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情況很多,比較複雜

來源: 吃與活 2019-02-17 07:12: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319 bytes)
 [dào hà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裏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即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曆史來源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 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曆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
盜汗
 

臨床表現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 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
 

病因病機

 
1、腎陰虛:虛則陽盛,虛 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肌表不密,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迫津外泄則汗。醒則氣固於表,玄府密閉而汗止陰。
2、結核病
 

輕重分型

 
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 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 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 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幹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 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躁,汗後口幹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幹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性質劃分

 

生理性盜汗

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 多,機體內的各髒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病理性盜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喂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 特點。除此還有,麵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小兒盜汗

 
小兒出現盜汗,首先要及時 查明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對於生理性盜汗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而是采取相應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導致高熱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動量過大,或飽餐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夜間出汗,就應該對小兒睡前的活動量和進食量給予控製,這樣也有利於睡眠和控製小兒肥胖,有益於小兒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兒的夜間大汗,是由於室溫過高,或是蓋的被子過厚所致。冬季臥室溫度以24℃~28℃為宜;被子的厚薄應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一般說來,若家長注意到上述幾種容易引起產熱增多的誘因,並給予克服,出現盜汗的機會會自然減少。即使小兒偶爾有一二次大盜汗,也不必過分擔心,盜汗所丟失的主要是水份和鹽份,通過每日的合理飲食是完全可以補充的。補鈣和補維生素D必須同時補,維生素D是鈣離子被人體吸收的載體,沒有維生素D再多的鈣也不吸收,鈣之緣片內含維生素D,使人體對鈣離子吸收能成倍增加。
對於病理性盜汗的小兒,應針對病因 進行治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磷、維生素D等,並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多接觸日光,包括戶外光線及反射的光線。可在戶外活動,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2)大力提倡母奶喂養。
(3)早產兒雙胎,經常腹 瀉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兒應注意加用維生素D。
(4)北方農村或寒冷的地區要按計劃地采取“夏天曬太陽,冬天吃D劑”的預防佝僂病措施。
對於結核病引起的盜汗,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結核治療。
 

