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得獎者超過十個的國家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國: 400
- United Kingdom 英國: 137
- Germany 德國: 111
- France 法國: 71
- Sweden 瑞典: 32
- Japan 日本: 29
- Canada 加拿大: 28
- Switzerland 瑞士: 27
- Austria 奧地利: 22
- Netherlands 荷蘭: 22
- Italy 意大利: 21
- Poland 波蘭: 19
- Denmark 丹麥: 13
- Hungary 匈牙利: 13
- Israel 以色列: 13
- Norway 挪威: 13
- Australia 澳大利亞: 12
- India 印度: 12
- Belgium 比利時: 11
- Ireland 愛爾蘭: 11
- South Africa 南非: 11
從這張名單來看,很意外,俄羅斯沒有上榜。印象上,蘇聯俄羅斯的科技很厲害,元素周期表就是俄國人發現的,也有那麽多的文豪(可能托爾斯泰們比諾貝爾生的早),這次化學獎也有一個俄國人。怎麽加起來沒有十個人?
中國本土的諾貝爾獎好像隻有兩個,叫上劉曉波也隻有三個,但如果加上華裔的,流亡的和平獎,文學獎獲得者,應該超過十個了。但估計上表中隻計算本土獲獎者,沒上榜是天經地義的。
在這張表中,美國的表現就像最近杭州亞運會拿金牌拿到手軟的中國隊,說占壓倒性優勢是沒得說的。諾貝爾獎項中,除了和平獎,文學獎外,其它的科學獎和經濟學獎,與人類文明的發展確實有很顯著的相關性,可以這麽說,諾獎數與這個國家對文明的貢獻正相關,當然是工業化以後時代
從名單上看,日耳曼係國家占絕對優勢,日耳曼的亞係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英美加澳)有577名,德語係(德奧瑞士,荷蘭)182名,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瑞典,丹挪)58名。因此,這些日耳曼人對人類文明作出了最大貢獻,他們也是最發達的國家,享受了最高程度的文明成果。
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其諾貝爾獎的高峰也在世界大戰左右,當時德國的科技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這也是它能發動戰爭的底氣。日本是亞洲獲獎者最多的,但主要集中於較近的年份。二戰前,隻有在1901年得過一個科學獎。而日本在二戰中的軍事科技能力還是很強的,有最好的飛機和軍艦。俄國的獲獎人數都上不了榜,但也曾有非常強大的科技能力。如此看來,諾獎和科技能力之間的相關性並不明顯。
有人總是說,中國人沒有創新的能力。這個證據很明顯,主宰現代文明的主要發明中,沒有一個是中國人發明的,別說電,汽車,飛機,火車這些大發明,連胸罩,方便麵,月經帶都不是。但一個落後民族,掌握了現代技術後,是會很快擁有創新能力的,日本就是一個例子。1894年甲午戰爭,中日的武器都是歐洲造的,1904年日俄戰爭,雖然日本的主戰軍艦還是英國造的,但日本已經發明了新式火藥,陸軍的裝備都能自製。到了1942年的太平洋戰爭,日本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完全國產的海空裝備,航母及其戰術也是日本首創,這徹底改變了海戰的方式。在日用品方麵,上述的胸罩,方便麵,月經帶也都是日本發明的。很多東西不是日本發明的,但正是日本將其發揚光大,如汽車,照相機等。
改革開放後,中國也逐漸擁有了創新或改造的能力。在軍事領域,中國已經裝備了高超音速導彈,並創造了很多新型無人機和無人機戰術;在民用領域,互聯網的很多應用都超過了西方,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的論文和專利數量也超越了美國。量變會轉化為質變,和日本,韓國一樣,中國人並不笨,也會創造和創新!
因此,合理的推測,中國人拿諾貝爾科技獎的數目會有所增長。由於諾貝爾獎從發表成果到獲獎有很長的時間,也要取決於這個成果的應用情況。本次的mRNA 獲獎成果,正是因為有了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才使之有了用武之地, 也因此得獎。中國科技論文井噴的時間大約在2010年後,因此,中國人獲獎增加的可能時間,應該在2030年前後。
但是否像科技論文數那樣井噴,那也不好說。中國這種搞法,會出現很多命題作文的科研,很多都是投機取巧,可以發表,但沒有什麽真正價值。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多災多難,逆著潮流而上的,這需要寬容的環境。這次那個mRNA的獲獎者之一,就長期拿不到基金找不到工作,關於Prion的那個諾獎,得獎者的觀點被人嘲笑幾十年,認為他是瘋子。中國的情況和文化有急功近利的因素,和日本和韓國的情況比較接近,會出現得獎者的增多,但可能並不是井噴。而要趕上上榜的國家,恐怕是一個mission impossib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