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找到這份工作,跟我用心學了幾年英文有關,雖然其實它對語言的要求並不高。之所以還能往前再走走,也跟我英文不是特別差(其實客觀地說還是很差的)有點關係。不做專業的那些年裏,前後帶過幾個孩子,教他們功課,做他們的career coach,這些經曆把我變成了一個還算不錯的老師,有了一定的培訓別人的能力。還有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才藝,都直接間接地在工作上幫到了我。對於做supporting role的人來說,會的“手藝”可是越多越好。正是應了那句“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找工受“歧視”的時候,怎麽也想不通為什麽雇主不待見有工作gap和年紀大的。不論他們在做什麽,又沒到七老八十、又不是labor工,難道經驗智慧不是增長,而是在退宿嗎?!後來慢慢有了一些機會去觀察周圍同齡人的狀況,便理解了這樣的“歧視”。有些人學東西、做事,是不求甚解的,覺得會了幾門編程語言和做過幾個大的項目,便自動成了有經驗的專業人才。等到這幾門語言和這類項目過時了,自己的經驗也就過時了。如果他們當時不隻是學習了這些語言和項目的表麵,而是把它們的來龍去脈都鑽研透了,那麽這樣的經驗就比較不容易過時。人工智能真有多少新東西?學個python,搭個機器學習模型是什麽rocket science嗎?還有另一個對四十多以上的人特別不利的因素,是體力。多數這個年齡的人,孩子還在上中小學,蠟燭幾頭燒,再學新東西,跟年輕人拚體力,真的是難!另外還有一類好員工,他們勤勤懇懇在一個公司一呆就是十幾二十幾年,一旦風吹草動,再出來,真的是被現實打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