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也是舊文。不過是發生在文學城裏的故事。因為一點略顯浮誇的小得意,我把它作為“文城往事”記錄下來。
最近,城裏喜歡對對子。有位網友,貼了一個上聯,網傳是囂張的日本人給的,是個絕對:
日本東出,光照九州四國。
從這個架勢看,像是日本人寫的。非常狂妄,驕傲,仿佛又讓我們看到《霍元甲》、《新精武門》裏罵我們是東亞病夫的日本人。
但仔細一看,你又不得不服,這個上聯的確很牛。它是吹牛逼的同時,一語雙關。
日本東出可以理解為:
日本/東出
日/本東出
一個表示日本這個國家在東邊,一個表示太陽是從東邊出來的。加在一起就是炫耀,日本是日出之國,太陽是從日本出來的。所以日本又叫扶桑,宣稱天皇是太陽神的後裔。日本國旗也是一個太陽做標誌。
緊接著,“光照九州四國”,出現了兩個地名,依然是一語雙關。
九州、四國,是日本傳統八個地理分區的其中兩個地方:九州島、四國島。
但日本人的野心,遠不止於此,既然“日本東出”是雙關,他們這個“九州四國”也是雙關。九州,還指中國自古以來的天下九州之說,也即整個中國。四國,當然還指日本、朝鮮、越南和中國。
也是一個大東亞共榮圈的感覺,有沒有?
日本人囂張就在於,他拋出來後,就是給你一個進攻的姿態,看你如何應對,是否能夠應對。能否在氣勢上、意境上,壓住對方?
我看了網上很多網友的下聯,都差強人意。你要回一個讓日本人徹底被打趴下的。隻是隔靴搔癢,沒什麽意思。如果對的,不是回擊日本人,那也沒什麽勁。想象一下,如果是日本人出使唐宋,給朝廷這麽一個上聯,文武百官麵麵麵相覷,給出一個不關痛癢的下聯,是不是很辱沒自己啊?
一開始,我嚐試對了一個:
漢朝西來,水淹東瀛琉球。
這裏的漢,也是一語雙關,既指漢朝,也指漢水。漢水入長江,奔湧千裏,變大海,吞沒了日本周邊的大陸,將他們變成了孤島。
東瀛是日本,琉球從前是一個單獨的琉球國,後被並入日本。
“朝西來”,也對應“本東出”。
雖然這一個對子,罵得還可以,但總體上來說,還是差強人意。不能滅他人誌氣,長自己威風。
昨天傍晚去Hiking,我一邊走一邊思量此事。想到日本乃是東夷,日本人是從唐宋學習,然後發揚光大,反超華夏的。學生從老師那裏虛心學習後,一朝有成,反過來在老師麵前趾高氣揚。你學的那些東西,都是我們教的。
那麽,怎麽表達這個意思呢?
尤其是第一句第一個詞,“日本”,既是一個國家名字,又是一個主謂結構“日/本”,怎麽可以找到一個詞,既可以代表中國,又可以同樣是一個類似的主謂結構呢?
我想了下,華夏、中華、中國這些都不行。天朝,已經被人用爛了。這時我想到了“中原”。
中原的“原”和日本的“本”,加在一起就是“原本”,差不多一個意思,而且還平仄相對。前段時間,我不是還翻譯、改編了一首《霜花店》的中文版歌曲:“原本儂去/霜花店(裏個)/(裏個)買糕”?
太好了,就是這個“中原”,傳播文明,教化四方的感覺。細一思量,經過一番斟酌,就一會兒功夫,就有了:
中原天命,教化十方三島。
中原/天命
中/原天命
這兩種表達都可以。因為我們一直以中原王朝、天下之主、君權神授自居。在我們看來,四方皆蠻夷。雖然也是吹牛逼的,但我們姑且按照這個套路走。
中國的漢字文化圈、儒教文化圈,主要影響的,除了自己,到海外就是朝鮮、韓國、日本對吧?在道教裏,還有“十洲三島”之說,就是周邊的海裏,還有十個洲,島呢,還有三個仙島,分別是蓬萊、瀛洲、方丈。其中,瀛洲就是日本。
但是對對子,不能有重字。日本人的上聯已經有“九州”的“州”,我這裏就不好用“十洲”的“洲”。所以我改成“十方”。
“十方”,是佛教用語,原指十個方向,分別是:前、後、左、右、前右、前左、後右、後左、上、下。代表十方世界,有情眾生。
那麽我們以中原王朝,上承天命自居,十方,就是以中原為核心的十個方向、十方州郡、十方國家,萬邦來朝,指代整個天下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麽到了陸地的盡頭呢,就是大海,大海上的島嶼,也概莫能外。我們的影響主要就是朝鮮半島、日本島和中南半島的越南對吧?
十方指陸地,那麽三島就指這三個島。漢字和儒教的影響,就這麽大。不隻是你有大東亞共榮圈對吧?我們有漢字文化圈、儒教文化圈,而且早在大東亞共榮圈之前。大東亞共榮這個圈,隻搞了幾年就沒了。漢字文化圈、儒教文化圈,已經傳承了幾千年。
而且,“十方”、“三島”這樣的地名,也是有小地方的,可以一語雙關。
所以,同樣是一語雙關吹牛逼,“中原天命,教化十方三島”,不僅對上了日本人的絕對,還在氣勢上、意境上,完全壓住了對方。
完勝!
你說那個“教化”不是兩個動詞麽,而人家的“光照”,是一個名詞加動詞。非也。“教/化”,你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名詞加動詞,“教”者,儒教、道教、禮教、文教也。是不是對上了?
想象下,若是唐宋時期,有這麽一個囂張的日本使節,表麵上彬彬有禮,卻當著中國朝廷滿朝文武,拋出這麽一個絕對,為的就是耀武揚威,看你難堪,但若是當場有那麽一個人,對出了這麽一句:
“中原天命,教化十方三島”,是不是擲地有聲,存我國威呢?說不定,還會是一個流傳下來的佳話呢。
所以我也小得意一番,寫了這麽一篇小文,以記錄這件事情。以後再不要說這是一個絕對了,已經對上了,被破解了。破解的下聯或上聯就是:
中原天命,教化十方三島。
還能想出比這更好的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