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讚歎的黑人科學家們 (轉帖自“Live Science”)

令人讚歎的黑人科學家們

撰寫:美國"鮮活科學"(Live Science)編輯部
翻譯:羅慧建

黑人科學家幫助將人類送入太空、發現了新的疾病療法並發明了改變世界的
科技,然而作為係統性種族主義的後果,黑人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
成就與貢獻太過經常地被遺忘或得不到承認。為向"#為黑人生命而罷工"這一行
動致敬,在此我們願向讀者們介紹全世界了不起的黑人科學家群體中的一些代表
性個例,從中你可一窺黑人科學家已經做出和每天仍在做出的傑出工作。

1. 查爾斯-德魯
(Charles Drew (1904-1950))

查爾斯-德魯醫生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先驅,他發展出用於輸血的新儲血方法
並建立起第一個血庫。根據查爾斯-德魯醫科大學資料,1904年出生於華盛頓特
區的德魯先後求學於麻省的安姆赫斯特學院和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吉爾醫科大學
並於1933年在麥基爾畢業。(他也曾收到過哈佛大學的延期錄取通知書,哈佛那
時每年僅限招收數名黑人學生,但他不願意浪費時間再等。) 據美國化學會(ASC)
資料,在麥吉爾就讀期間,他曾獲得了隻授予畢業班前五名的J.-弗朗西斯-威廉
姆斯獎學金並在細菌病理學家約翰-比提門下攻讀,比提當時正在研究如何用輸
液療法幫助休克病人。

在加拿大短暫行醫後,德魯醫生於1935年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霍華德大學病
理學係獲得教職,並在弗裏曼醫院升遷至首席住院醫職位,隨後於1938年轉至哥
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贏得極有名望的一項獎學金在知名外科醫生艾倫-
威珀爾手下工作。然而他未被允許在外科手術室跟隨威珀爾受訓,因為那樣會與
白人患者接觸,相反他被派去與約翰-斯庫得一道工作,後者獲得了一筆研究經
費用來建立第一個血庫。據ACS資料,他以一篇研究儲存血的學術論文獲得醫學
博士學位,這篇論文被斯庫得讚為"傑作"。

隨著二戰爆發,他開啟了最終得以定義他學術遺產的工作。據美國國立醫學
圖書館(NLM)資料,1940年他成為了"為英國獻血"項目的主任,該項目旨在向英
國輸送血液及血漿以幫助治療與納粹奮戰而受傷的平民和軍人。德魯對采集和儲
存血液的規程進行了標準化,最終幫助在1941年試點了第一個全國性血庫項目。
德魯做出了許多至今仍是采血標準流程的創新,比如移動血庫。因為種族主義和
種族隔離的緣故,美軍最初稱黑人不能捐血。據NLM資料,即使這項政策後來被
廢除,允許黑人捐獻血液和血漿了,他們也隻能捐給其他黑人使用。德魯譴責這
些政策是不科學和歧視性的。

德魯於1950年在北卡羅萊納州遭遇車禍後逝世。據NLM資料,與一直不斷的
迷思恰恰相反,車禍後他在當地一家醫院不但接受了白人醫生的治療,也未被拒
絕進行輸血治療。

2. 呂貝卡-李-克魯姆普勒
(Rebecca Lee Crumpler (1831-1895))

呂貝卡-李-克魯姆普勒是首位獲得醫學學位的非洲裔美國女性。她撰寫了一
本美國早期醫學教科書,這本麵向婦女兒童的指南書名為"醫學論文集"("Book
of Medical Discourses")。

克魯姆普勒出生於特拉華州,但早年主要在賓夕法尼亞州度過。在賓州的這
段經曆把她引向學醫之途。"我在賓州由一位好心的姑媽養育成人,由於對她所
具有的幫助病人減輕痛苦的技能的需求不斷,幫助減輕他人病痛成了我很早就孕
育的愛好並嚐試利用一切機會去這樣做,"克魯姆普勒在她這本經久不衰的書中
寫道。

她於1852年開始在麻省查爾斯頓成為執業護士,當時從事該職業還不需要接
受專業課程培訓。據NLM資料,她於1860年從新英格蘭女子醫學院畢業,該校後
來於1873年遭關閉。

完成了學業,在美國內戰結束後她移居弗吉尼亞州的裏士滿,因為她覺得她
的技能在那兒最能派上用場。據NLM資料記載,她服務於一個人口達三萬的社區,
其中許多人是剛獲得解放缺醫少藥的黑奴。克魯姆普勒也因治療婦女兒童疾病而
積累起寶貴的經驗。在裏士滿服務多年後,"我返回了家鄉波士頓,又以新的熱
情投入了工作,在外行醫,並在家中收治兒童,而不管報酬幾何,"她在書中寫
道。在退休之後,基於她行醫多年積累的筆記她於1883年寫就了那本醫學教科書。
克魯姆普勒於1895年去世。

3. 丹尼爾-黑爾-威廉姆斯
(Daniel Hale Williams (1856 - 1931))

丹尼爾-黑爾-威廉姆斯醫生作為心髒科醫生成功地完成了首例複雜開心手術
——涉及到心包膜修複,心包膜是包裹心髒的那一層薄薄的包囊。威廉姆斯建立
起了美國首家黑人擁有的醫院。據傑克遜州立大學出版的一本傳記,威廉姆斯於
1856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在經曆過短暫而無甚收獲的理發師及鞋匠學徒期後,
威廉姆斯開始在芝加哥醫學院學醫。

據哥倫比亞醫學院外科係的一份傳記資料,他在芝加哥一所綜合醫院工作了
幾年,同時也在芝加哥醫學院擔任教員。1889年他被任命為伊利諾伊州州衛生委
員會成員。

威廉姆斯認為跨種族醫院十分重要,這樣黑人和白人醫生就可以在一起學習。
因而在1891年,威廉姆斯成功開設了普羅維登特醫院及附屬的護士培訓學校,這
是美國首個跨種族醫院及其護校。

