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目的有沒有達到?達到了,但目前對此突然覺得有失落 (修正版)?

本帖於 2016-05-24 22:08:0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多哥 編輯

 

跳來跳去為了工資,從長遠目的出發,就要考慮利弊;從個人職業發展角度,長遠考慮,就是要進行戰略和戰術上的決策思考,並考慮利弊及取舍。

跳來跳去,隻是為了工資。時間久了,有才幹的,會覺得懷才不遇壯誌難酬。人老了,再跳,對別人對自己,就都是昨日黃花沒人理了。

一般來說,每到一個新單位, 頭 90 天是個觀察和分析階段,還有人對此甚至說要 180 天。觀察和分析目的,就是要找準目標,拜碼頭,拉杆子。但一般來說有這類戰略眼光和思考的人,一旦投靠,就是找準了碼頭,或者說被碼頭找上門了,才去碼頭上就職的。

所以對於你的問題,首先要思考的是:跳來跳去,也許工資在短期內看漲了,但跳來跳去以此終其一生,不是個辦法;一旦跳不動了,咋辦?

吃老本(跳來跳去賺來的積蓄),那是很被動的無奈之舉。

那麽我說的戰略和戰術思考,又是咋回事兒呢?

如果你是技術員,所謂的戰略思考,從戰術上簡單地來說,主要的有這倆條: 一是跳的過程中,要隨時撒下革命種子; 二 是跳的過程中,主要考慮單位是否能提供職業發展的培養途徑和前景。

進一步,這第一條,大撒革命種子。大撒革命種子,就是要看準時機,從人事和技術倆方麵,給人留下精幹及 solution provider 的印象。為以後自己單挑業務跑單幫,打下人脈基礎。精幹,不僅指的是技術上能出活,更重要的,是 communication。有了這樣的戰略思想和戰術手段,跳,值得。

第二條,單位的職業培養及發展前景。前景,即當個小頭目,中頭目。不要考慮去當個大頭目。但完全有可能小頭目、中頭目地當到後來,就變成大頭目了。尋求職業培養的機會,其實就是尋找機會如何在一般群眾之上的環境內,有個思考各方勢力、衡量勢力大小、及均衡各方勢力的機會,學會講話和處理問題,也就是 communication。

以上這二條,其實就是圍繞著這麽一個中心: communication。

從這兩條出發並圍繞 communication,你就會如何地進行利弊衡量和取舍了;跳來跳去,就不單是為了漲工資了。

衡量 communication 成功與否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就是當你來到文學城,如果你曾跟著亂評毛澤東進而跟著反毛人士瞎起哄的,就會覺著自己過去的這類行為很可笑。祝賀你,you're ready to move up!

如果你祖上和老毛家有私仇,還非得在此以損老毛為己任的,那麽衡量標準就是有人不斷來找你,商量業務或推薦工作給你。或自己雇人開業了。如此一來,久而久之,你的私仇估計隨著人生的完善,也就煙消雲散了。

掌握了如何與人 communication,加上自己的技術能力, 就能使人信任你,願意和你交流業務中的 challenges,你也就此能把握時機,推銷自己的 solutions,人家也就放心把業務托付給你去開發了。

你跳來跳去隻是為了工資,我不認為一年或幾個月地跳一次是個問題。

先簡單說這些,若有費解之處,請提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