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者認為《易經》是周代的周文王編寫的。這位《易經》的作者在《詩經》中也有作品被收錄。其中有這樣的詩句:“天命靡常,惟德是輔 。”意思是說,老天爺的事實在沒有準譜,但隻幫助那些有道德的人。看看,連發明八卦的人都感歎天命難有個準譜,隻能盡力去揣摩,估摸個大概吧。而人呢,隻有堅持自己做人的標準,好自為之,老天爺就會眷顧你的。俗話說“好人有好報。”這也是《周易》要告訴我們的。
上兩回提到《周易》的核心思想是陰陽。這回還想就這個話題多說幾句。
《紅樓夢》第三十一回,中史湘雲和她的丫鬟翠縷有一段關於陰陽的討論。史湘雲告訴翠縷:天地間都是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翠縷聽得糊塗,就問,陰陽到底是什麽樣兒啊?湘雲回答:陰陽沒有形狀,“不過是個氣,器物賦了成形。比如天是陽,地就是陰,水是陰,火就是陽,日是陽,月就是陰。”翠縷說這下可明白了,難怪人們“都管著日頭叫 ` 太陽 ' 呢,算命的管著月亮叫什麽 ` 太陰星 ' ,就是這個理了。”翠縷又接著問:“難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蟲兒,花兒,草兒,瓦片兒,磚頭兒也有陰陽不成?”湘雲道:“怎麽有沒陰陽的呢?比如那一個樹葉兒還分陰陽呢,那邊向上朝陽的便是陽,這邊背陰覆下的便是陰。”翠縷聽了,點頭笑道:“原來這樣,我可明白了。隻是咱們這手裏的扇子,怎麽是陽,怎麽是陰呢?”湘雲回答她:“這邊正麵就是陽,那邊反麵就為陰。”湘雲說得來勁,繼續教誨丫鬟:“走獸飛禽,雄為陽,雌為陰,牝為陰,牡為陽。”翠縷大受啟發,說咱們人也有陰陽呢。湘雲以為這丫頭這就要進入“兒童不宜”的話題,就沉下臉來訓斥她“下流東西”。沒想到翠縷卻認真地說:姑娘和我就有陰陽。這下讓湘雲笑噴了,心想這丫頭的腦袋一定是被門夾了。我倆都是女的哪來的陰陽?都是陰啊。誰知翠縷一本正經地說:我知道主子為陽,奴才為陰。這規矩你以為我不懂啊。這下湘雲無話可說了。
為什麽史湘雲無話可說?因為翠縷講得一點沒錯,《易傳》就是這麽主張的。《易傳》認為,天地人倫,陽為尊,陰為卑。因此天陽地陰,君陽臣陰,父陽子陰,夫陽妻陰,男陽女陰。
舉一個現成的例子,圍棋在早期是由白方先行的。因為白子為陽,代表高貴;黑子為陰,代表謙卑。試想如果皇帝跟大臣下棋,大臣哪敢拿白棋?拿了黑棋,又哪敢不讓皇帝先下?後來才改為黑先白後。現代黑棋一般代表弱方,而高手一般拿白棋。讓弱者先行占先行之利是合乎道理的。
我自己喜歡下圍棋,雖然多年來長進不大,好歹也算個業餘 5 段,近來在我下棋的兩個網站上都打上 6 段。圍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和《易經》與陰陽之道很有關聯。
圍棋起源於中國是沒有問題的。誰發明的?據說是堯,但無從考證。圍棋起源的時間一定早於文字,否則就一定會有相應的文字記錄圍棋的發端了。如果圍棋發明於堯舜的年代,石頭棋盤和石頭棋子在那個時代出現(日語中圍棋稱之為“碁”,棋子叫做“碁石”,石頭做的),肯定與當時用於占卜有關的河圖和洛書有關聯。根據圍棋大師吳清源的理解,“圍棋發祥之初並不是爭奪勝負,而是為了觀測天文。在尚無文字的時代,棋盤與棋石隻是觀測天體運行、占卜陰陽的工具。”已故的陳祖德九段也同意吳清源關於圍棋最早是占卜工具的觀點,並進一步闡述說:“圍棋的發明肯定跟八卦、周易有關係。所以傳說堯發明了圍棋是有這個道理的,他用占卜的工具發明了圍棋。”
但我覺得陳祖德的話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周易和八卦的產生遠在圍棋發明之後。圍棋起源於無文字時代,而《易經》發明八卦時中國已經進入文字時代了。但從這裏我們可以做出判斷是:遠在《易經》之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用陰陽理論進行占卜,否則就用不著在棋盤上放上兩種不同顏色的石子了。而如果沒有陰陽理論在棋盤上的實踐,就不會有圍棋的發明。後來的《易經》是總結了先人的占卜經驗和陰陽理論之後才發明了八卦,恐怕也曾受到圍棋的啟發,或許《易經》的作者本人就會下圍棋吧。
這樣說來,圍棋的本源與勝負博弈無關,是先人實踐陰陽理論的工具。黑白兩色的圍棋從一開始就鮮明地帶有中國的陰陽特色,並把這一特色發揮到極致。換句話說,正因為有陰陽的特色,圍棋才博大精深,魅力無窮。
西方人也有喜歡圍棋的,但水平高的不多。有個叫 Michael Redmond 的美國人當上了日本棋院的專業八段,這是洋人中頂尖人物了,但在棋手裏也是個平庸之輩。日本八段九段洋洋幾百號,多得讓人開玩笑說,一塊磚頭從日本棋院樓頂掉下去,保準能夠砸死兩三個九段。西方人下不好圍棋,除了不夠普及之外,缺乏東方人對陰陽的微妙感覺是最重要的原因。
