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是不太正確的翻譯,現在的叫法是演化論
生物演化的一個規律是器官漸變,根據環境需要各種已有的器官逐漸變化成不同的樣子,而很少憑空突變。例如人的前肢是魚的胸鰭逐漸演化而成的,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從脊索動物開始,開始隻是一根神經,因為進食和導航的需要,前麵的眼睛獲取信息量非常大,就需要很多的神經,離眼睛近的神經大量增殖後就變成了神經節,逐漸演化成大腦。像文昌魚這樣的流線體,眼睛不得不生在頭部,因此後來演化出來的動物眼睛也都在頭部了。
比起來,原始一些的動物的處理器則是分布式的。比如昆蟲。大家都知道蟑螂腦袋掉了還可以活很久。其實就算人也是,肚子裏也有一個獨立的“處理器”,不受大腦控製,因此高位截癱的人腸胃仍然可以自動運轉。
神經傳到是用化學和電信號接力的,速度每秒幾米到一百米。這樣的速度像恐龍一類就太遲鈍了。因此恐龍身體裏的神經節高度發達,可以說是另外一個腦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腦在頭裏麵是最安全的,看到危險後可以以最快速度躲避。
從運動理學角度來說,頭部是最安全的,力矩最長,運動範圍最大,速度也最快。身體那麽大塊,很容易受到攻擊,而且也不好躲。不信讓人用個球砸你,你看是腦袋躲得快還是肚子躲得快
提到仿生學,最近越來越熱的大規模並行運算,雲技術,多核技術,終於使計算機像生物腦的方向靠攏了。大腦的神經速度運算很低的,靠的就是大量並行運算實現的複雜功能。相信我們實現跟人腦相媲美的真正的人工智能不會太久了。以前一直不能實現AI,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局限在馮諾依曼架構。腦子可不分什麽內存外存之類的東西。未來的電腦,應該至少上百萬內核的,每個核都帶自己的多級高速緩存和永久內存,雖然容量都很小,連接方式也不是一條共享總線,而是動態連接的並行交錯網絡,可能類似Internet的組織方式。輸入輸出係統也要智能化,他們本身就有一定規模的信號預處理和記憶編碼處理器。要知道,人之所以會騎車彈琴,不是僅僅靠小腦記憶的,肌肉和脊椎神經也都有記憶功能,這才能使得全身肌肉骨骼迅速協調。這樣的架構天生就為人工神經網絡算法設計的,到時的編程算法不是現在這樣通用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而是定製優化專用算法,自編程甚至自重組電路的算法
演化論的解釋是從脊索動物開始的
所有跟帖:
• 是的,人體還分布著無數的當地處理器,還是需要一個中央 -fitwxc- ♂ (1004 bytes) () 03/08/2010 postreply 16: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