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評論劉心武的文章裏,我是把他分開看的,既小說家的劉和索隱家的劉。作為小說家,他能敏感地發現紅學(不是紅樓夢)的故事價值,他是成功的。作為考證家和研究家,他是失敗的,他提出了問題,卻解決不了,而陷入了無本源的猜測。
我評論他紅火的原因時,首先說的就是他是很有才智的小說家,其次是大眾的通俗需求,最後是紅學的困境。好了,不說他了,說你的觀點。
很獨特。曹把故事的結局,先放到讀者麵前,讓大家都知道最後是怎麽回事。很有討論的價值。關鍵是他為什麽要這麽做。是為了讓大家都了解這是個大悲劇的結局,但他又不想直接用筆寫出來?太傷感了,太難以完成了?或其它?
我在林黛玉結局的文章裏,有同樣的思考,既:曹已經明確給出了林的結局,但不寫下去,就是不想觸及到那最讓他心碎的場景,不知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想法。
等你對“殘稿”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