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糊腦袋”是怎樣“熬”出來的?

 

            “漿糊”是用文火,慢慢熬出來的。

            人們習慣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的人比作“漿糊腦袋”。意思是這人做事情沒有條理,思路也不清晰,好壞不分。比如有人開始交友不慎,嫁錯君郎,讓自己大吃苦頭;接下來一次次重蹈覆轍,自己倒黴,還生出孩子跟著一起遭罪。最後落個雞飛蛋打,丟卒棄車,連份工作也保不住,隻能東遊西蕩,在貧窮潦倒中昏昏沉沉地打發日子。朋友們私下紛紛感歎:嗨!這人的腦袋怎麽像一盆“漿糊”,糊裏糊塗呢?

            “漿糊腦袋”的人,是打從小開始,慢慢“被熬”出來的。自然,“熬”者,父母大人也。

            “熬糊”所用的材料:言語、行為和忽視。

            非聽不可的話:你該交什麽朋友、該讀什麽書、該做什麽事、該穿什麽衣、該說什麽話¼你的父母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練犯錯誤的機會都沒有。這一味“料”,“熬”散了你的能力。

            永遠正確的話:父母親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吃得鹽比你吃的飯都多。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但如果與父母的意見不一致,你就一定錯了。這一味“料”,“熬”出了你的沮喪和怨憤;讓你真的相信自己是錯的。

            法官和陪審團的話:你想做什麽,或者選擇交什麽樣的朋友都沒關係,最後決定權不在你手裏就是了。這一味“料”,讓你把屬於自己的權利交了出去。

            諷刺挖苦的話:這一類的言語和語氣就像攪碎機,絞碎你的自信心,讓你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這一味“料”,“熬”出你的敵意和懷疑,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對你就像是羞辱。你怎樣跟人家相處呢?

            讓你慚愧的話:年複一年,日複一日,那一聲長長的歎息、一個哀怨的眼神等讓你明白:都怪你!我才會活得好累!這一味“料”,讓你為他人的生活買單。

            無聲的話:盡管無聲,你“聽”出不悅、憤怒、沮喪或者失望。你隻能想方設法讓對方“出聲”。這一味“料”“熬”出的恐懼,讓你心甘情願地被控製。

            司令官的行為:司令官是一個嚴肅的、拘謹的,隻知道下命令的人。沒有關愛和溫暖,你隻能到別處找去。

            火山爆發的行為:誰知道那脾氣的“火山”何時爆發?說來就來,管你在甚麽地方,照樣衝你發火。這一味“料”,“熬”掉了你的安全感。

            嚇人的行為:“不聽話,讓老虎來吃掉你!”“不聽話,不會帶去公園!”不管是真是假,你的害怕就這樣被“熬”出來了。

            兩麵人的行為:從小就學著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行事為人標準,把真正的自己都“熬”得變了樣:哪一個是真實的你?

            偏心眼的行為:如果你是幸運的受寵者,你會以為世界都該聽你的;如果你是不被父母喜歡的那一個孩子,恐怕你的恩賜從此就被“熬”的煙消雲散。

        小大人的行為:大人和孩子顛倒了次序,孩子“能幹”得照顧起家庭來。結果,孩子永遠也“長”不成“大人”。

            不用說,“熬糊”的時候,材料的劑量越大,“熬”出來的味道越濃。但願“熬糊“的人和已經被“熬”成 “糊塗”的人,能夠看出點名堂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各式“虎媽”
  • 我們要往哪裏飄?
  • 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 姐妹:大膽地往前走
  • 留守小貓也孤獨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