他那具有開創意義的心髒手術發生於1893年夏季。據出資建立醫院並保存其
遺產的普羅維登特基金會資料,當時有一位詹姆斯-柯尼希因胸部被刺被緊急送
醫普羅維登特醫院。據哥倫比亞醫學院外科學係資料,在一間擠滿了其他觀摩醫
生的病房內,威廉姆斯切開了柯尼希肋間的軟骨並打開了通向心髒的一道"活動
板門"。從那裏他將一根破裂的動脈血管縫合然後將心包膜縫好。當時威廉姆斯
並無輸血這一選項,因而他用生理鹽水將傷口洗淨然後用鑷子將傷口夾住。柯尼
希最終在51天以後出院,後來他又再活了20年之久。

威廉姆斯很快成為治療黑人患者最富盛名的醫院華盛頓特區的弗裏曼醫院的
首席外科醫生。在1902年他又進行了另一項具有開創意義的脾破裂手術。威廉姆
斯70多歲時還在行醫,直到1926年遭受中風打擊後才停下來。據普羅維登特基金
會資料,他隨後徹底退休,直至1931年去世。

4. 帕翠西亞-巴斯
(Patricia Bath(生於1942年))

帕翠西亞-巴斯博士是一位美國眼科醫生兼激光科學家。巴斯於1970年成為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儒勒-斯坦恩眼科研究所獲得教職任命的首
位女性眼科醫生;於1983年成為主持眼科住院項目的首位女性;以及在1986年成
為獲得醫學發明專利的首位非洲裔美國人女醫生。

據NLM資料,巴斯在年幼時了解到阿爾伯特-史懷澤醫生於二十世紀早期在現
今非洲加蓬地區行醫幫助當地人的事跡後受到激勵而立誌學醫。

1969年在紐約市完成醫學教育後,巴斯注意到相比起哥倫比亞大學眼科診所
來紐約哈林區眼科診所收治的盲人及弱視病人要多得多。因此她開展調查並發現
哈林區出現普遍性眼盲是缺乏眼科護理的結果。為解決這一問題,巴斯建議設立
一門新學科,社區眼科學,以此培訓誌願者來對得不到服務的人群提供基礎眼科
護理。這一理念現已在全世界得到推廣並挽救了因未得到診斷治療而原本可能致
盲的成千上萬人的視力。

作為UCLA的黑人女性教職員,巴斯經曆過數不清的性別和種族歧視。1977年
她作為共同發起人之一組建了美國預防眼盲研究所,該機構的使命是保護、保存
及恢複視力。

巴斯對白內障的研究導致她發明了用手術去除白內障的新方法以及被叫做"
激光除白內障手術儀"(laserphaco probe)的新器械。她於1986年因這項技術獲
得專利。如今此器械在全世界得到廣泛使用。

5. 阿列克薩-加拿迪
(Alexa Canady (生於1950年))

據NLM策劃主辦的"改變醫療麵貌"展覽資料,阿列克薩-加拿迪醫生於1981年
成為美國首位非洲裔女性神經外科醫生。

加拿迪是在密西根大學醫學院就讀時決定要獻身神經外科的,她於1975年從
該校畢業。隨後她作為首位非洲裔美國人兼首位女性進入耶魯-紐海文醫院成為
外科實習醫生,後來又成為從明尼蘇達大學神經外科住院醫師項目畢業的首位非
洲裔美國人及首位女性。

"我當時對可能會創造曆史毫無概念,"她後來在美國衛生與人力資源服務部
(HHS)的一次采訪中說。因傾心於照顧兒童,加拿迪接受了費城兒童醫院的一個
兒科神經外科研究員職位並於1984年從美國神經外科學會獲得了證書——她是獲
此證書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國女性。

"孩子們教給了我這麽多——有關如何在患有嚴重且常是致命疾病的同時以
極大的勇氣和優雅活在當下,"加拿迪告訴HHS說。加拿迪於1987年被任命為密西
根兒童醫院的神經外科主任,在那期間她專事於治療先天性脊柱畸形、腦積水、
腦創傷及腦腫瘤。根據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的"神經外科醫師"期刊資料,在臨
床工作以外,加拿迪還通過舉辦籌款會和爭取來自慈善機構的讚助為底特律地區
的弱勢病人籌集資金, 她還通過她的醫院部門組織食品與錢物捐獻。加拿迪於
2001年退休後到了佛州但仍在彭薩科拉聖心醫院兼職行醫直至2012年正式退休。

6. 瑪麗-M.-戴利
(Marie M. Daly (1921-2003))

據美國化學會ASC資料,瑪麗-M.-戴利於1947年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成為獲
得化學博士學位的首位非洲裔美國女性。

又據美國科學史學會資料,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戴利研究了胰髒等器官所
分泌的化合物是如何參與消化過程的。在霍華德大學教了兩年書後戴利繼續在紐
約的洛克菲勒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她在此間的研究獲得了美國癌症學會的資
助。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資料,她後來相繼加入了紐約皇後學院、霍華
德大學以及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從事教研活動。

戴利的早期研究聚焦蛋白質如何在細胞內聚集、細胞核不同組份的結構與功
能以及組蛋白這種為壓縮DNA成核小體提供結構性支撐的蛋白質的化學過程。在
1960年加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生物化學係和醫學係後,她又研究了膽固
醇如何與高血壓相關以及肌肉細胞是如何利用肌酸這種在肌肉能量消耗過程中扮
演重要角色的氨基酸的。她於1986年退休。

