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 2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3 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除了路加福音在2: 41-52提到主耶穌在12歲時在聖殿裏和律法師們討論神的話之外,四福音書對於耶穌從定居在拿撒勒一直到30歲出來公開傳道這段成長期間的生活,都沒有任何的記載。我們隻能假定耶穌在這段時間,一直住在拿撒勒,一麵和父親學習木匠、並以木匠為生(馬太福音13:55),一麵做一個普通的順從的猶太人的兒子。
神的時間一到,耶穌的先鋒官施洗約翰就出場了。在路加福音1:5-25, 57-80,路加對施洗約翰的出生有一些記載,而馬太則著重強調施洗約翰的先鋒官的作用。猶太的曠野指的是耶路撒冷往東北到耶利哥,以及往南,死海西麵的一片荒蕪的地方。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是施洗約翰事工的口號。這裏的悔改,不單是一個人心意的轉變,也要伴之以實際生命的改變,是要人實際的離棄罪惡,轉向或歸向神,順服神的權柄。
這裏的“天國”,也就是“神的國”,馬太在福音書當中,有時候用“天國”,有時候用“神的國”(十二28;十九24;二十一31、43),不像一般猶太人,避諱直接稱呼神的名,一般隻用“天國”。天國即神的國,指的是在國度當中神的主權,而不是一個真正物質意義的王國,是指神的統治權而不是一個具體的國家或地方。約翰啟示我們,隨著彌賽亞的到來,神的國,即上帝在天上的統治,開始進入到人類曆史當中,並以一種新的、極有力量的方式延申到地上的世界當中。因此,猶太人所盼望的彌賽亞國,是一個獨立的猶太人的國家,他們盼望大衛的子孫彌賽亞來帶領他們脫離羅馬政權的轄製。但馬太的“天國”顯然不是猶太人心中的彌賽亞國,而是神掌權的範圍,是神的權柄在全地顯明,用天的樣式來治理全地。
天國近了,人人都願意進入,但你必須要悔改,否則,不是人人都可以進入的。即使是教會裏麵行走的弟兄姐妹,也未必都能進神的國。馬太福音7:21--23,主就說:“ 21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22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23 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因而,悔改歸向神,並遵行神的旨意,是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的條件。
第3節,馬太公式再一次得到應用,馬太認為以賽亞40:3 的預言,在施洗約翰身上得到了應驗,先鋒官的作用就是為彌賽亞本人的到來做道德和思想上的準備。
4 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約翰的這身裝束,使得讀者可能會想起舊約的那位偉大的先知以利亞(列王紀下1:8)。他所吃的食物也體現了一個在曠野居住的窮乏人簡單的、苦行僧般的生活。
施洗約翰的父親是祭司(路一8-13),但約翰卻身在曠野,裝束和食物完全不是祭司所該有的,卻與先知以利亞相似(王下一8),他後來與小希律的衝突也和以利亞與當時的王及王後的衝突相似,主耶穌就說他就是那預言(如瑪拉基書)中應當來的以利亞(十一14)。施洗約翰甘心過簡樸的生活,住在“曠野”;無視世上人所追求的華麗服裝,“穿駱駝毛的衣服”;不倚賴人的供應,“吃的是蝗蟲野蜜”。這樣的人,完全脫離了世人的顧慮牽掛,單單做神話語的出口,勇敢無畏的作耶穌基督的先鋒。
5 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
施洗約翰的傳道是非常有力量的,吸引了很多人來到他身旁。
6 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
悔改的一個表現就是認自己的罪。約翰的洗禮,是在約旦河裏受浸,從耶穌受洗來看,約翰的洗,很可能是全身進入水中。約翰的水洗,象征著向罪的死,和屬靈上的潔淨,這種潔淨是和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相聯係的。路加福音3:10-14就列舉了這種新生活的一些範例。
施洗約翰的洗在使徒行傳就被稱作“悔改的洗”(徒十九3-4),表明人有悔改的心,承認自己在神麵前有罪,宣告自己隻配死,借著被浸入水中,將已往離棄神的罪行作個結束。約翰的“悔改的洗”顯然不同於我們基督徒的受洗,他的洗禮不是歸入基督的,而基督徒的受洗則是“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羅六3),表明與基督同死、又與基督同活(羅六3-5)。猶太人並沒有類似的洗禮儀式,施洗約翰把猶太人認為隻適用於不潔之外邦人的洗禮用在了猶太人身上,也實在是對當時猶太宗教領袖的衝擊和挑戰。
7 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
