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天大往事: ((第四十章) 用物理學和數學分析求不得苦

來源: 濱海愚人 2021-12-18 04:34: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70 bytes)

90後天大往事第四十章 用物理學和數學分析求不得苦

其實,我們在校期間,聽說過幾次自殺事件,有的是為情所困,有的是因為精神苦悶、人生沒有方向。我聽說那些令人扼腕歎息的事後,也曾在震驚之餘思考過生與死的問題。

其實“活”,有時候隻是因為麻木,“死”,有時候隻是因為逃避。

逃避什麽呢?逃避人生的痛苦,包括麻木地活的痛苦。

佛教說人生有三大苦:愛別離,怨僧會,求不得。就是說,喜愛的,偏偏要別離;怨恨的,偏偏相聚;寤寐思之的,偏偏求之不得。細想去,佛說人生主要的這三大痛苦,都是精神層麵的原因。沒說生活差、沒工作、沒房子、忍饑挨餓苦。這也符合我聽說的那些學生自殺的情況。

帶著三大苦、沒有夢想、沒有自我、沒有愛和同情地活著,的確令人痛苦,但死絕不是對這種痛苦的改進。人死如燈滅,沒有了就是沒有了。認識不認識的人,頂多搖頭歎息,然後繼續自己的生活,可一個人從嬰兒長到20多歲,父母付出了多少辛苦?寄托了多少希望?為自己追求得不到的東西死了,給自己的親人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悲哀,實在是罪莫大焉。

要知道,所有勉強求來東西,不論是感情還是名利,為了保留住它,人們都將在持有之後付出更大的代價,以使彼此能夠相配。這個過程是個能量的消耗過程。

以一個人追求自己單相思的對象(也許是人,也許是一個工作、一個機會)為例,用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下,你會看得更清楚。

你是一個係統,單相思的對象是你的主要環境。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

係統的內能增量ΔU=Q-W

Q為在追求的過程中係統從環境所吸收的熱量;W為在此過程中係統對環境所做的功。

因為你追求的是跟你沒看對眼的單相思對象,你為了求得她的青睞,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改造自己,這就是你對環境所做的功W;而她對你百般挑剔或者冷若冰霜,不斷從你這個吸收熱量,打擊你的自信與熱忱,就是說Q成了負值。

久而久之,你這個係統的內能增量越來越負,也就是說內能不斷減少,熵值不斷減少。這個熵值的減少的過程用統計熱力學解釋就是,你能做出的選擇越來越少。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你付出的努力,逐漸能與你的追求對象達到能量的平衡,那你就活下來了。如果不幸在到達平衡之前,你的能量耗盡了,那你就相當於被一個黑洞吞噬和毀滅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所說的災殃,就是這個災殃。

所以在求之不得的時候,能意識到自己目前與目標對象能量不匹配,是重要的環節。

人生能有幾回搏,不要隨便放手,也必須懂得什麽時候要及時放手。當感覺自己精疲力盡、力不從心時,務必跳出來反省一下,是不是你們兩個係統在當下就不應該有交集,愉快地放手,調整方向,為下一個目標積蓄力量,而不是自憐自歎,認為自己人生從此完結,沒有意義了,並且對他人的“得到”產生羨慕嫉妒恨等一係列負麵情緒。換個思路,你應該知道這種“得不到”,“塞翁失馬”,其實拯救了未來的自己,避免你從此開啟不斷被消耗的可悲狀態。

說完持有的狀態對人的影響,再加上時間維度分析一下。人生仿佛是在海上航行,有風平浪靜時,有暴風驟雨時,但記住,與航海的區別在於,人生是一場永遠不會沉船的海上航行,航行的路線就是時間軸,你的任務就是經曆這一切,允許時間流逝,然後抵達終點。在最痛苦的時刻,保持“這一刻終將過去”的信念就可以了。夢想、愛和同情,總會在時間軸上展開,屬於自己的親人、孩子、事業,正在未來時刻含笑等待。這時候痛苦不再是包袱,而成為人生的財富。

不管是我這個學霸的粗劣數理的推斷還是哲人名言,結論就是,人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看得太重,因為那樣容易陷在自怨自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記住常常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從社會和整體的坐標看一下自己的處境和狀態。多想想:“哦,一個剛脫離父母、還沒找好自己人生定位的青年,一個頭腦健全、麵對未來無限可能的人,這點痛苦太微不足道了,一時失意算什麽?不試幾次,哪知道哪條路、哪個人是自己的”?才是智慧的做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