在實驗室和課堂以外,戴利也致力於增加少數族裔學生在自然科學和醫學院
研究生階段的入學人數,並在皇後學院以她父親的名義為非洲裔美國學生設立了
一項獎學金。

7. 愛麗絲-奧古斯塔-波爾
(Alice Augusta Ball (1892-1916))

據其母校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資料,化學家愛麗絲-奧古斯塔-波爾成功研
發出治療漢森氏病即俗稱麻風病的一種療法,該病為一種細菌感染,若得不到醫
治會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

波爾先在華盛頓大學獲得製藥化學和藥學的學士學位,隨後在當時被叫做"
夏威夷學院"的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繼續研究生學業。1915年波爾成為了從該
學院畢業的首名女生,她獲得化學碩士學位。隨後她成為夏威夷學院化學係首位
非洲裔美國人研究人員兼教員。

據全美黑人內科醫師協會資料,在她的碩士學位論文裏,波爾研究了卡瓦胡
椒(Piper methysticum)這種因其麻醉和鎮靜作用而在太平洋地區得到廣泛應用
的草藥。該項工作引起了時任夏威夷卡裏希醫院外科助理醫生的哈裏-霍爾曼醫
生的主意,霍爾曼延攬波爾來幫助給一種麻風病藥物分離出有效活躍成分。據學
術網站JSTOR Daily,當時麻風病人按慣例都被送到位於夏威夷的一處隔離居住
地,在那裏這種傳染病得到控製而受感染病人則得以不為人所看到。

從白果樹(Hydnocarpus wightianus tree)種子中提取的大風子油
(Chaulmoogra oil)是當時已知的治療麻風病最佳藥物,但該藥若外用或口服時
易喪失效力,而用作注射劑則難以吸收。波爾從大風子油中分理出化合物並對其
進行化學改性使其變得可溶於水,因而更易被人體吸收,同時仍能保留療效。波
爾的可注射化合物療法一直到1940年代新的抗菌性藥物研發成功之前成為了麻風
病的首選療法。

然而波爾於1916年年僅24歲時英年早逝,還來不及發表她的研究成果。還是
根據JSTOR Daily,身為化學家同時也是夏威夷大學校長的阿瑟-迪恩後來發表了
對可注射大風子油研究和製造的學術論文但未給予波爾以應有的承認。霍爾曼於
1922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重新對波爾的貢獻予以承認,而最近有一部名為"波爾方
法"(2020年)的電影短片發行以彰顯她的突破性發現。

8. 凱瑟琳-約翰遜
(Katherine Johnson (1918-2020))

凱瑟琳-約翰遜是一名具有開拓精神的數學家,她在美國航空航天署(NASA)
所做的工作對包括首次登月在內的美國載人航天事業至關重要。她充滿成就的一
生成為了2016年電影"埋名人物"(Hidden Figures)的主題。

約翰遜的學術才能和對數字的熱愛很早就有明確體現——據NASA資料,她14
歲就高中畢業,18歲就拿到了大學文憑。她於1939年經過精心挑選後作為首批三
名黑人學生且是第一名黑人女生進入西弗吉尼亞大學研究生院深造。

1953年約翰遜受雇於NASA作為"人力計算機"來執行數學計算。她以其好奇心
和傑出才能在該機構脫穎而出。她開始參加以前僅限男性參加的學術會議。1960
年她成為飛行研究部在研究論文上署名的首名女性。1962年約翰-格倫在執行使
得他成為在繞地軌道飛行的首位美國人的太空使命前曾請求約翰遜對電子計算機
(當時尚屬新鮮事物)的計算結果親自進行複核驗算。約翰遜也對幫助"阿波羅11
號"登月及宇航員返回地球的航行進行了計算。她後來繼續在NASA工作直至1986
年退休。

2015年,約翰遜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這是美國授予平民的最高榮譽。她
於2020年2月24日去世,享年101歲。

9. 多蘿西-沃恩
(Dorothy Vaughaun (1910-2008))

多蘿西-沃恩作為一名有才能的數學家和"人力計算機",成為了NASA的首名
黑人經理。據NASA資料,沃恩於1910年出生於密蘇裏州的堪薩斯城,1929年她在
俄亥俄州的威爾伯佛斯大學取得數學學士學位。她後來當過一段高中數學老師,
然後在二戰期間離職臨時加入了位於弗吉尼亞州的朗利紀念航空實驗室。

仍是根據NASA資料,這項戰時工作後來轉變為對航空學數據進行運算處理的
固定職位,在國防工業禁止實行歧視性政策的一項行政命令頒布後實驗室開始聘
用黑人女性。沃恩開始在NASA前身"國家航空谘詢委員會"(NACA)屬下仍然實行種
族隔離的全由一群黑人女性數學家組成的"西區計算部"工作。據NASA資料,沃恩
最終被提拔為該部門負責人。

她領導該部門近十年之久,為航空學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並成為讓黑人女性
參與其部門及其它白人計算部門工作的積極倡導者。1958年當NACA轉變為NASA後,
沃恩與其他許多"人力計算機"一道加入了"分析與計算部門"的一個男女混合編組。
據NASA資料,她成為了一名高級程序員。她的事跡也在"埋名人物"書籍及影片中
有所體現。

10. 瑪麗-傑克遜
(Mary Jackson (1921-2005))

據NASA資料,作為一名傑出的數學家兼航天工程師瑪麗-傑克遜成為了該機
構首位黑人女性工程師。傑克遜於1921年生於弗吉尼亞州的漢普頓,她於1942年
畢業於漢普頓學院取得數學與醫學學士學位。

她以在馬裏蘭州一所黑人學校擔任數學教師開始職業生涯,在換過幾個工作
後她開始在實行種族隔離的"西區計算部"在多蘿西-沃恩(見上一條)領導下與沃
恩和約翰遜一道工作。她的成就也在"埋名人物"一書中有所體現。

