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誰決定誰?

來源: 慕容青草 2018-05-20 21:17: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866 bytes)

可能是因為適逢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年,網上有關被認為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論點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又展開了辯論。有網友舉出很多例子來反駁馬克思的這一論點。比如,有人舉出英國的例子說英國是先有了先進的生產關係,才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認為那是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的最好的例證。

其實,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爭論的原因主要在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表述本身因為用了“決定”一詞而產生的問題。當然,這與馬克思本人在論述過程中的諸如“手推磨導致封建社會,蒸汽磨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說法也有關。

以上麵提到的英國的例子來說,如果單從英國自身發展的曆史來看,運用簡單的因果律便可以得出“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的結論。

但是,同樣是那個英國的例子,如果放到更大的社會曆史的背景中,也可以得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結論:正因為當時英國的生產關係先進,所以它的生產力就比當時其它生產關係落後的國家更發達,而先進的生產力又可以使英國的國力更強大。在極端情形下生產力發達的國家甚至可以滅掉生產力落後的國家,因此可以說生產力的發展決定了哪種生產關係將被淘汰,而哪種生產關係將可以生存-----這就表明的“生產力可以決定生產關係”。

不僅如此,很多時候,當一個新的生產力被引進某個國家時,與那個生產力相關的人(比如相應的生產及銷售方或資本方)也會爭取推動社會生產關係向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發展,因此,也可以被解釋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但是,由於這裏的“決定”一詞在不同的社會曆史範圍內的歧義性,如上麵提到的英國自身的發展史的例子所表明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句話在語義引起爭論也不奇怪。

其實,從上麵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想要從簡單的因果律來說“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還是從競爭力的角度來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其實都在說明同一點:“落後的生產關係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而先進的生產關係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說,造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還是“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爭論的主要原因其實在語言的表達上,如果將結論表達為“落後的生產關係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而先進的生產關係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那麽上述的爭論則不再存在。當然,如果因為馬克思曾經舉過諸如“手推磨導致封建社會,蒸汽磨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例子,而堅持一定要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話,那麽別人就會從簡單的因果律出發來從各國自身的發展過程來進行反駁而說“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工業革命後生產力來自機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忽略這點,導致共產主義國家最後敗於資本主義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1/2018 postreply 07:39:06

過去政治經濟學好像說互為因果,不過生產力重要一些 -大蜜蜂- 給 大蜜蜂 發送悄悄話 大蜜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1/2018 postreply 13:14:56

主動在生產力一方 -英二- 給 英二 發送悄悄話 英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1/2018 postreply 13:27: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