小兒盜汗的護理

 
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盜汗,護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兒盜汗以後,要及時用幹毛巾擦幹皮膚,及時換衣服,要動作輕快,避免小兒受涼感 冒。注意及時補充水份和鹽份。可以補充口服補液鹽,簡稱“ORS”,或白開水加點食鹽、糖,可以促進水和鹽的吸收。被褥也要經常晾曬,日光的作用不僅在於加熱幹燥,還有消毒殺菌的作用。此外,對易於盜汗的小兒,應進行有計劃的體質鍛煉,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體質增強了,盜汗隨之而止,這將勝過大量藥物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腎主五液,入 心為汗。由於房事不節,房勞過度,亡血失精,或久病傷陰,素體陰虛,腎液不足,虛火內生,迫津外泄故潮熱盜汗,虛煩少寐,頭昏耳鳴,舌紅少苔,脈細等。《醫宗必讀》雲:“腎陰衰不能內營而退藏,則內傷而盜汗。”當此之時,治宜滋陰降火。
盜汗鉤玄
緣起
恰逢《中醫藥文獻檢索》課程結課,老 師令學生各準備綜述一篇。思來想去,無處下筆,忽念平素侍診抄方之際,遇盜汗之病人恒多,雖曰小病,卻令人為之頗感苦惱,何不以此為題一試。
之後試著百度了一下“盜汗”,發現有很多盜汗的病人在網上提問求助,回答是有,但分型不明,易使不懂中醫的病人犯“虛虛實實”之過,非但無益, 反而增害。且求助者甚多,一個回答,瀏覽者達上萬,一篇文章,下載者達上千。作為一位中醫學子,麵對如此情況,覺得有必要寫篇相對明白的文章,希望寫好後放到網上,會收些許裨益。
文章先從專業內容著手,之後試著通俗化,易操作化,希望廣大網民能夠看明白,不好的話,希望前輩及已工作的中醫師看到後不要拍磚。
簡述概念,略說諸家
盜汗,《黃帝內經》曰“寢汗”, 通俗而言,是指人入睡後出汗,睡醒後汗止的情況。《明醫指掌·自汗盜汗心汗證》雲:“盜汗者,睡而出,覺而收,如寇盜然,故以名之”。
盜汗多歸於陰虛,如《醫學心悟·自汗盜汗》:“其盜汗症,傷寒邪客少陽則有之,外此悉數陰虛”。又《醫學正傳·汗證》:“盜汗者,寢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知,屬陰虛,營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補陽調衛,盜汗宜補陰降火。”但,盜汗又非全是陰虛,如張景 嶽《景嶽全書·汗證》曾說: “ 不得謂盜汗必屬陰虛也”,“盜汗亦多陽虛也”。《丹溪心法》雲:“盜汗屬血虛”。王清任之《醫林改錯》中有謂:“竟有用補氣、固表、滋陰、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盜汗,用血府逐瘀湯。”補充了針對血瘀所致自汗、盜汗的治療方藥。而又有脾胃濕熱、痰熱蘊肺,肝經濕熱等原因。所以,如果辨證不準,很易錯治。
醫案兩則,聊表反正
陰虛型盜汗案 薑春華《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祝某,男,58歲。十多年來,每夜盜汗,身體強壯,麵赤唇絳,脈數,相火易動,陽常舉。當歸9g 熟地黃30g 生地黃15g 黃柏9g 黃芩9g 黃連1.5g 玄參9g 7劑。二診:前方服一劑盜汗即止,有咳嗽痰多,前方 加黃芪9g 玄參9g 7劑。三診:閱讀流淚,麵仍紅,因過度疲勞,盜汗1次。當歸9g 熟地黃30g 生地黃15g 白芍9g 黃芩9g 黃芪9g 黃連1.5g 牡蠣15g 望江南9g 黃柏9g,7劑後汗止停診。
2.陽虛盜汗 曹穎甫《經方實驗錄》
季左。十月十二日,夜寢喜盜汗,脈 陽浮陰弱,宜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川桂枝四錢,生白芍 三錢,生甘草一錢,龍骨四錢,左牡蠣一兩,生薑八片,紅棗十二枚。
1案,祝某,盜汗、麵赤、唇絳,故屬陰虛火旺,方用當歸六黃湯加減,後又加生黃芪、玄參以助益氣養陰之功,藥證相符,三診而愈。
2案,本案為虛勞盜汗,陽脈浮,陰脈弱,夜而汗出,為陽虛不能顧護陰液之故,方用桂枝加龍骨牡蠣。
上述兩則醫案,一是陰虛盜汗,一為陽 虛盜汗,病因不同,治法不同,若1案用2法,抑或2用1方,必定無效。
在這,我試著用通俗的話語說話上述兩則醫案的病機,以使網友有個大略的明白。
