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多進士進翰林院,一輩子修訂經典、史書麽。進士及第,就是進了國家高級人才庫。即使外放也是小官,還且得考查呢。比如張籍那個太常寺太祝,我也搞不清是什麽官,都說很小。後來又是被韓愈推薦進了翰林。
我覺得呢,考試就總得有個標準。就像現在領導幹部要求學曆,以大學文憑為標準,不也有人質疑當領導和英語好有什麽關係。隋唐科舉新開,還不知道八股文章呢,詩就成為很重要的一項標準,叫試帖詩。大概唐人認為詩這東西最體現才華。曆史唯物主義麽,要求那時候就考物理化學也是不合適的。試帖詩也嚴格著呢,祖詠那個“終南陰嶺秀”的故事就是說這事的,當然是批評的說。
至於行卷,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要是卷裏加帶了銀子才叫行賄。其實最有名的行卷詩還不是朱慶餘的,而是白居易的。白居易行卷於顧況,就是那首“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顧況開始看見他的名字,嘲笑說:長安米貴啊,白居怕是不易。等看完了詩,說:哦是這樣啊,那白居倒也易了。白居易後來即當過翰林開展過新樂府運動,又當過地方官修過白堤,確實是挺人才的吧。
嗬嗬不用古代,現代我也已經考取了功名。中考高考,考托考G,當年也曾七品幹部,雖然現在一介布衣。要說這些都不是功名,那顯得我也太不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