據NASA資料,在作為"人力計算機"工作兩年後,傑克遜得到機會為一個被稱
為"超音速壓力風洞"的6萬馬力風洞工作。在獲得特許與白人學生一道上課參加
完一項培訓計劃後,她被從計算員提拔為工程師,於1958年成為了NASA首位黑人
女工程師。在接下來近20年裏她作為作者及共同作者撰寫了約十幾篇研究論文,
大多與飛機周圍氣流有關。

據NASA資料,傑克遜也樂於助人。在1970年代她曾與漢普頓國王大街社區中
心的學生們一起搭建了一個風洞並將其用於實驗。據NASA資料,"我們必須做這
樣的事以吸引他們對科學產生興趣,"她在為當地報紙所撰寫的一篇文章裏如此
寫道,"有時他們並未意識到黑人科學家的數量,甚至連職業機會都不知道,直
到為時已晚。"

11. 克裏斯汀-達登
(Christine Darden (生於1942年))

克裏斯汀-達登於1942年出生於北卡羅萊納州,她是一位技巧嫻熟的數學家、
數據分析師和航空工程師。據NASA資料,在為NASA工作逾40年後她成為了在音爆
預測、音爆最小化及超音速機翼設計方麵的世界頂級專家之一。她先是取得了數
學學士學位和教師資格證,後相繼在弗吉尼亞州樸次茅斯及弗州州立學院擔任教
師。

其經曆在"埋名人物"書中也有提及的達登在1967年成為了NASA朗利研究中心
的一名"人力計算機"(在"埋名人物"電影中則沒有提到達登)。據NASA資料稱,8
年之後她向主管發問為何與她所受教育水平相當的男性能被聘為工程師而她卻不
行。仍是根據NASA資料,在那之後不久她被轉崗至工程部門,在那裏她的第一項
工作是為音爆編寫一個計算機程序。

接下來的25年中她都在音爆最小化上開展研究。1983年她在喬治-華盛頓大
學獲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而後在1989年她成為了NASA高速研究項目車輛集成部
音爆研究小組的技術負責人。1999年她成為航天運轉中心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
貫穿她整個職業生涯,她也為政府及私人項目擔任技術顧問並在高升力機翼設計
方麵寫出了逾50篇學術論文。

如今,她總是鼓勵包括自己兒女、孫子女及曾孫子女在內的人們要常保好奇
心。據NASA資料,達登這樣說過:"我能站在那些女前輩的肩膀上,而在我之後
的那些女性又能站在我的肩膀上。"

12. 小路易斯-R.-普奈爾
(Louis R. Purnell, Jr. (1920-2001))

曾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和言語矯治師的小路易斯-R-普奈爾成為了在華盛頓
特區的史密森學會工作的首位黑人策展人。

還在賓州林肯大學攻讀本科學位時,普奈爾就考取了私人飛行員執照。根據
史密森學會資料,隨後普奈爾成為了一名黑人塔斯克基飛行隊成員。據"洛杉磯
時報"報道,普奈爾在1943年加入了全由黑人組成的第99飛行隊,他於二戰中在
北非和意大利南部戰區完成了兩次戰地執勤任務並晉升到上尉軍銜。

據"芝加哥論壇報"報道,戰後普奈爾從霍華德大學畢業並成為一名言語矯治
師。到1961年他一頭紮入了史密森學會的科學世界,在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古生物
學與海洋學分部工作。他與各種標本打交道並參與標本采集之旅。據史密森學會
資料,即使並無生物學背景,他還是發表了無脊椎動物化石的標本目錄。他後來
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地質學並成為鑒定鸚鵡螺這一大類頭足綱動物的王牌。

然而,種族歧視意味著他升遷無望,於是普奈爾轉崗到了國立航空航天博物
館。在那兒的航空部他同樣麵臨種族主義,因而他又改到航天部任職。這一次時
機太好不過了;他自1968年開始在航天部任職,正好趕上了1969年的登月行動。
普奈爾指導了將"阿波羅4號"移除替之以"阿波羅11號"指令艙的工作,並設計了
其他的展覽,其中包括有關航天器與航天服的展覽。他於2001年死於癌症。

13. 歐內斯特-埃佛雷特-加斯特
(Ernest Everett Just (1883–1941))

歐內斯特-埃佛雷特-加斯特是一名美國生物學家,他在細胞生理學、胚胎的
發育與受精發麵做出了前驅性的研究。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資料,加斯特使用海
洋無脊椎動物的卵所進行的實驗表明卵的表麵對受精和發育過程的重要性。

加斯特於1883年生於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15歲時他從奧蘭治堡的有色
人種工農業與機械師範學院(如今的南卡羅萊納州立學院)畢業並獲得在南卡州任
一黑人學校任教的資格。然而當時教書對他並無多大吸引力,因此他北上進入新
罕布什爾州的一所預科高中金博聯合學院繼續就讀。在那之後他進入達特茅斯學
院就讀,並於1907年以第二等優異成績畢業。據NLM資料,加斯特接下來在霍華
德大學任教,後來成為該校新設立的動物學係主任。

加斯特後來被邀請成為位於麻省伍茲霍爾的海洋生物實驗室的研究助理,每
年夏季他在那兒進行研究長達20年之久。據芝加哥大學資料,加斯特後來在芝大
獲得博士學位,使他成為從主要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最早一批黑人之一。

1915年加斯特獲得美國有色人種全國協進會(NAACP)因傑出成就而頒授給美
國黑人的首枚"斯平加恩獎章"。然而美國的種族歧視還是限製了加斯特的職業生
涯和研究機會,他於1929年轉至歐洲進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加斯特
重返美國。他於1941年死於胰腺癌。