西方人發明的國際象棋是等級森嚴的一場中世紀戰爭。而圍棋就簡單多了,一張空棋盤,雙方輪流把黑石頭和白石頭往棋盤上擱,放在像爻字的一個個交叉點上。黑白雙方輪流落子並改變棋盤狀態的過程,正是陰陽互長相克的過程。你來我往,黑白棋子好像是在譜寫一支抑揚頓挫如泣如訴的二重奏。
有個圍棋術語,叫“交換”。意思相當於象棋中你走一步我走一步的回合。但“交換”一詞強烈地表現出價值比較的意味。我們常可以聽到棋手說“這一交換黑棋損了”或者“這個交換沒有必要”等。圍棋的勝負就在於打破陰陽平衡。如果一次交換後出現大的不等值,或者幾次交換後出現幾次小的不等值,陰陽就不再平衡,勝負的天平於是就向一方傾斜。韓國棋手李昌鎬最令對手畏懼的特質叫“不戰屈人”,就是不跟你大砍大殺,而是在一次次交換中潛移默化地積累微小的陰陽不平衡,最後對手輸都不知道怎麽輸的。
我自己在網上下棋,有時不出十幾回合,就能感覺到看不見的對手是位很難對付的主兒,思路清晰,進退有據,每一步棋都讓你感受到壓力。因為每一枚棋子都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或者說效率,逐漸拉開與對手的距離。而每一枚棋子的價值和效率又影響到周圍棋子的價值和效率,就像八卦中一條陰爻或陽爻影響到整個卦符的意義。
但是一枚棋子的價值與效率並非最重要的,最要緊的主動權。有時對方給你一大堆棋子吃,你還在自鳴得意之際,無形中你已經把主動權,也就是陰陽發展的導向交給了對方,輸棋也是早晚的事了。能否不拘泥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把大局納入自己行棋的軌道,主導自己的行棋節奏,這就是業餘棋手與專業棋手的區別。
有一個圍棋術語最能反映對主動權的爭奪,叫“逆收官子”。官子階段是一盤棋的最後階段,雙方各自占領棋盤上剩餘的地方,先是大官子,然後是小官子,最後是單官。所謂逆收官子是指放著大官子先不去占,而是先手搶占某個小地方,或是寧可做出小的犧牲,先手破壞掉對方可能會占據的大官子。這就是陰陽導向的問題。
還有兩個很能反映陰陽氣勢的圍棋術語,是直接從日文中搬過來的,因為中文沒有傳神的翻譯,所以棋手們就直接用日文了。一個叫“見合”,另一個叫“氣合”。
見合比較好理解,意思是“非此即彼”。給對方兩個選擇,你隻能占據一個。你如果 A ,我就 B ;你如果 B ,我就 A 。如此保持陰陽平衡。
“氣合”比較難解釋一點,有點“較勁”的意思。氣可鼓,不可泄。不能讓對手在氣勢上壓住自己,一定要頂住,以此保持陰陽平衡。你在某一處發起挑戰,我偏不買賬,在別處另尋戰機;或者你明擺著設個套讓我鑽,我便要跳進去,看你能把我怎樣。這就是氣合。
陰陽成就了圍棋,圍棋又見證了陰陽,把它發揮到極致,是圍棋博大精深。現在國際象棋的軟件已經足以戰勝世界冠軍,而電腦圍棋還在嬰兒階段,主要原因就是圍棋中陰陽的大局觀太難掌握了。我在幾年前曾專文討論過電腦圍棋的話題,各位如有興趣,可到我的博客來看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8115/200906/1737.html )
有人提倡軍事家應該學下圍棋。同理,當年唐太宗的宰相 虞世南說: “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
正因為圍棋充分顯示了中國最古典文化精髓,才被列為琴棋書畫中四大文化遺產之一。有名句曰“閑敲棋子落燈花”。體現男人的優雅時刻,莫過於此了吧?這意境能與之媲美的,唯有形容淑女的“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了。
周易、八卦、陰陽、圍棋,我們的祖先早已把這些空對空的東西鼓搗到極致,讓後輩的我們簡直沒得玩兒了,隻好跟在先人的偉大教導後麵借題發揮,如此而已。有一回我看到明人馮夢龍《古今譚概》裏頭的這個段子,拍案叫絕,簡直可以拿來下酒了:
一位書生前來麵見高僧,忽見長老書架上赫然有本成人讀物《西廂記》,大驚失色:你這個道貌岸然的東西,咱還以為你是什麽道德標杆呢,想不到居然躲在廟裏看黃色小說哈。高僧仍然一臉莊嚴,拱手曰:先生莫誤會,灑家正從此書悟道。書生更是呆掉了下巴:那啥?這裏頭也能悟道?你倒說說,哪一章哪一段哪一句讓你悟道來著?高僧回曰,就那句 : “怎禁她,臨去秋波那一轉。”
你能不把咱先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嗎?真是咋說咋有理啊。嗬嗬。
讀了點《易經》(中)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