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 》:昔日“革命化”春節

來源: ThatIsDifferent 2012-01-17 11:05: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67 bytes)
回答: 啥叫革命化春節?主動加班不要錢?胡說之2012-01-17 10:02:06

昔日“革命化”春節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梅桑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春節,是與“革命”緊密相連的。過年仍要“革命”,百姓也就休想輕鬆,而所謂“年味”,也就充滿了“革命”味兒。


    當時,我正在鄉下務農,過了多年的“革命化”春節。年關將近,公社大隊要掀起“革命”高潮,開廣播大會宣傳當前大好形勢,或是開大會批鬥“牛鬼蛇神”,把 “階級敵人”召集起來訓話,要他們在春節期間老老實實,不準亂說亂動。過年貼春聯,是千年的習俗,春聯的內容,都是表現喜慶吉祥。當時農民雖窮,大多仍要 買張紅紙,請人寫幅春聯,貼在門上,沾點喜氣。但寫春聯的人不敢自編,隻能照抄領袖詩詞和革命口號,或是“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四海翻騰 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風景這邊獨好,江山如此多嬌”;或是“階級鬥爭永不忘,革命江山萬代紅”、“革命形勢 一派大好,農業生產蒸蒸日上”,更多的則是“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至於什麽“開門見喜”、“吉星高照”,以及“福”、“發”等字,則被當作封建迷 信,一律掃除之。至於親友見麵,抱拳拱手,說“恭喜發財”,也在禁止之列。


    既是“革命化”,社員也就不能在家閑著,大年初一就要出工。動靜大的,要修塘壘壩,工地上紅旗招展,號子連聲,可謂“熱火朝天”;動靜小的,要積肥挑糞, 挖地拓荒,田間地頭,人喊牛叫,頗不寂寞。記得有一年,大年初一趕上下雪,天寒地凍,隊長仍催我們上工,在麥場上翻糞堆,名曰“倒糞”,其實是沒活找活 幹,出無用工。糞堆上凍,倒起來費勁,隊長也覺得這活沒意義,幹不多時就說:“去他奶奶的,這糞不倒了,都回家弄吃的去。”大家仿佛囚犯接到特赦令,當即 發出一陣歡呼,冒雪而歸。


    既是春節,文化娛樂活動當然要多於平時。各大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紛紛在本大隊登台獻藝,或是在公社巡回演出,幾乎天天有戲看。宣傳隊的節目形式多樣,有 樣板戲、獨唱、表演唱,有對口詞、相聲、數來寶,不過演來唱去,內容離不開“革命”與“階級鬥爭”。《白毛女》的第一場,是許多宣傳隊必演的節目。忠字 舞,也是許多宣傳隊必跳的舞蹈。過了年初五,公社或大隊,再召開一場憶苦思甜大會,強調新舊社會兩重天,一個“革命化”的春節,才算過完。而傳統春節應有 的歡樂、祥和,都被濃烈的“革命”氣氛衝淡,甚至衝得無影無蹤。


    吃,是春節的重要內容,再“革命”,百姓仍是要吃的。但當時物質嚴重匱乏,政府用不著提倡“節約”,百姓也非常“節約”,一家幾口人,買上二斤肉、幾斤蘿 卜白菜,再加上平時攢下的雞蛋,七拚八湊,做上幾個菜,飽餐一頓,就算過了年。若是能買上一隻雞,或是二斤魚,就很奢侈了。有一年,我父親托人買了一個豬 頭(當時此物難買),八口人吃了一個年關,餐桌上有豬耳朵、豬舌頭、豬頭肉,配上幾個素菜,再加上八角一分一斤的白幹酒,覺得非常豐盛。豬頭比豬肉便宜, 一個十來斤重的豬頭,隻需幾塊錢,真是價廉味豐,物超所值,父親連稱:“今天這個春節,勝過往年!”家鄉有俗語雲:“初一扁,初二圓,過了年初三,還是原 套原。“初一扁”,即吃餃子。百姓家的餃子餡,通常是蘿卜白菜加粉絲,但一年到頭,難得吃上一頓餃子,吃起來就特別香,由於肚子裏缺油水,我一頓能吃五大 碗。“初二圓”,即吃元宵。糖是憑票供應的,一人二兩,數量雖少,包元宵已經足夠。由於糖難買,平時難得一吃,元宵也是稀罕物。年初三早晨吃麵條,中午將 除夕的剩菜掃蕩一空,至此,吃的節目就算完了。到了年初四,大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飯菜已如往常,該喝稀飯的,仍喝稀飯,該吃鹹菜的,仍吃鹹菜,故稱“原套 原”。隻有幹部與少數富裕人家,還在享受口腹之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