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麩靠夫 (視頻 + 圖文)

來源: 自做煮張 2023-05-11 12:35:1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21 bytes)

陳立說家宴能展示一個家庭來龍去脈,今天的中國,內戰結束後的和平年代裏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除了反右、文革,三線建設、上山下鄉,還有改革開放後南下淘金的時代大潮,遷徙的印記有時等不到家宴的隆重,平日裏換口味打牙祭什麽的,南來北往的味道一不留神就將一個家庭的遷徙史顯露出來。

用麵食來記錄我的遷徙史最為恰當,初始的麵條記憶是位於西安遠郊的三線大院裏,瘦小的母親用長長的擀麵杖擀製的褲帶麵,那一勺熱油澆淋在紅彤彤的辣子後,你就美美地咥;後來到了成都,騾馬市的國營飲食店裏不乏擔擔麵的濃香和海味麵的鮮湯;再後來去了上海,那一碗蔥油拌麵的驚豔,滿碗紅油卻沒有一絲辣意的辣肉麵有那麽點兒意思,吳越人家大排澆頭和湯麵分離端上來的蘇式麵吃得精細……

除了麵條,各地的麵食製作也透著濃濃的地域特色,陝西的饃、四川的抄手、餃子,江南的生煎、餛飩、小籠、鍋貼,經濟越發達的地區麵食吃得極為精致。別的地區吃麵,不是在和麵上下功夫,就是在餡料上做文章,偏偏到了上海,麵粉是拆開來吃,洗出來的麵筋經曆蒸製,成了一種叫烤麩的原料,經曆油炸紅燒後,又成了一道菜。朋友說“烤麩”的取名在上海話裏有“靠夫”的諧音,早年間烤麩端上桌,多少有些暗指女人的後半生有所依靠的期許,隻是作為中國女性意識最早啟蒙的城市,“靠夫”的諧音漸漸淪為餐桌上的方言典故,有沒有可以依靠的男人沒那麽重要,烤麩好吃才是關鍵。

在本幫菜的餐館裏第一次吃到烤麩,就被這小東西迷住了,別看隻不起眼地藏在其他三種食材之間,這海綿狀的小方塊卻能讓人鮮得掉眉毛。我於是打探它的做法,同事說燒燒好了。偏金牛座對於美食的執著是娘胎裏帶來的特質,直到遇到一位廚師,點破烤麩和麵筋前世今生的關聯,才恍然大悟。出國後終於找到了不用洗麵粉就能做麵筋的發自,自己動手,烤麩自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