14. 埃梅特-查佩爾
(Emmett Chappelle (1925-2019))

埃梅特-查佩爾是美國生化學家,他在對生物發光學也即生物體發光能力的
理解與應用上做出了開創性的發現。

查佩爾生於鳳凰城,中學畢業後他在二戰期間應征入伍。根據伍茲霍爾海洋
學研究所資料,戰後返國後他從鳳凰城學院獲得電氣工程副修學位,隨後入讀加
大伯克利分校並於1950年取得生物學學位畢業。查佩爾後來繼續深造從華盛頓大
學取得碩士學位並在斯坦福大學開始讀博。

當馬裏蘭州的高等研究所給他提供了一個職位後查佩爾離開了斯坦福,在那
兒他研究確保用於宇航員可呼吸空氣的方法。1963年查佩爾開始在位於弗吉尼亞
州的哈澤爾頓實驗室在與NASA簽訂的研究協議下展開研究工作。在那兒他研究了
在諸如火星一類行星上探測地外生命的方式。正是在此地查佩爾發明了被稱作
ATP熒光測定法的一種革命性科學檢驗方法,通過使活細胞發光來探測其存在。

查佩爾的檢測方法使用與使得螢火蟲發光原理相同的兩種化學物質熒光素
(luciferin)和熒光素酶(luciferase)。當這兩種物質與在所有活細胞中都存在
的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相結合時就能發光。他的檢測方法後來在農業和醫學
上有著廣泛應用。查佩爾於1994年被授予NASA的傑出科學成就獎章。他於2019年
去世享年93歲。

15. 喬治-華盛頓-卡佛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1864 - 1943))

不,喬治-華盛頓-卡佛並未發明花生醬(印加人比他早約2,000年發明)。但
在布克-T.-華盛頓的塔斯克基學院長期執教期間,卡佛確實以美國人最愛的這種
堅果為基礎發明了逾100種配方和300種產品。(他隻對其中三種申請了專利,評
論說"衡量成功的尺度隻有服務。")

卡佛在豆科植物研究上的豐富遺產常常掩蓋了他的其他驚人成就。他在1864
年的某個時辰出生在一個黑奴家庭,喬治早年是在摩西和蘇珊-卡佛的密蘇裏種
植園度過的。到13歲上,喬治已經曆了喪失生身父親、被綁架、在肯塔基州被劫
匪賣掉、與母親與姐姐永久分離、以及最終又被送回密蘇裏再度成為摩西和蘇珊
的養子。卡佛夫婦教會喬治讀書認字,在他們家廚房花園裏他積累下對草藥、殺
蟲劑、化肥以及其它足夠的農業知識為自己贏得了一個"植物博士"的外號。

1888年,卡佛進入位於艾奧瓦州印第安諾拉的辛普森學院就讀成為該校第一
個黑人學生。1894年他成為了在艾奧瓦州立農業學校(如今的艾奧瓦州立大學)獲
得自然科學學士學位的第一個黑人學生。卡佛隨後留校任教兩年,在此期間他研
究了造成大豆病蟲害的幾種真菌(其中有兩種後來以他命名)。

1896年,在布克-T-華盛頓邀請下卡佛成為塔斯克基學院的教授,此後卡佛
在此任教直至終老。他在此倡導農作物輪種實踐,鼓勵貧苦農民種植花生及其它
豆科作物從而讓因種植棉花而氮含量減少的土壤恢複肥力。輪作實踐除了使棉花
增產,還給農民們帶來了比他們原來已知更多的花生用途。在出版的一係列農業
小冊子中,卡佛為他們提供了數百個用花生作為原材料來生產的產品配方,其中
包括麵粉、花生醬、紙張、肥皂、剃須膏甚至是瀉藥。

從1923年到1933年,卡佛擔任美國種族間合作委員會的發言人。1935年他被
任命為美國農業部下屬植物真菌學與病害調查處主任。本刊"鮮活科學"早先報道,
到了1938年,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卡佛的影響力,花生已成為美國年產值達兩億美
元的一種經濟作物。他在79歲時於1943年1月5日去世——這一天後由國會以法令
形式定為"喬治-華盛頓-卡佛表彰日"。

16. 格拉迪斯-韋斯特
(Gladys West (生於1930年))

格拉迪斯-韋斯特是GPS全球定位係統這種使得衛星能對地球上任何位置進行
準確定位的科技研發成功的關鍵人物——然而她本人作為"埋名人物"竟長達50年
之久。

韋斯特於1930年出生於弗州的薩瑟蘭,出生名為格拉迪斯-梅-布朗——薩瑟
蘭屬於弗州首府裏士滿以南一個鄉村縣的一部分。對她家人傳統所從事的煙草種
植或工廠工作不是很感興趣,韋斯特投身於自己的教育深造。在以獲得在畢業典
禮上致告別辭的優等生身份高中畢業後,她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弗吉尼亞州立學
院就讀,後於1955年取得學士碩士雙學位畢業於該校。

當她開始在位於弗州達爾格倫一處名為"海軍試驗靶場"(現名"海軍水麵作戰
中心")的軍事基地開始工作時,韋斯特是那裏有史以來第二位受雇的黑人女性及
僅有的四名黑人雇員之一。她從"人力計算機"開始做起,徒手演算解決複雜數學
方程,後逐漸成為某些最早期超級計算機的程序員。在1960年代,韋斯特參與了
一個獲獎科研項目證明了相較海王星而言冥王星的運行軌道相對更有規律(冥王
星每繞日運轉兩圈,海王星相應運轉三圈)。從1970年代開始,她通過在IBM計算
機上編程來對地球不規則形狀(也稱大地水準麵(geoid))進行精確建模。由韋斯
特所創造的複雜算法最終成為了GPS全球定位係統的基石。