1案,中醫診斷為陰虛火旺,中醫認為,人體為陰陽兩部分組成,相互製約著,就像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彼此都不敢妄為。如果一個人的陰不足,那麽的話,就不能製約著陽,好似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時美國的力量就顯得很強大了,就會亢盛,就會耀武揚威、胡作非為,自從冷戰結束,美國在全世界發動了十多次重大的軍事侵略行動,這還不包括許多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或是1990年代末期在伊拉克的每日轟炸,那麽,如果想讓美國老實點,就必須某個國家發展到足夠強 大。那麽,如果想讓火不那麽亢盛,就要扶持陰,采用滋陰瀉火的方法。
2案,用桂枝加龍骨牡蠣,助表調和陰陽。《內黃帝徑》:“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這與1案不同,主要是因為衛陽不足,陰陽 失諧。做個通俗的比喻,氣陽就像鍋蓋,如果是完好的,那麽鍋裏的水蒸氣就會適當的出來,但如果鍋蓋質量不好,破了很多的窟窿,那麽水蒸氣就會不受控製,大量大量的出來。對於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把鍋蓋修好。《內經·指針要大論》說“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所以,對於人體,衛陽虛弱,陰陽失諧,就要益氣陽,調陰陽。
論文粗摘
1. 肝經鬱火案
《周仲瑛教授辨治盜汗經驗舉隅 》 周奎龍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210046 《新中醫》2012 年6 月第44卷第6 期
許某,女,56 歲。近日來 夜寐盜汗,汗出濕衣,
自覺烘熱,心煩易怒,性情急躁,口幹口苦,舌偏紅、苔薄
黃,脈細弦。周教授辨為盜汗,證屬肝經鬱火內蒸,營陰外
泄。治擬清泄肝經鬱火 ,和營斂陰。
處方:桑葉、牡丹皮、梔子、夏枯草、玄參、癟桃幹各10g,生地黃、白薇各12g,煆牡蠣(先煎)25g,糯稻根15g,龍膽草3g。每天1 劑,水煎服。服藥4 劑,盜汗即止。
按:患者為肝經鬱火逼液外泄,故用桑葉、牡丹皮、梔子、龍膽草清泄肝經鬱火;肝為剛髒,體陰而用陽,汗出可致陰傷,故用生地黃 、玄參滋陰柔肝,又可防梔子、龍膽草苦寒傷陰;另配煆牡蠣、癟桃幹、糯稻根固表止汗;白薇清泄鬱熱。
2. 邪熱內鬱,表裏不和案
《盜汗醫案三則》劉建軍,孫向黨( 遼寧省大石橋市中心醫院,遼寧大石橋115100 《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 0 1 1年第25 卷第6 期
楊某,男,32 歲。2009 年12 月15 日初診。盜汗半年,加重1 個月。該患5 年前患外感後遺有下利一證,時輕時重,重時大便每日4 ~6 次,裏急,便質稀溏而夾雜粘液,並伴周身散發紅色米粒大丘疹而瘙癢。經抗生素治療能改善症狀而不能根治。 近半年來又添盜汗一證,初起並未重視,然症狀逐漸加重,夜寐汗出如洗,色黃染衣,需每天更換睡衣及被褥,且漸覺體力不支,易患外感。觀其舌質暗紅,苔黃略膩,診其脈數略細。此乃邪熱內鬱,表裏不和,營陰外泄。治以清裏熱,解表邪,和陰陽,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葛根芩連湯桂枝湯加減。
藥用炙麻黃5g,連翹10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葛根20g,黃連10g,黃芩10g,桂枝15g,白芍15g,白術15g,防風15g,薏苡仁3 0g,肉豆蔻10g,炙甘草10g。3 劑,水煎服,日1劑。二診: 服上方後,下利止,大便成形,日2 次。周身皮疹未見新發,但盜汗減輕不明顯。藥已中病,仍以上方加黃芪30g,煆龍牡各30g,以益氣固表止汗。5 劑水煎服,日1 劑。三診: 服上方後盜汗明顯減輕,已無需每天更換衣被,大便正常,日1 次,皮疹已愈,體力有增,囑按原方再進5 劑,以鞏固療效。半年後隨訪,病已痊愈,體力較前明顯增強,很少外感。
按:“有是證,用是藥”。本案下利,脈數,因外感而起,乃葛根芩連湯證; 汗出色黃染衣,又現周身皮膚紅色丘疹,雖未見身黃,然與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之理同。故本案病因病機為外邪入裏化熱,邪熱內鬱,表裏不和,日久而致陰陽失和,營衛不調 ,營陰外泄。是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葛根芩連湯清裏熱、解表邪。再以桂枝湯調營衛,屏風散益氣固表,煆龍牡澀陰斂陽而止汗,薏苡仁、肉豆蔻健脾、利濕、澀腸和理氣。
3. 陰虛火旺案
《盜汗辨治心得》 官毅光澤縣中醫院,福建光澤 《遼寧中醫學晚學報》 第5 卷第3期 2 0 0 3 年8 月
