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具體,就是比胰腺的概念再廣一些

來源: shiranle 2018-03-06 16:40:1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850 bytes)

搜來是這麽解釋:

 

脾在五髒中是一個極受重視的內髒,這主要取決於脾的主運化的生理功能。由於脾主運化水穀精微,是人體攝取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這些營養物質是化生氣血津液的物質原料),從而確立了脾為後天之本的特殊地位。然而,由於脾主運化的生理活動是在胃主受納腐熟的基礎上進行的,脾與胃都參與了人體的消化吸收,故曆來常把脾與胃合論,而稱脾胃同為後天之本。為了更深入地研究脾胃的功能並使之運用於臨床,曆史上甚至出現了“脾胃學說”這樣的專門理論,其代表人物是金元時代的李杲(東垣)。李東垣在其所著《脾胃論》中反複強調脾胃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極端重要性,並力倡補脾胃,從而被稱為“補土派”、“脾胃論派”。本節討論的重點是脾,但事實上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對胃的敘述。
.脾的解剖 

近來對脾的解剖位置及形態,基本上是避而不談,至多說一句“脾位於腹中”。其原因在於,心主血、肺主氣、肝主藏血、腎主水等,都與現代解剖學上的同名器官的功能相符,而唯獨脾則不然。中醫藏象學認為脾主運化,即主管消化吸收,而現代解剖學上的“脾”隻是一個淋巴器官,主消化吸收的器官乃是胃腸,所以就覺得對不上號了。但從古典文獻看,脾的解剖又是確實存在的。脾不僅有其具體的位置,還有重量、大小、色澤等記載。 

《難經·四十二難》雲:“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髒,主藏意。”清以來不少人從“散膏”猜想此即胰。考現代解剖發現,胰藏胃之左後方,與《素問·太陰陽明論》所說“脾與胃以膜相連”相符。《圖書編》說:“脾者,土官也,掩太倉,在臍上三寸。”《類經圖翼》認為脾“形如刀鐮,與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刀鐮”的描繪與“胰”極相近似。 

關於脾的色澤,《醫貫》、《圖書編》皆雲脾之色如“馬肝赤紫”,大抵符合“胰”之顏色。至今俗稱**胰為“血脾”,可資一證。然《內經》據五行學說,認為脾色黃,《三才圖會》亦附和說:“脾……色如縞映黃。”其實此處“脾色黃”並非是其“形色”,而是脾之“氣色”。如雲:“腎色黑”亦然。 

“胰”在現代認識中,它是一個具分泌機能的腺體,故稱“胰腺”。其外分泌功能主要是產生多種消化酶,通過管道排入小腸,參與消化,與脾主運化功能相一致。存在於胰腺組織中的一些內分泌小島,即是“胰島”,分泌胰島素等物質,參與人體能量代謝,與《難經》所說“溫五髒”相似。現行教科書認為,脾的運化功能是在小腸內進行的,這與胰產生各種消化酶排入小腸中參與消化吸收相符合。 

根據上述討論,我們可以認為,脾在解剖上與現代醫學所稱之“胰腺”是相關的,但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脾的概念應比“胰腺”更大。比如侯燦等人認為中醫學中的脾還應包括現代解剖學的“脾”,解剖上的脾和胰都屬於中醫藏象之脾。當然,脾的概念本來就應大於解剖概念。諸如脾主統血、主運化水液等,就不是單純的形態結構所能概括得了的。

所有跟帖: 

中醫五髒的實體脾就是胰腺,比胰腺的概念再廣一些 。終於明白了!!! -lawattaction- 給 lawattacti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6/2018 postreply 17:20:17

難得糊塗!差不多就行了。咱們move on 吧! -lawattaction- 給 lawattacti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6/2018 postreply 17:48:5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