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獻給一葉香茗網友,因為看了她的 “看《斯巴達三百勇士》的隨想”,我記起那個晴朗的夏日以及參觀這個紀念場帶給我的思考。希望能比較準確地表達一下我所看到的故事的另一麵。 (told from the other side)
叫它紀念場,是硬譯,因為實在是一塊場地上,有群雕像 還有黑色的大理石石刻的。
先感受一下氣氛:
維基百科介紹說:群雕裏有19個人像,不鏽鋼材料做的。 The figures represent a squad on patrol, drawn from each branch of the armed forces; fifteen of the figures are from the U.S. Army, two are from the Marine Corps, one is a Navy Corpsman, and one is an Air Force Forward Air Observer. 這組群雕代表參展的150萬軍人。
再看個更具體的局部:
一進去,看到他們,撲麵而來的感覺就是:他們是猶疑的恐懼的,有的還似乎麵帶病容,總之不精神。這跟我想像中的戰爭紀念圖像有些不符。戰爭總是殘酷的,但這些人這個狀態仿佛就是無奈地去送死啊!
當然,這隻是我的感覺,感覺而已。但是藝術作品不就是喚起人的感覺到麽?
然後,走過一麵黑色大理石牆,
據說是真實的照片處理上去的,效果奇特,影影綽綽,很近地走在旁邊能仿佛感到鬼氣森森。。。對不起,又是主觀感覺--俺欣賞藝術呢。天生敏感,沒辦法。
接著看到刻在石頭上的韓戰傷亡統計數字:
看的時候,想起人家說的中國方麵的傷亡,具體數字記不清了,如果比較一下會有些意思。
剛剛百度了一下,找到的答案是這樣的:
中國方麵:官方數據,整個抗美援朝的兩年時間,一共有14萬中國誌願軍命喪黃泉,其中臨陣戰死11萬4千,重傷而死2萬1千,病死1萬3千,而實際的傷亡數字還沒有解密,國際上有數據說中國還包括非戰鬥運輸隊死亡13萬人(主要是後勤線被美軍飛機飽和轟炸,民夫的傷亡),因此總計死亡27萬人。依舊是保守估計。。。
見仁見智,不想多評論了。但是那種指責年輕的中國政權視生命如無物,去異國多管閑事的說法,我覺得是偏頗的。其中道理在一葉香茗網友的貼子裏說過的,我很同意。聯合國軍這樣的規模開赴東亞,應該不隻是為解李承晚之急的。
在故事的這一麵,他們說是在為自由而戰。“Freedom is not free” 也在黑色的大理石上莊嚴銘刻著。中國政權,在他們的解讀裏,是自由的敵人。就像如今的美國也列出幾個所謂邪惡國家嘛。一般地說,由人類認知方式決定的,意識形態的不同,社會製度的不同,所信仰宗教的不同等等都可能是“邪惡”的。黨同伐異,似乎是人類社會無法最終克服的天性,meme驅動著我們去為了它們廝殺。
當我最後看到那塊解說性質的石碑的時候,一切豁然開朗:上麵說,我們所紀念的這些男女,“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ry they never kne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
我明白了:自己看這些作品時候那種感覺可能正是作者希望喚起的。他們就是普通的人們,為了自由大義赴死,去保衛一個他們從不了解到國家和一個他們未曾見過的人們。
悲情,大義,是這個紀念場的主題。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