腎主五液, 入心為汗。由於房室不節, 煩勞過度, 亡血失精, 或久病傷陰, 素體陰虛, 腎液不足, 虛火內生, 迫津外泄而現潮熱盜汗, 虛煩少寐, 頭昏耳鳴, 舌紅少苔, 脈細等象。(醫宗.必讀》說: “ 腎陰衰不能內營而退藏, 則內傷而盜汗” 。當此之時, 治宜滋陰降火, 用當歸六黃湯或保陰煎(生地黃、熟地黃、白芍、山藥、續斷、黃琴、黃柏、甘草)加減治療, 可期汗止。
鄭某, 男,43 歲。19 9 年5 月初診。麵色不華, 兩額略紅, 口渴, 每夜盜汗如洗, 心煩易怒。原有肺結核病史,今已鈣化, 納差, 舌紅無苔, 脈細數, 此屬陰虛火旺之盜汗, 用當歸六黃湯加緞牡礪、浮小麥, 水煎服, 5 劑後汗止, 餘證亦減。方中生地黃、熟地黃、當歸滋陰養血; 三黃苦寒清熱, 瀉火暖陰; 黃蔑固表; 緞牡蝠、浮小麥固澀斂汗。
4.補養心脾法 出處同3
心主血, 脾統血, 汗為心之液, 血汗同源。思慮勞心過度, 營血陰耗, 或脾胃素弱, 水穀精微化生營血不足, 血不養心, 神氣浮越, 心液不藏而外 泄則盜汗, 並見心悸少寐, 麵色不華, 氣短神疲, 頭目眩暈等症。(丹溪心法) 說: “ 盜汗屬血虛” , 治宜補血健脾養心, 用歸脾湯加減調治有顯效。
連某, 女, 4 5 歲。2 0 0 2 年1 0 月初診。常失眠、心悸、氣短、神疲、納差、眼皮下垂、頭昏耳鳴。近半個月來, 寢則盜汗, 床單墊被常需 烘烤, 舌淡紅邊有齒痕. 月經量少色淡, 此屬血虛盜汗。擬歸脾湯加鍛牡礪、五味子, 重用黃蔑,服藥5 劑, 汗減半, 續服10 劑而愈。
5.濕阻盜汗
《中醫藥對濕阻盜汗的治療體會》 吉運磊 張播河北省巨鹿縣醫院 巨鹿 《河北中醫》2004年8月第26卷第8期
李某, 男, 42 歲, 農民。2002- 06- 20 就診。盜汗、自汗3 年餘, 已服中藥100 餘劑, 迄今未瘥。頭重如裹,肢體困倦, 納呆口膩, 陰頭寒。舌苔薄白膩、 質淡, 脈濡緩。證屬濕阻陽虛, 用化濕運中溫陽法治之。
處方:炒蒼術15 g,陳皮12 g,茯苓12 g,厚樸10 g,澤瀉12 g,白豆蔻仁5 g,生薏苡仁24 g,製半夏12 g,補骨脂12 g ,牡蠣20 g。水煎服,日1劑。上方服畢7 劑,盜汗即大減, 醒後但頭額汗出,內衣不濕;頭重如裹、肢體困倦、納呆口膩及自汗等症狀亦俱減輕;惟陰頭仍寒,脈、舌如上,再予原法治之, 上方加菟絲子12 g、杜仲10 g。又服完7 劑, 盜汗、自汗俱止, 諸症均解除
體會: 治療時應用化濕運中法 ,目的在於除邪祛濕, 使中焦運化功能正常, 升降適度, 脾氣方可來複, 則衛氣生成充足。衛氣充足, 司開合的功能正常, 則盜汗( 或自汗) 自無。方中牡蠣是治本的同時, 適當用止汗藥, 采取標本同治。由此可知, 盜汗不獨陰虛, 脾虛濕阻亦有之。
6. 瘀血盜汗
《桃紅四物湯治療人流術後盜汗1例》《江蘇中醫藥》2009年3期
程某,女,32歲,已婚.2008年4月24日診. 患者於2008年1月意外懷孕,因工作原因於2008年2月20日做人流手術.術後1周出現盜汗,衣被濕透,影響睡眠,考慮乃 術後體虛引起,遂自行以黃芪、浮小麥、糯稻根煨母雞食用1周未效。方投桃紅四物湯,後遂愈。
7.小兒脾虛衛弱盜汗
《 江蘇中醫藥》 2011年3期《健脾丸合牡蠣散加減治療小兒盜汗20例》張雷英
筆者自2004年以來,采用健脾丸合牡蠣散加減治療小兒盜汗,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本組共20例均來自本院門診,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 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小兒盜汗的診斷標準.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最大10歲,最小3歲.主要表現為寐時汗出,以頭麵、頸項、背部出汗為主,汗出黏膩,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納差,口幹、口臭,腹脹,大便幹結,舌苔厚膩等症狀,並排除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 健脾斂汗,收效良好。
以上列舉的論文,是從知網和萬方下載的,其目的並不是為了顯示本文的專業性,而在於說明:盜汗如果細分,情況很多。那麽,網友便會反問“既然如此,那麽你的這篇文章不全是廢話嗎?”,接下來,我試著嚐試吐槽,盡量讓各位讀者覺得,讀了此篇,略有收獲。
治法方藥排行榜及使用說明