韋斯特對這種現已無處不在技術的貢獻長期以來未獲得應有的承認,直到幾
年前她在自己大學女同學聯誼會"阿爾法-卡帕-阿爾法"發表的一次演講中偶爾不
經意提起後才為人所知。在美聯社2018年發表了一篇有關她的特寫後,美國空軍
才發布新聞稿最終向她的成就表達致敬。

17. 梅-C.-傑米森
(Mae C. Jemison (生於1956年))

1992年當航天飛機"奮進號"發射升空後,NASA宇航員梅-傑米森成為了遨遊
太空的首位非裔美國女宇航員。然而宇航員不過是她眾多頭銜之一。據"鮮活科
學"姊妹網站Space.com報道,傑米森同時也是一名醫生、和平隊誌願者、教師、
爵士舞者兼編舞者、以及兩家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兼總裁。

傑米森於1956年出生於阿拉巴馬州的德卡圖。她在3歲時隨家人遷居芝加哥,
她對科學的愛好在那兒起飛。年方16歲,這位有誌成為科學家的女孩入讀斯坦福
大學,在化工工程和非洲及非洲裔美國人研究兩個專業均取得學位。她於1981年
在紐約的康奈爾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傑米森也在塞拉利昂和利比裏亞作為一
名和平隊誌願者工作過。

在NASA受訓後,傑米森和另外6名宇航員一道乘坐"奮進號"繞地飛行了126圈。
在太空逗留期間,傑米森幫助開展了兩項有關骨細胞的科學實驗,並對蝌蚪在失
重狀態下如何發育進行了研究。她帶入太空的私人物品包括了一張黑人舞蹈家艾
爾文-艾利的海報、一座西非小雕像以及一件邁克爾-喬丹球衣。

傑米森還是一位通曉多種語言者,她能說英語、俄語、日語以及斯瓦西裏語。
1993年她還出演了科幻電視劇"星際迷航:下一代"中的一集,甚至樂高還照著她
的樣貌出品了一款人像產品向她致敬。

18. 布賴恩-諾德(Brian Nord)

布賴恩-諾德是在位於伊利諾伊州的國立費米加速器實驗室(Fermilab)工作
的一名天體物理學家。他是在費米實驗室任職的第三位也是最年輕的一位黑人物
理學家,費米實驗室自1967年以來一直作為美國能源部實驗室在運營。諾德同時
在芝加哥大學任職並且是由來自多個科研機構的天體物理學家和深度學習專家所
籌組的深度空間實驗室(Deep Skies Lab)的共同創始人之一。

諾德是威斯康星州人,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密西根大學取得物理學學
位。目前他在費米實驗室的機器學習部門工作,該部門聚焦使用人工智能來解決
天體物理學和物理學方麵的難題。

諾德在支持倡導科學教育和擴大接受STEM(科技工程數學)教育學生的族裔多
樣化方麵貢獻良多可圈可點。他是芝加哥大學卡夫立宇宙物理研究所"空間探索
者"項目的組織者,該項目旨在幫助在高中獲得代表性不足的少數族裔學生在課
堂外通過親手參與活動來親近物理學。他也是"這是黑人之光
"(ThisIsBlackLight.com)網站的共同創建人之一,該網站以有用的內容和資源
來幫助解釋美國黑人的曆程。

19. 錢達-普雷斯科德-韋恩斯坦
(Chanda Prescod-Weinstein)

錢達-普雷斯科德-韋恩斯坦是在新罕布什爾大學(UNH)研究理論與觀測物理
學的一名宇宙學家。除了在UNH的天體物理學係擔當研究人員及教授以外,她也
在該校女性研究部任教且著有眾多科普作品。

普雷斯科德-韋恩斯坦是加州東洛杉磯人,她先後從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聖
克魯茲分校以及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獲得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學位。據"赫芬頓
郵報"2015年對她的一篇特寫,她在2010年成為第69名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的美
國黑人女性。

在她眾多研究興趣中包括軸子(axions,理論物理學中的亞原子粒子)及其與
暗物質的關係;宇宙坍縮;以及量子場理論。自2016年起她擔任由基礎問題研究
所(Foundational Questions Institute)資助的名為"天體物理學的認識論圖式:
觀察者的重構"項目的首席研究員。該項目旨在通過理解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領
域的概念是如何產生及如何影響到少數族裔研究者參與的曆史以找到增進物理學
和天體物理學研究群體中族裔多樣化的途徑與方法。

20. 阿亞娜-伊麗莎白-約翰遜
(Ayana Elizabeth Johnson)

阿亞娜-伊麗莎白-約翰遜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兼政策專家。她是為尋求海洋
保護方案的公司提供谘詢的"海洋合作"(Ocean Collectiv)這家谘詢公司的創辦
人兼執行長,同時也是"都市海洋實驗室"(Urban Ocean Lab)這一服務於沿海社
區的智庫創始人。她也擔任紐約大學的副教授。

約翰遜是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人,她在哈佛大學獲得環保科學與公共政策的學
士學位,又從斯克裏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取得海洋生物學博士學位。2013年她發明
了一種可以減少誤捕的魚餌,獲得了"國家地理"雜誌的首個"搜尋解決方案"獎。

約翰遜參與了無數海洋及環保非營利性組織的相關活動並且是全球"為科學
而示威”運動的共同主任之一。她也擔任伊麗莎白-沃倫參議員的政策顧問並參
與指定了針對海洋的氣候政策"藍色新政"。

今年8月她將推出有關氣候科學與政策的一檔播客節目,到2021年她將出版
自己融入了科學、政策、文化及公平正義等各方麵有關氣候問題解決方案的第一
本著作。

21. 安妮-伊斯利
(Annie Easley (1933-2011))

