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之一

本文內容已被 [ 我沒拉臣 ] 在 2018-03-27 18:44:2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史赫拉克利特有一個著名的哲學觀點: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

    這個觀點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因為這個世界是變化的!因此從這個觀點的基礎上,讀曆史是可笑和無聊的!我們不可能再一次碰到同樣的事件。拘泥於過去隻會限製我們麵對未來!但是,中國自古上學的重要讀物就是史。象什麽《春秋》、《戰國策》、《左轉》等其實都是史料,是對曆史的記錄。所謂的“國學”其實就是對曆史的研讀。那麽為什麽要讀史 讀史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過去是為了指導現在,展望明天。小平同誌有一句名言:“摸著石頭過河”。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選擇,也是個非常危險的選擇!你想象一下,什麽情況下才會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這是好聽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是我們不如賭一把吧。隻有在《出師表》裏說的“生死存亡之時”,才需要賭一把。老船長告訴我們要往前衝,我們也不斷努力,結果就衝出來了。老船長注定是要青史大大留名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老船長當時心裏有多大的把握已無從考證,我們現在回頭想,如果賭輸了呢?《聖經》中有一個故事,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我覺得老船長比摩西厲害的多,他才帶來幾個猶太人

    讀史是為了明白在曆史的重要關頭,那些被記錄的人是如何判斷,如何決策,這些判斷和決策又帶來如何的後果。這些東西會成為我們現在決策的一個基礎。換句話說,我們從曆史裏吸取思考和判斷的方法。在西方,這門學問叫哲學。所以讀史,是一個思考的過程,至於哪一年發生了什麽事這種教條的讀法,隻是應付考試。

    讀史切忌不能以現在的觀點和角度評論古人的行為,當時的人有當時的客觀條件,他們的最後抉擇一定會有當時的道理。要知道馬後炮是最容易放的。曆史不應該簡單的當成故事書來讀,因為曆史不是小說,也不是電影劇本。盡管它比絕大多數小說和電影劇本都要過癮,要波瀾壯闊,要峰回路轉。即使是你希望讀曆史也能帶給你輕鬆愉快,也希望你盡量能減少對故事情節的關注,就像我們讀三國水滸西遊記一樣,能跳出故事情節,體會出裏麵精彩紛呈的張力和作者的一片苦心。

     比如我們讀到袁世凱稱帝。袁世凱稱帝其實是有基礎的,一是清朝末代皇帝的退位詔書是給袁世凱的。二是清帝這個職位是蒙古,西藏,回疆,甚至朝鮮,越南等地名義上的領袖。如果隻是一個漢人的政權取代了清朝,那麽這些地方就可以選擇效忠或者自己獨立。如果是一個皇帝取代了另一個皇帝,從法理上來說,這些地方再鬧獨立,中央政府就可以合理合法的討伐不臣。這一點,可以由孫中山把早期的反清複明,轉變為五族共和來證實。三、在君主立憲製的基礎上,保留一個虛位的皇帝,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有可能更容易推行各種改革。孫中山先生在後來的建國大綱中,也提出分“軍政,訓政,憲政”三個階段來實施共和。社會的變革如果過快過急,反而會欲速而不達,造成社會分裂。因此,從這些方麵來講,袁世凱的稱帝,不是完全因為他喪心病狂,頭腦發昏。

 

    所以,如果當時的南方革命政府同意保留清帝作為虛位元首,像英國一樣展開改革,今天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模樣。其實戊戌變法裏差不多就是這個設計。不過曆史沒有如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