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對‘靜秋答網友問’的詆毀理由不充分”(烏賊即墨魚):===============許多人誤以為已經在答網友了,靜秋說的必須是真實的。老三沒有葬在西村坪的山楂樹下,靜秋就在說謊。既然已經說謊,老三整個都可能是作者的YY。這個看似邏輯的判斷,其實是不成立的。
這是靜秋答網友問,不是熊音答網友問。====================
小說作者艾米是位史上第一個最會忽悠讀者並對讀者很不尊敬的作者,第一她強調她的這個小說完全真實,第二靜秋成了史上第一位從作品裏走出的真實人物來參與這場名正言順的忽悠。貌似達到了一定的其他言情小說家沒有達到的轟動,連張藝謀都被忽悠了,因為這和所有的小說作者創作手法完全不同,曆史上沒有一個作者這樣聯合小說主人公一起來忽悠讀者的。因為靜秋的答網友,使得所有讀者,包括我在內,一開始完全相信老三是真實的,他死了,埋在那棵著名的山楂樹下。現在你又說靜秋答網友沒有說假話,因為這是小說人物,不是真實的人,所以她說答網友那些話也都是故事人物的繼續,這不是忽悠了人還說被忽悠者笨不可以強調真實嗎?首先你先說那些真實是不完全的,其次靜秋熊因作為活著的真實人物,繼續小說裏的不真實回答是更不對的。
什麽靜秋答網友不是熊因答網友,大家都知道靜秋就是熊因,你這不是偷換概念嗎?
================靜秋是小說中的人物,為什麽要隱去真名呢?一是小說肯定有所虛構,一有虛構,也就與真實有了距離,邏輯上不能拿真實去套了。二是有所避諱,小說中有許多人物,你用真名,其他人物也可一一套現,但這樣就容易影響別人的生活。比如,已經有人不滿了,明明長林長的不差,你熊音為什麽要將人家的容貌貶低?又比如,八中子弟中這個未婚先孕啊,那個偷偷流產啊,或許有些影子,但很可能是創作的需要,這難道不會引起他們的丈夫妻子子女的誤會嗎?其中的一些虛構很可能涉及老三,你怎麽去真實地麵對老三的家人?==================
這時候你又說靜秋是小說裏的人物了,但當熊因的學生接受電視台采訪的時候,艾米不是代表靜秋說要控告那個學生沒說實話嗎?靜秋這時候成立法律上的自然人,成了社會中的原告?小說當然可以虛構,但這個小說說的可是完全真實的人和故事,當人們對照現實發現不真實的時候,你又說這是小說不可能完全真實,你這真是強詞奪理啊。至於對其他人可能的傷害,這也隻能怪作者太強調真實了,她自己應當承擔小說對照生活中那些人可能的不滿或者控告。因為她說就是真實,當然人們要對號入座,如果她說小說虛構,誰會這麽較真呢?
==============既然寫小說時在有意識地回避這些可能出現的後果,那麽靜秋出來答網友,你能要求完全真實嗎?那不是前功盡棄了嗎?靜秋(注意,不是熊音)說老三葬在山楂樹下,她出國後托長芳照看,這不是小說裏說的嘛!此長芳與彼長芳、此山楂彼山楂是否完全對應?但我們不妨相信,這後麵隱藏著基本真實的故事,隻不過存在人物場景疊合的可能性。==================
靜秋答網友其實並不是小說的一部分,它是小說的後記,它是作者在強調小說真實的情況下做的一個求證和證據,她說,你看我寫的都是真事兒,連主人公都站出來了,大家更信以為真,激動萬分。這真是史上未有的狀況,小說中如“希臘女神”一樣的女主角活著,並且生活中我們之中!而且其他人物一一對證了,長芳就是彼長芳,長槐就是彼長林,此小村就是西村坪,此老師就是彼老師,此山楂就是彼山楂等等。
如果說小說都是創作的,幾乎每個故事後麵都有真實的原型和故事脈絡,他們在小說和現實中重疊著,因為有部分虛構,或者故事梗概相似但有些不同,所以幾乎所有的作者都不會說自己的作品完全真實,相反他們會說故事人物可能相似,但不要對號入座。
我的一個朋友07年也在網絡上發表小說並被出版社看上出版了小說,他寫的是真實故事,主要人物我還見過,結局我也知道一部分。但他有虛構的地方,所以他不敢用真實、也沒想到用真實做大旗來宣傳自己的小說。不久前打電話求實他獲得的稿酬,他有些羞答答地說,一本20多萬字的小說,因為並不轟動,出版社隻給了他不到兩萬元的稿酬。對比艾米這個20多萬字的網絡小說,她打了真實的牌子,打了神馬名人的宣傳,打了主人公出來答網友,打了所有書中人物和現實結合起來的“真實”,然後忽悠出張藝謀這個不講藝術和思想深度的傻大導演,忽悠出一個電影,忽悠出一版再版一百多萬冊的銷量,幾百萬元的收入,忽悠出所謂的著名華人作家的名頭,然後她用不屑一顧的口氣對待讀者,深惡痛絕的口吻反感國 jia、zheng府。她水平真的高嗎?知識真的很淵博嗎?修養真的比一般人高嗎?不見得吧。
在小說真實上,隻有艾米這個作者反其道而為之,的確她獲得了其他人沒有的成功,但她也要為自己虛構的部分而承擔責任。也就是說,對號入座是作者所造成的,和讀者無關。
):=============================因為艾米的“蠻橫無理”,因為熊音不肯出來證實,我們就詆毀小說、詆毀小說作者,這是一種喪失理智的行為。