安妮-伊斯利是一位"人力計算機"、計算機科學家、應用數學家及NASA專職
研究人員。

她在當時的"國家航空谘詢委員會"(NACA)演變為美國航空航天署(NASA)之
前的三年也即1955年在該機構開始擔任計算工作,在電子計算機技術得到廣泛應
用之前依靠手工數學計算來完成重要的研究任務。據NASA資料,伊斯利最早是在
阿拉巴馬州伯明翰的一個實驗室幫助設計核反應堆。

隨著時間推移,照NASA的說法伊斯利成為了一名"能幹的計算機程序員"。她
編寫的程序用於複雜能源係統——包括早期的油電混合車輛及高能"半人馬座"頭
級火箭。據NASA資料,"半人馬座"火箭於1963年首次投入使用,後來在人造衛星
和空間探測器的發射中經常被用到,直到1997年最後一次用於發射麵向"土星"的
"卡西尼號"空間探測器。

雖然伊斯利的同事們紛紛得到了NASA的獎學金繼續深造,伊斯利本人則從未
得到過。據克利夫蘭州立大學(CSU)校友會信息,最終她於1977年自費就讀於CSU。
她在全職工作的同時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彼時她已是一名有成就的研究者,在
理論核動力火箭引擎及其它替代能源係統方麵為NASA發表過多篇論文。其中NASA
於197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製冷劑可由核動力鍋爐加熱用以驅動火箭。

在1989年退休之前在她長期為NASA工作的履曆上又添加了一項"平等就業機
會顧問"的角色,處理該機構內的歧視問題。對於女性在NASA工作可穿長褲套裝
上班成為常態而不用拘泥於隻準穿裙裝的保守老舊做法她也因首先提出異議"攪
局"而做出了貢獻。

22. 維爾納德-劉易斯
(Vernard Lewis)

"課間休息時,別的小孩都去踢球了,我卻去捉蚱蜢,把它們喂給收獲蟻吃。
"

維爾納德-劉易斯對昆蟲的癡迷始於孩提時代,他在加大伯克利分校的一次
新聞郵件組訪談中如此說道。這種散發著青春氣息的興趣引向了迄今已有35年的
昆蟲學家生涯,專長於城市害蟲防治;劉易斯在加大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並
於1991年加入教職成為該校首位黑人昆蟲學家。

在加大伯克利分校,劉易斯的有名之舉是在校園附近建造了一個400平方英
尺(合37平方米)的木頭房子用來研究害蟲檢測與防治;這座建築得到了一個昵稱
"白蟻別墅"。這所房子在1993年建成後曾先後短暫輪流容留過跳蚤、白蟻、甲蟲
以及螞蟻種群居住,而劉易斯及同事們借此對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進行研究並測
試其對不同殺滅方法的抵抗能力。據UC伯克利資料,這些殺蟲方法中包含有X射
線照射、微波照射、液氮殺滅及熏蒸。

劉易斯也致力於倡導昆蟲學研究中的多族裔參與,並積極參加向受關注不足
的青年人群體介紹生命科學、昆蟲及生物多樣性等外展活動。他是為美國昆蟲學
會於2015年出版的"黑人昆蟲學家回憶錄"撰稿的20名研究人員之一,該書意在鼓
勵少數族裔學生追求科學生涯。

據加州大學農業與自然資源期刊資料,到2017年7月劉易斯退休之時——他
在加大伯克利分校獲得榮休教授地位——他已就諸如蟑螂、白蟻及跳蚤等昆蟲中
的害蟲做過逾700場專題介紹,發表過約150篇科學論文。

23. 亞曆山德拉-瓊斯
(Alexandra Jones)

"我對以唯考古學家才有的知識和視角給未來世代賦能充滿熱情,"考古學家
亞曆山德拉-瓊斯告訴霍華德大學的"霍華德雜誌"說。

在霍華德大學接受的本科教育把瓊斯導向考古學,而後她在加大伯克利分校
獲得曆史考古學博士學位。2009年瓊斯在她家鄉華盛頓特區創立了非營利性組織
"考古學在社區",通過教育項目和講習班的形式加深公眾對考古學的理解,也使
得年輕人能更容易學習到考古學的知識。

通過在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一個係列紀錄片"美國時間隊"(Time Team
America)中擔任現場考古學校主任一職瓊斯吸引到了更多的考古學愛好者受眾。
在該節目中,瓊斯與高初中學生一道工作以凸顯在北美各考古現場開展的研究工
作——其中一些記錄了可上溯到冰期的人類活動。

瓊斯同時也擔任巴爾的摩大學副教授及巴爾的摩市社區學院的助理教授。"
我對未來考古學家們的建議是要追逐你的夢想,"瓊斯告訴"霍華德雜誌"說,"做
你愛做的你對之有激情的事。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24. 丹妮爾-李
(Danielle Lee)

南伊利諾伊大學愛德華茲維爾校區的生物學家丹妮爾-N.-李研究動物行為及
其如何被生態和進化所塑造,尤其是城市和鄉村環境下的小型齧齒動物。她最初
研究草地田鼠是因為"它們相對較易打交道,且就手可得,"李在2017年告訴"國
家地理"雜誌說。"它們為研究許多複雜行為提供了機會。"

李的科研工作也把她帶到了坦桑尼亞,她在那裏研究非洲巨頰囊鼠(學名
Cricetomys ansorgei),這種鼠能長到家鼠一般大。雖然這些齧齒類動物在當地
為人所熟知,有關其行為和博物學研究的記載卻很少,李說。據"國家地理"報道,
由李和其他科學家所收集的信息能幫助理解這些鼠類相互之間以及與人類之間是
如何互動的,也能進一步幫助研究者們實施繁殖計劃以訓練這些大型鼠類幫助嗅
出隱藏的地雷。

