確看起來“接地氣”,在掌權前和執政初期對百姓和藹,作風民主、做事務實。

 

    但他們掌權後不到幾年,其官僚作風、自私傾向、冷酷程度,大多數都遠超國民政府的官員。更惡劣的是,在這些素質差劣的領導幹部階層帶領下,中國發生了許多反智主義悲劇,鼓吹“大煉鋼鐵”和“畝產萬斤”導致的經濟崩潰和大饑荒,就是最突出的例證。作為民粹和反建製的領軍者毛澤東自不必說,其他中共幹部普遍也都如此。如1959-1962年期間那些“大名鼎鼎”的地方大員如曾希聖、李井泉、吳芝圃、舒同、張仲良等人,以及他們許多擔任市縣領導的下屬,皆是農家出身,好像應該頗曉農事、體恤下情。可他們卻直接造成了自己省份數十萬至數百萬人死亡的饑荒,即便不是第一責任人,也極大加劇了災荒。如果是有良好學識的人,尤其有一定的通識知識和經濟專業知識,即便麵對政治壓力,也不至於將經濟尤其農業完全搞砸。

 

    民粹人物即便有一些亮點,其治國理政整體上都是非科學的,往往拒絕聽從專業意見,也不會考慮全局與長遠,發生各種悲劇幾乎是必然。

 

    而不公正問題,沒有任何人和製度能夠做到一毫不差的完全公平,人與人之間也不可能完全平等,相對的和最大限度的公平、人與人相對的平等(法律意義上平等、貧富差距的縮小),就可以接受了。那些親歐盟的精英人士,的確得到了不少利益,但基本和其貢獻是匹配的。何況,體製並不是不可以修正和改變的,官僚和精英也不是終身不變的,以上問題都可以通過公眾監督、媒體批評、製度改革、人員更新來解決或緩解。

 

    因此,歐洲各國人民包括反建製民粹主義者,應珍惜歐洲一體化的成果和現狀,全麵客觀認識歐盟的作用,不要忽視默默無聞的建設和靜悄悄的對秩序的維護。歐盟在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內維護和平與促進發展上的成就,遠比反法西斯戰爭中美蘇幾百次大型戰役的勝利還要耀眼,隻不過因為前者是在陽光下,不似後者在暗夜閃光,就被忽視了。這是不應該的。

 

而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在內的美國政府機構和相關NGO的存廢,也是同樣的道理。腐敗、低效、浪費、屍位素餐等問題,是需要整頓,包括解雇一些不稱職的官員和職員,以及更加透明和接受監督,但不是以民粹方式徹底汙名化、摧毀、廢除機構,對其負責的人權人道問題放任不管的方式“解決問題”。這隻會在美國及亞非拉各地造成更多更大的人道人權悲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