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房利美與房地美(Fannie Mae & Freddie Mac)總結(截至 2025 年)

1. 公司與政府關係

  • 地位:美國住房金融體係核心,承擔約 90% 房貸,資產組合超 12 萬億美元。

  • 2008 金融危機:因次貸虧損被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接管,雖業務現金流可覆蓋虧損,但市場崩潰導致保守接管。

  • 財政部支持

    • 向財政部借入 1870 億美元,換取優先股。

    • 財政部持有 1940 億美元優先股 + 1620 億美元清算優先權,合計 3560 億美元

    • 財政部還持有約 80% 普通股認股權證,未來可能嚴重稀釋現有股東。

2. 財務狀況

  • 盈利恢複:2012 至今累計淨利 4100 億美元;2024 年稅後淨利 280 億美元

  • 已償還資金:已向財政部支付本金和紅利 2970 億美元,超額償付。

  • 資本積累:2019 年後留存收益至 2025 年 Q1 達 1470 億美元,但距離退出接管所需的 ~4770–5360 億美元資本 仍有缺口。

  • 評價:盈利強勁,但資本不足仍是瓶頸。

3. 股權與股價

  • 股權結構:財政部控製約 80%;其餘 20% 在共同基金、散戶和對衝基金(如 Ackman 的 Pershing Square,成本價 ~2 美元)。

  • 股價波動:2025 年 9 月房利美 ~12.75 美元,房地美 ~11.7–12.3 美元;過去一年從 1.1 美元低點暴漲十多倍,波動劇烈,政策敏感。

4. 政府方向

  • 特朗普政府:2025 年起重啟私有化,計劃合並兩家公司,年底 IPO 出售 5–15% 股份,保留隱性擔保避免房貸利率飆升。

  • 財政部長 Bessent:強調幾個月內行動,目標是平穩退出、避免利率震蕩。

  • FHFA 主任 Pulte:估值高調(5000–7000 億美元),可信度存疑,但方向與政府一致。

  • 整體信號:短期 IPO 確認度高,但政府仍將保留部分控製權。

5. 大佬觀點

  • Bill Ackman

    • 認為 2008 接管不必要,F&F 已多還款。

    • 估值 ~2000–2500 億美元,股價或達 30 美元。

    • 2026 年即可脫離接管。

  • Tim Howard(前 CFO)

    • 用盈利倍數估值至 7800 億美元,但樂觀過頭。

    • 支持隱性擔保維持利率穩定。

  • 評價:Ackman 的估值更現實,Howard 的高估值參考意義有限。

6. 房貸利率影響

  • 基準情景:若保留隱性擔保,利率預計維持 6.5–7.2%

  • 風險情景:若擔保移除,利率恐升至 7.5–8.5%

  • 資本缺口彌補:提高擔保費或增發股票,利率或增加 0.2–0.5%。

  • 政策波動:延遲 IPO 或美聯儲加息可能再推升 0.3–1%。

7. 美聯儲因素

  • 降息助力:降低融資成本,利好資本積累與房貸需求。

  • 風險:若通脹反複,利率上行將衝擊 IPO 及房貸市場。

  • 當前狀態:2025 年 9 月降息至 4.00–4.25%,支持逐步寬鬆,但通脹仍是隱憂。

8. 總結

  • 主要風險:財政部行權導致巨額稀釋;特朗普的政策不確定性。

  • 估值:更可信的範圍是 2000–2500 億美元(Ackman 口徑),高估值需謹慎。

  • 房貸利率:隱性擔保是維持穩定的關鍵。

  • IPO:2025 年底上市可能性高,規模有限,有利於減輕市場衝擊。

9. 投資視角

  • 早期買入(2 美元):極高性價比。

  • 中期買入(5 美元):仍具吸引力,風險可控。

  • 當前價格(12 美元左右):適合短線高風險投資者;長期投資者需等待私有化路徑與稀釋風險更明朗。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