李也支持擴大科學研究中的多族裔參與。她是"全國科技新聞服務"組織的創
始人,該媒體倡導組織旨在幫助在非洲裔美國人社區內提升對STEM(科學技術工
程數學類)教育和科技新聞報道的興趣,她也是"白宮STEM多樣性與可獲得性變革
推廣大使"。李在2009年被美國生物科學學會授予"多樣性學者"榮譽,在2019年
的一場TED演講中,她解釋了自己如何使用嘻哈樂來幫助人們與科學結緣。"我想
看到媒體在展示來自不同群體的楷模方麵做得更好,"李告訴"國家地理"說,"我
之所為並非要說服人們一定要成為一個科學家,而是替他們澄清他們已具有科學
頭腦。這相當具有革命性,尤其當你想到與來自資源不足學校的有色人種學生一
道努力時就更是如此。"

25. 珀西-L.-朱利安
(Percy L Julian (1899 -1975))

珀西-拉馮-朱利安是一名化學家,他是利用植物生產藥用化學物的一位科學
先驅。

朱利安成功合成的首個主要化學物是毒扁豆堿(physostigmine)。據美國化
學會(ACS)資料,該物質在卡拉巴豆中以自然形式存在,但無人能做到在實驗室
環境將其單獨製備出來。這可是個大事,因為毒扁豆堿是治療能致人眼盲的青光
眼的關鍵藥物。

毒扁豆堿生產起來很複雜,尤其考慮到1930年代時的設備和知識局限就更是
如此。當時是印第安納州迪堡大學一名助理研究員的朱利安與同事一道努力研究
分步驟製備出該藥。有一度,英國牛津大學的另一研究小組聲稱使用另一方法完
成了其中一步,生產出被稱為d,l-eserethole的毒扁豆堿的化學物前身。

朱利安冒著喪失自己尚未得到證明的科學名譽的風險在一係列論文中的第四
篇中勇敢地指出牛津小組的研究有錯,"ACS寫道。據迪堡大學資料,盡管他資曆
優異,朱利安卻從未在迪堡大學獲得過教職。因為明顯的種族主義原因他想要在
私營的杜邦公司獲得一個職位也被拒絕了。後來他在格力登公司任職指導大豆蛋
白的研究長達18年。在那個年代他研發出數個專利,包括從大豆油中合成孕酮和
睾酮激素。據迪堡大學資料,他也研發出合成膽固醇可的鬆的一種更價廉的新方
法,可的鬆被用來治療關節炎及其它炎症。

在1950年代,朱利安創立了朱利安實驗室並移居伊利諾伊州的橡樹園。他家
是搬到芝加哥該富裕郊區的首個黑人家庭,據紐約時報報道,他家因此曾遭到炸
彈襲擊。據ACS資料,貫穿其整個生涯他都是一位堅持不懈的人權倡導者。

26. 本傑明-班內克
(Benjamin Banneker (1731-1806))

本傑明-班內克是一名數學家、天文學家、農場主及土地丈量員,他出生於
美國的英國殖民地時代並活到了美國建國初期。

據布法羅大學的數學家斯科特-威廉姆斯所撰寫的一本傳記,班內克的父親
是他母親——班內克母親本人又是一名前奴隸與一名英國殖民者的女兒——買來
後予以解放又與之結婚的前奴隸。

盡管沒受過正規教育,班內克因他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麵的才能而變得知名。

與當時有名望的那些數學家及天文學家們的預測結論相左,他成功預言了
1789年4月14日發生的一次日食,"威廉姆斯寫道。

1791年,喬治-華盛頓總統任命班內克為對後來成為華盛頓特區的那塊土地
進行丈量勘察的三人小組成員。

在那同一時期,據哈弗爾福德學院資料記載,他開始了自己最出名著作"班
內克年鑒"的寫作。根據ThoughtCo網站信息,在1792至1797年間出齊的這套六卷
本著作包含了有關天文學、醫學、未來日食——以及現在不再認為具有科學性的
占星學方麵的課題。

班內克在1791年給當時的國務卿兼後來的美國總統讚成白人至上並聲稱黑人
要低人一等的托馬斯-傑斐遜寫了一封長達12頁的書信。隨信附贈了自己的第一
冊年鑒後,他攻擊傑斐遜那些"荒謬不實的想法"並寫道"......無論在社會上或
宗教上我們差別有多大,無論在境遇或膚色上我們有多不相同,我們都是一家人,
與他(上帝)的關係都是平等的。"

27. 詹姆斯-E.-韋斯特
(James E. West (生於1931年))

詹姆斯-韋斯特是一名發明家,前貝爾實驗室工程師,現為約翰斯-霍普金斯
大學物理學家。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HU)資料,韋斯特最有名的發明是箔駐極體麥克風,
現已極廣泛地運用在全世界的麥克風上。據美國國立科學、醫學和工程學院非裔
美國人曆史項目(AAHP)信息,這種裝置——由韋斯特與同事格哈德-塞斯勒共同
發明——原是為需要小而靈敏設備來研究人類聽力的一組聲學心理學家而設計的。
由韋斯特和塞斯勒設計的這種袖珍而價廉的裝置現已被用於從手機到助聽器再到
專業音樂設備的各種應用上。

據JHU信息,韋斯特後來繼續研究"在空氣和水中"應用的聲學科技,並在固
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寫下了數不勝數的書籍和研究論文。

據AAHP,在他所獲眾多專業榮譽中達到頂峰的是被授予"美國國家技術獎
"(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這是美國"對技術創新的最高獎項"。

原編者按:本文曾對查爾斯德魯醫生的出生年份進行修正更新。
原載於"鮮活科學"(Live Science)網站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