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思考並實踐一個更係統的投資策略,就是把股票、看漲期權(Call / LEAPS/2x)和賣出看跌期權(Put)結合起來,用多層結構實現既能防守、又能進攻的投資組合。我已經在 TSLA、Circle、COIN 和 HOOD 上試過,整體效果不錯,收益和風險控製都比單一持倉要好。
我的思路大致如下:
第一步:建立長期底倉 (約 60%~70%)
先買入部分股票,作為長期持倉。這部分倉位是整個組合的防守核心,可以長期持有(long hold),享受複利增長的力量。
不需要頻繁操作,也沒有短期資本利得稅的負擔。優秀企業的長期成長本身就是一種複利過程,讓時間成為投資的朋友。
第二步:利用看漲期權放大收益 (約 20%~25%)
在底倉的基礎上,用期權來增強彈性。我在不同標的上采用了不同策略:
在 INTC 上,我買了長期看漲期權(LEAPS Call),看好它未來幾年的 芯片發展潛力;
在 TSLA 上,我通過 TSLL(特斯拉杠杆 ETF)增加了多頭敞口,用較小的資金放大收益;
在 Circle 上,我買了短期 Call,偏向於利用波動性博取快收益。
這種做法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本金投入的情況下,抓住潛在的上漲空間,同時保留靈活性。
第三步:賣出看跌期權(收益增強與低價建倉)(約 10%~15%)
在防守與進攻之外,再加上現金流策略: 賣出看跌期權(Put)。這樣做有兩個可能的結果:
如果股價下跌觸發行權,就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股票,相當於“打折建倉”;
如果股價沒有跌到行權價,就能直接拿到權利金,等於獲得一筆額外收益。
也就是說,賣出 Put 不僅能帶來穩定現金流,還可能幫我們以理想價位獲得優質股票。最近我在 HOOD/COIN/TESLA/NVDA/CIRCLE上就這樣操作,整體風險可控,收益穩定。
關鍵點:賣出看跌期權雖然名義價值大(notional value高),但實際上我隻需要占用大約20%的期權價值作為保證金。
這意味著,用較少的資金就能控製較大倉位,提高資金利用率。比如一份$10,000名義價值的Put,隻需$2,000左右的實際占用,就能穩定賺取權利金。
因此,這一層雖然標注為“10%~15%的資金”,但實際杠杆作用接近50%~75%的名義價值,可以靈活應對不同市場環境。
這個策略的核心邏輯很清晰:
- 股票部分是長期持有享受複利增長;
- 看漲期權部分是進攻工具,用較小投入博取更高潛在收益;
- 賣出看跌期權則既能創造現金流,又能讓我們低價吸納優質標的。
雖然期權部分的收益需要繳稅,但隻要整體回報率夠高,那點“稅痛”也算值得。
投資的本質是平衡風險與收益,通過組合策略、耐心持有、讓時間為你工作,比頻繁短線操作更穩健、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