何況,靜秋答網友問時,她還不是“熊音”,因此會較少受到“不真實的”的道德壓力,隻要有真實的影子,就不會覺得自己在騙人。如果放到現在,已經成為“熊音”的靜秋或許不敢這樣出來說話了。更何況,當時她出來說話,是為了幫人排憂解難:很多人從山楂樹裏走不出來!而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經曆。=====================
艾米有蠻橫的地方,因為她的蠻橫造成了全社會都認為此人太無理。熊因不肯出來作證,是因為她之前已經為這個小說的真實作了證,再作證隻能是推翻自己的偽證了。再說老三這個人已經很明顯是虛構的,而且那個基本的原型可能並沒有死。在這種情況下,不能說誰故意去詆毀這個小說和作者,小說本身有很多不足之處,文采缺乏,故事單調細節很少,並且最重要的是對文ge曆史的描繪很多地方並不真實。加上小說作者的蠻橫無理,在這種情況下,讀者起來質疑小說,質疑作者,實屬正常行為,為什麽到你那裏就成了詆毀了呢?那麽艾米要求電影完全按照她的小說去拍如果不符合就謾罵加上120個硬傷,是不是也是詆毀電影呢?要說喪失理智,應該是那些說假話的人才喪失理智把自己逼到角落裏。
靜秋答讀者是幫艾米排憂解難,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使得他們更加認為故事真實,老三真實,更從山楂樹裏傷感著走不出來。如果不是現在發現部分真相,讀者們更會相信這個故事和人物完全真實,有些人可能帶著對這個小說故事的遺憾死去都不知道。
==================山楂樹小說的真實感首先是情景的真實,如果沒有發生過,這很難做到。如果虛構能夠創作出如此“真實”的故事,也是必定會成功的。誰規定小說不能寫得很真實?但事實恐怕會證明,“真實感”並不是你想想就可以出現,隻有親曆者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正質感。
有人會說,你靜秋雖然是小說中的人物,但你是在“後記”中說話,已經從小說中走出來了。這種亦真亦假的夢幻感覺,或許正是網絡時代對生活的一種啟發吧!======================
誰也沒有規定小說不能寫得很真實,相反寫的真實的情感和故事逼真是作者所追求的,但虛構的部分也說是真實,而且以此來要求讀者相信,你說這叫什麽問題?這不就是指鹿為馬,誰說不是馬那就是詆毀。
關鍵是作者一開始所說的完全真實,當讀者質疑故事的時候她還說:沒辦法,生活就是這樣。每個小說裏都會有真實情感或者情景的真實,發生在作者自己身上,或者作者自己看到感受到,才會有感而發寫出來。即便曆史故事,科幻故事,也都有作者對現實的感觸和感動在裏麵。你說““真實感”並不是你想想就可以出現,隻有親曆者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正質感”那麽就是說小說作者艾米是親曆那個山楂旁的故事後才寫下來的?但她說她是77年的生人,怎麽會經曆文ge那個時代呢?她也一樣寫出來了,雖然熊因的日記幫了她很大的忙,但不也是一個虛的情景加上真的感受嗎?錯就錯在她標榜是完全真實的故事和人物;錯就錯在她自大加一點的毛病;錯就錯在她想以真實做噱頭賺取人們的注意和轟動;錯就錯在她太過分地要求讀者都要讚揚,;不能質疑她;錯就錯在她想在這個現代化的文明社會裏搞一言堂和妄圖一切為她所用。
“這種亦真亦假的夢幻感覺,或許正是網絡時代對生活的一種啟發吧!”這種啟發就是:在網絡時代,什麽都可以是假的,假的完全可以說成真的,至於讀者付出的真情淚水金錢時間,抱歉,始作俑者不用負任何責任。
/>
/>
已經證明了那棵樹是假的,那個墳是沒有的,所謂的委托長方掃墓也是沒影兒的事兒。在村子裏談戀愛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已經證實他們隻呆了十天左右。這說明故事開頭和結尾都是編的。隻有中間因為隻是熊因自己的故事,所以沒人證實。隻有寄托於沒有死的老三證實了。
小說的敘事手法很單一,也沒有文采卓然的描繪,一些大白話淡如寡水,隻是因為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那裏支撐著。連故事也有一部分是假的,那還有什麽?還比國內這個大家那個著名,她想讓自己這個作品達到什麽高度才能罷休呢?
她個人說是最原則的,內心最強大,誰也駁不倒的,難道你也這樣認為?那麽你說她會向現實妥協這話什麽意思?你如果在她博客上這麽說她不刪死你才怪。內心強大大家都看到了,內心的強大來自於她不見人在幕後和她臉皮很厚,生活目的性強,應該是真的。但誰也駁不倒是真的嗎?把別人的話都刪了,不給別人話語權,她當然是駁不倒的。就像文ge中的情況一樣,那時候不就是一種聲音?/>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