通過上麵的廢話,我們了解到, 盜汗的治療藥分不同情況,我們又知道,盜汗的中醫證型太多,部分專業專業人員尚且時有出錯,對於廣大網友就更為困難了。下麵,筆者試著從不同類型臨床發生率之高低、各治法方藥適應症之大小、倘若不對症危害之有無這幾個方麵,綜合分析,得出先後,如同電影裏麵常見的1號方案、2號方案、3號方案。計劃以1號方案行動,若情況有變,就按2號方案行動,類推。那麽這裏的情況有變指的是什麽呢?就是“獨處藏奸”,我會在每個治法方藥後麵詳細強調,就是說,本來你應該選擇1號方案,但對照內容,發現自己有好幾點情況與我所強調的一致,那麽就說明情況有變,該行2號方案,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本文旨在通過些許篇幅,可以盡量把複雜的情況說的明白些,然中醫藥知識博大精深,且筆者學疏才淺,倘若勾選不得,亦請各位莫怪,隻作拋磚引玉。
Top1 益氣固表兼調營衛(青中年男子多為此方)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棗4枚黃芪10g 白術10g 鹿銜草15g 生龍骨20g 生牡蠣20g 附片3g 浮小麥20g
《金貴要略》曰:“男子平人,脈虛 弱細微者,喜盜汗也。”尤在涇《金貴要略心典》中說“平人,不病之人也。脈虛弱微細,則陰陽俱不足矣。陽不足者不能固,陰不足者不能收,是其人必善盜汗。”
這個方子,為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合玉屏風散,針對的情況為,大多沒有其他伴隨症狀,沒有其他什麽不舒服的,就是容易盜汗,也許會有較他人容易感冒的情況。這個方子以益氣固表,調和營衛為主,方子藥物劑量不大,藥物大都平緩,不管男女老少,都可試服,可以先買三劑,每天一劑,效佳再續數劑鞏固。
強調:凡有大便秘結、口幹口渴、舌紅少苔、陣陣烘熱、大便稀爛腥臭、小便色黃尿騷異常、舌苔厚膩等均不適合服用。且看top2.
Top2滋陰潛陽 (更年期婦女多為此方)
生龍骨30 生牡蠣30 醋龜板30g 旱蓮草20g 黃柏8g 知母8g 玄參15g 生地15g 酸棗仁20g 糯稻根20g 白薇10g 附片3g 桑葉10g 五味子10g
此法主要為滋陰,佐以潛陽,基 本適合絕大多數陰虛盜汗之症。適用於平素感覺烘熱,舌紅瘦少苔,口渴口幹,可能小便黃色較深。談到陰虛盜汗,絕大多數醫家想到的當歸六黃湯,清代程國彰在《醫學心悟》中說:“古方用當歸六黃湯,藥味過涼,不宜於陰虛之人,陰已虛而更傷其陽,豈能無損?”講的很有道理,中醫有言“小病調氣血,大病調陰陽”,故凡看待病情,易從大處著手。本方益陰為主,不忘扶陽潛陽,陰虛必及陽,陰陽調和,其證必愈。此方用藥不至寒涼,照顧陰陽,用藥小心,可以說,凡是陰虛盜汗而不摻雜痰熱、瘀血等其他問題者,必有偉效,可以先試五副,消良再資鞏固。
強調:如果咳嗽痰多,或者舌苔厚膩等,則不適合了。
Top3 化濕暢中
炒蒼術10 g, 陳皮6 g, 茯苓12 g, 製半夏10 g, 杏仁10 g, 生薏苡仁24 g , 白豆蔻仁5 g, 佩蘭12 g, 川貝母12 g , 桑白皮10g, 生牡蠣20 g, 澤瀉9 g ,桔梗9g,黃連3g。
本方化濕暢中,治療因中焦脾胃濕濁而引起盜汗。表現為平時胃口不好,容易腹脹,突出的表現就是舌苔很厚膩。用藥照顧上中下三焦,用藥平和,可以五副試服,效良再續。
強調:如果是哮喘、慢支、長期咳嗽這些病,並伴有痰多舌苔黃等症狀,則此方就不再適合了。
下麵的部分則針對特定群體:
Top4 化痰滋肺
葶藶子6g 桃仁10g 瓜蔞皮10g 桑白皮10g 魚腥草15g 冬瓜子20g 蘆根15g 生石膏10g 竹茹15g 枇杷葉15g 川貝6g 地骨皮20g 浮小麥20g 太子參8g 麥冬8g
這個方子針對隻是這些哮喘、慢支、長期咳嗽這些病,並伴有痰多舌苔黃等症狀的患者長期盜汗的,在臨床上很多見,其他症狀不顯,反倒是盜汗 最令他們困惑。此謂“壯火食氣”也,痰熱一日不去,則肺日日受其克伐,氣陰兩傷,肺無力主皮毛,則盜汗不去,必“先其其所主而伏其所因”,若隻是腳痛醫腳,必铩羽而歸。
Top5 小兒盜汗
小兒盜汗大多數為脾胃不好、衛陽不固為多,表現為平時胃口不好,也可能經常感冒。
太子參10g 白術10g 雞內金10g 山藥10g 穀芽10 麥芽10g 茯苓9g 浮小麥20g 牡蠣20g 烏梅10g 炙甘草6g 陳皮10g
此方藥味不苦且氣味不濃, 適合小兒服用。以調脾健食,再加固澀斂汗,一般容易收效。
疾病排除:
建議網友在醫院檢查排除一些疾病
結核 糖尿病等
總結:
上文用些許篇幅,大致介紹了盜汗 的病因、分型等,也試著為網友指點點滴,希望有些用,因為時間較緊且筆者水平實在有限,自我也不是很滿意,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另外,本來打算分型把食療方也列入,可實在來不及了,先如此,以後抽時間寫好再發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