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毛澤東的得意之筆看成敗得失
近日,到軍事博物館參觀“遵義會議永放光輝——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在“四渡赤水”展板前,幾位白發蒼蒼老者的對話吸引了我: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軍事指揮藝術的神來之筆,他自己也叫得意之筆。”
“不容易啊,誰又知道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在失意之後的傑作?毛主席是在失敗、挫折甚至不被信任中扭轉危局的。”
這幾位老同誌是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聽他們解讀長征,有一種全新的感受。我們這代人,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歌曲耳熟能詳,但對於四渡赤水戰役幕後的故事了解不多,對於紅軍在挫折磨難中創造的戰爭奇觀更沒有親身體驗。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9/20/content_5112749.htm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按常理,毛澤東從此可以一展身手,紅軍也會轉敗為勝,但情況並非這麽簡單。
四渡赤水戰役前後,毛澤東曾遭遇過“三挫”。
“第一挫”是土城戰鬥。這是毛澤東取得指揮權後指揮的第一仗,對於實現中央紅軍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麵軍會合的戰略計劃具有決定作用。但由於敵情不明、對川軍戰鬥力估計不足,戰鬥一開始就打得很慘,形成敵我對峙狀態。關鍵時候,朱德總司令要披甲親征,毛澤東、周恩來等列隊送行。然而,土城戰鬥仍然沒有走出僵局。毛澤東臨機處置,令中央紅軍迅速撤出戰鬥,放棄北渡長江計劃,西渡赤水河,就此拉開了四渡赤水的戰幕。土城戰鬥失利後,在遵義會議上受到批評的博古嘲諷說:“看來狹隘的經驗論者指揮也不成。”紅軍指戰員中也有不理解的:不是換了領導,怎麽還打敗仗?挫折麵前,毛澤東積極吸取教訓,坦率地承認土城戰鬥是一個敗仗,總結了3條教訓。接著組織中央紅軍二渡赤水,獲得婁山關大捷,再占遵義城,5天之內,殲滅擊潰敵2個師8個團,取得了長征以來第一次大勝利,被蔣介石稱為國民黨的“奇恥大辱”。
毛澤東的“第二挫”,是自己的正確意見不被接受,反而被撤職。按理說,二渡赤水後,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威信更高了,號令三軍不成問題。但在圍繞打鼓新場戰鬥該不該打的爭論中,毛澤東卻孤立無援,他認為敵強我弱,戰事一開勢必成為攻堅戰,對紅軍不利。但毛澤東沒能說服大家,反而被撤銷了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職務。危急關頭,他不計個人榮辱,當夜繼續進行說服工作。在周恩來等人的支持下,打鼓新場作戰計劃最終被放棄。中央紅軍又三渡赤水河,主動尋求新的作戰機會。
毛澤東的第三次受挫是在四渡赤水之後。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威逼貴陽,調滇軍出境,巧渡金沙江,進兵四川,把國民黨追兵遠遠甩在身後。然而,在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理會議上,毛澤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林彪寫信埋怨紅軍淨走“弓背”路,要求走“弓弦”路,同時要求撤換毛澤東、朱德軍事指揮權,一些對遵義會議心懷不滿的人也乘機推波助瀾。麵對責難,毛澤東榮辱不驚,以理服人。會議最終統一了思想,使毛澤東和中央依靠機動作戰擺脫國民黨重兵圍追的方針深入人心。此後,中央紅軍繼續北上,創造了彝海結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等一連串奇跡,與紅四方麵軍勝利會師。
毛澤東的三次受挫,也是黨和紅軍在堅持正確路線道路上所受到的挫折和磨難。事實上,我們黨85年和人民軍隊79年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奮鬥史。挫折和教訓,無論對一個政黨還是個人,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所謂磨難出英雄,成敗皆在得失間。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人生中的挫折和教訓更是避免不了的。人生受挫,有學業之挫、工作之挫、家庭之挫、個人名利之挫。挫折不等於失敗,失敗不等於人生和事業的終結,它隻是萬裏長征的一條河、一道山。人在失意受挫之時,不能失落、失誌,不能怨天尤人,要善於從不利條件中尋找有利因素;在得意順利之際,切勿得意忘形、唯我自大,要善於團結反對過自己並被實踐證明錯了的人。惟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人才輩出,興旺發達,經得起挫折風浪的考驗,永遠鼓起前進的風帆。這也是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 (古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