當時猶太人有四大派係:愛色尼派(Essene)、法利賽派(Pharisee)、撒都該派(Sadducee)和奮銳黨(Zealot)。"法利賽"(Pharisee)詞義是"分開的、分別的",根據記載,法利賽人有六千多人(《猶太古史記》卷17第2章),是解釋律法的權威,掌控會堂,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擁護,但並無政治權力。他們生活簡樸,嚴格遵守摩西五經和口傳律法,相信靈魂不朽和複活,文士、拉比大多是法利賽人。“撒都該”(Sadducee)詞義是“正的,對的”,“撒都該人”大都是猶太貴族、祭司,掌控聖殿和政治事務。他們接受希臘化思想,與羅馬人妥協,隻承認摩西五經,反對口傳律法,不相信靈魂不滅、複活、天使、聖靈,但他們執掌權力,也不得不順服法利賽人的教訓,否則無法得到猶太百姓的支持。“奮銳黨人"基本認同法利賽人的教訓,但政治上激進,不斷發動反抗羅馬人的抗爭。"愛色尼人"據斐羅說有四千多人,比法利賽人更嚴謹,遠離政治,過著集體苦修的生活。主後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摧毀以後,隻有法利賽派係幸存,法利賽信條成為拉比猶太教的基礎,最終形成今天正統猶太教中的各種派係。
首次,在聖經中,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這兩類人開始出現在曆史舞台上,但他們出現在約翰身邊,可能並非真的想受約翰的洗,而是來探查約翰究竟是何種角色,是否構成對他們權力的威脅。他們本來彼此敵對,但他們在對付約翰和耶穌的時候,竟然常常團結在一起。
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憤怒呢? 8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人若真心悔改,必然會帶出實際生活和行為的改變。
9 不要自己心裏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10 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
猶太人有俗語傳說:”祖宗亞伯拉罕坐在地獄門口,不許他任何一個子孫下入地獄“,他們認為有亞伯拉罕在,神必善待猶太人,這顯然是一種虛假的安全感。”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指出在得救上,任何血肉之體和亞伯拉罕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亞伯拉罕肉身生的,不一定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不是亞伯拉罕肉身生的,反而可以成為亞伯拉罕的子孫。神所看重的,不是我們的身份,乃是我們裏麵實際的情況;不是我們“屬靈的家譜”,乃是我們本身屬靈的光景。希伯來語的“石頭”和“子孫”二字相似,可能是一個雙關語用法。以賽亞也曾將亞伯拉罕比作“被鑿而出的磐石”(賽五十一1-2)。
“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指時日無多,隨時會把樹砍下來,可能指神的審判就要來到,顯出罪人悔改的急迫性。“凡不結好果子的樹”指假意悔改的人,裏麵沒有屬靈的實際悔改和新生命,外麵就沒有屬靈生命的流露,正如“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七18)。
約翰毫不客氣,不畏權貴,當麵稱呼他們毒蛇的種類,暗指他們的教導在屬靈上是有毒的。他的教訓也極具諷刺性,這些人看上去,好像想要跟隨他,但他們的生活方式,卻可能絲毫顯示不出他們有真正的悔改。他們隻相信他們自己的倫理傳統,但這十分危險,將來必無法麵對神的審判。
11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12 他手裏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許多人都很尊重施洗約翰,但他卻要把眾人的眼光引向“那在我以後來的”,從而把天國之王介紹出來。悔改不是目的,而是一條道路,要把人引向“那在我以後來的”的耶穌基督。“提鞋”的意思表達是:古代猶太人一般都穿無鞋幫的拖鞋,進入室內要脫鞋。替主人或來客脫鞋、提鞋、洗腳,是最低微的仆人所做的工作。“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是什麽意思呢?一個可能性是,聖靈針對的是受洗,而火針對的則是審判。對於真實悔改信主的人,耶穌要把他們浸到聖靈裏,使他們得著神的生命;對於不肯悔改信主的人,祂要用火給他們施浸,那就是審判。所以,約翰後麵跟著預言了不同的人遭受審判之後的不同結局,麥子被收在神的家中,而糠則被火燒滅,簸箕則比喻把惡人(糠)與義人(麥子)分開的工具。根據聖經的啟示,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祂要作分別和審判的工作,判定誰是有神生命的麥子,被收在天上的倉裏進入永生,誰是虛有其表的糠,被扔到火湖永遠滅亡。古時猶太人收割麥子後,在打禾場上曝曬、碾壓,使穀粒脫離糠皮,然後用簸箕將混有糠秕的麥子迎風拋向空中,較重的穀粒落在身邊近處,而較輕的糠皮則被風吹到遠處,借以分開麥子和糠皮。幹淨的麥子收在倉裏,糠皮則作燃料被燒掉。
另外一個可能性,是聖靈的洗和火的洗,指的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聖靈的洗,聖靈的洗,不僅包含祂內駐在信徒心裏,也包括如同火燒一般的信徒生命的煉淨。凡是真心悔改得救,蒙恩重生的人,主的靈已經進入他的心裡,受了聖靈的浸,得著聖靈的更新,(林後一22,羅八9,林前十二13,徒十一16,多三5),並且,他能被聖靈充滿,被聖靈的火焚燒,將生活中一切汙穢的渣滓付之一炬,完全得著潔淨,得著能力,為神心裡火熱,在各處各方為主傳道作工,有美好的見證,如同五旬節時代使徒們的光景一樣(徒一5,8,二1-4,38-41)。
13 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 14 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 15 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a]。”於是約翰許了他。 16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仿佛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17 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這是約翰和耶穌事工交叉的一段時間,他們的這種交叉甚至產生過十分強烈的張力,約翰福音對此有記載(1:19--36、3:22--4:3),但馬太這裏把重點放在了耶穌的受洗上。
對於為耶穌施洗,約翰認為他和耶穌的角色顛倒了,低一級的為高一級的施洗,在約翰看來,不合時宜,作為神子的耶穌,一個沒有罪的人,完全沒有必要遵循一個象征著罪人悔改的儀式,但耶穌卻堅持要這樣行,耶穌說我們理當盡諸般的義。通過這樣的流程,耶穌成為順服神的旨意的一個模範,也從而認可了約翰為眾人施洗的事工。
那麽“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 是什麽意思呢?這個義,著重指的應該是因順服神的定意而顯出的公正。主耶穌既是神子,也是人子,此時的受洗,耶穌是站在”人子“的地位上,順服神對人的定意,盡祂作人的本分,情願站在罪人的地位,向神歸順,代表神的百姓承認人是該死的,正如將來祂代替罪人死在十字架上一樣。盡諸般的義,不僅指的是受洗,同樣也指向了將來,那十字架的道路。直到祂說,成了,諸般的義,才真正得到了最終的落實,神的救贖計劃,才大功告成。
顯然耶穌的受洗是天父允許並認可的,也在這個場合,三位一體的神,一同見證神奇妙的計劃。天父和聖靈同為聖子耶穌作見證,聖靈也膏了耶穌,賜予祂神奇妙的事工,天上的聲音,顯然是天父的聲音說,“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應該是來自舊約詩篇2:7和以賽亞書42:1,啟示了主耶穌高貴的王者和受苦仆人的雙重身份。這裏是明明確確的三位一體上帝顯現的第一次,三而一,祂們是合一的,又是不同的,這也是上帝屬性的奧秘之一。
受洗是主耶穌久已準備的使命的開始,是天國之王的顯明。”天忽然為祂開了“顯明了神的國度即將降臨在地上,而把它帶到地上來的就是這位天國之王,主耶穌,也是父的至高美善的旨意。聖靈降在主耶穌身上,為國度的王顯出印證,證明祂就是神用聖靈所膏的基督,即”受膏者“。將來的教會,耶穌的新婦,也要受水洗與聖靈的洗,主在此預先領受了。教會一切屬靈的原則和實際都先積蓄在元首的裏麵,豐滿的基督乃是一切屬靈豐富的源頭。
約翰的洗禮,隻是水洗,並沒有聖靈的洗。這是約翰和耶穌洗禮的區別,也是約翰門徒和基督徒受洗的區別。這在使徒行19章1--7節有記載;”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裏遇見幾個門徒, 2 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 3 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什麽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 4 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 5 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 6 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a]。 7 一共約有十二個人。“
我們基督徒的水洗,就是耶穌的洗,當我們受洗之後,聖靈就進入到我們當中。但不像主耶穌受洗這般有三位一體神顯現的異象,也不會有個像鴿子的東西,降臨下來。主耶穌這段異象的記載,可能出自耶穌本人的講述,也可能出自施洗約翰的講述,在約翰福音1:32 約翰做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仿佛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但未提及天父和天父的聲音)。使徒彼得、約翰等人本來曾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因此知道這樣的事,就不足為奇。
當然,值得留意的是,這裏的這個三位一體的顯現,很可能隻顯給施洗約翰和耶穌,隻有施洗約翰和耶穌看得見、聽得見,而周圍其他的人卻不得而見,或者當時當場,除了約翰和耶穌二人,並沒有其他的見證人,否則,見過這樣異象的猶太人,就不太可能會把耶穌當成邪教頭子而加以迫害,甚至殺之而後快。
3章是耶穌事工的開始,以約翰這個先鋒官為前奏,然後主角出場,接受天父的差遣和聖靈的膏立,接下來還需經過魔鬼的試探,然後才是耶穌公開事奉的開始。感謝主!
備注:我的這些”聖經創世紀讀經筆記“,很多地方參考了D.A.Carson NIV Zondervan study Bible,"聖經綜合解讀”,李思靜博士的一些講道內容、黃錫木編著的” 四福音與經外平行經文合參“ 以及其他一些參考書目。非常謝謝這些學者提供的一些見解。求聖靈繼續帶領,使我可以完成馬太福音的讀經筆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