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來源: WanderDeer2012 2011-11-29 20:43:1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133 bytes)

ZT “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來源: 餓狼陀2011-11-29 20:36:06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10次

美國留學生的“蟻族”生活 一張床3人輪流睡(圖)

核心提示:風風光光出國,從全美名校畢業,身上的光環尚未褪去,卻隻能提著行李搬進7平方米的小屋,跟外賣小弟、洗碗工混居一處搶廁所。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艱難轉型、放下身段接受現實的辛酸故事。

 



紐約“蟻族”聚集區

 

“蟻族”,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的典型概括,意為猶如螞蟻般的“弱小強者”。有趣的是,“蟻族”現象,不光發生在中國,也發生在美國。美國不光 有土生土長的“蟻族”,還有留學生“蟻族”。近日,記者探訪了紐約80後華人“蟻族”聚集區,揭秘“年輕而無奈,努力卻無助”的美國“蟻族”生活。

紐約版“唐家嶺”:月租僅250美元

唐家嶺,北京最著名的“蟻族”聚集村之一,距天安門廣場20公裏。來自全國各地約5萬名畢業生租住於農民修建的五六層的民房中,每層12間,每個房間10平方米,兩三個人擠一間,最多有七八十人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的。

也許,每座繁華的超級大都市背後,都有這樣一個唐家嶺。曼哈頓的“唐家嶺”集中在東百老匯地區,而法拉盛的則散落在華埠的民居裏。它們有著共同的特 點,離商業區不遠,不需要汽車代步。比起動則1500美元/月的公寓房租來說,租金低廉且生活設施完備。於是,這裏成了80後華人“蟻族”的最好選擇。

把破舊的老房子分隔成若幹房間,一個房間七八個平方米,鋪3張床,每個床位250-300美元/月,幾十個人合用一個廁所、浴室。在法拉盛,一位來 自廣州的婦女告訴記者,她把自己租的房子分出一個鋪位來,每月租金260美元。若是嫌貴,還有更“省儉”的方法,一張床2人白天黑夜輪流住,甚至3個人輪 流,每人每天睡8小時,這樣一來,最低每月隻需要付出80多美元。

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成小時工

風風光光出國,從全美名校畢業,身上的光環尚未褪去,卻隻能提著行李搬進7平方米的小屋,跟外賣小弟、洗碗工混居一處搶廁所。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艱難轉型、放下身段接受現實的辛酸故事。

十多年前從上海赴美的曾姨替華人當保姆。她的兒子十六七歲時跟隨母親來紐約讀高中。2005年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入一家紐約州立大學。4年後,拿到本科文憑,英文倍兒溜。

這樣的條件,要是在金融危機發生前,找個年薪5萬美元的工作絕對沒有問題。可人算不如天算。誰知道,小曾的畢業時間恰恰就在2009年。於是,畢業之日便成了失業之時。

求職簡曆發出去了幾百封,卻都“隨風飄去”。近一年來,小曾始終找不到一份全職拿年薪的工作。隻好到曼哈頓的一家小公司當小時工,每小時十幾美元。

這點收入,當然租不起一間像樣的公寓,於是,隻能到東百老匯當“蟻族”。小曾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畢業即失業”的80後留學生,身邊特別多,“一個 圈子裏能數出好幾個來。”那天,他跟媽媽一道去租房子,與同是華人的房產經紀人聊了起來。聽說小曾的經曆和遭遇後,五十多歲的房產經紀人脫口而出:“我的 兒子畢業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工作呢,哎……”

寧當“蟻族”不做“海待”

經濟不好,即便美國青年畢業之後,都難免當“蟻族”,何況華裔留學生?

正在杜克大學讀研究生的26歲美國人Ken算是一名本土“蟻族”。為了不欠債,他發明了獨一無二的宿舍:一輛1994年的福特廂型車。

2009年春天,Ken花1500美元買了這輛廂型車。車子就停在學校宿舍附近。晚上,他用睡袋睡在車後座;白天,他用露營設備煮飯;洗澡,他到大學的健身房裏解決。廂型車離廁所大約半公裏,夜晚便忍著。

Ken這辦法,被中國留學生趙蘭學了起來。趙蘭畢業於紐約羅切斯特市排名美國前100名的一所大學。當年出國留學,父母為其省吃儉用。而趙蘭一年要花掉4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到2007年畢業後,卻沒有如願以償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無奈之下,趙蘭過了一段“啃老”的日子。後來,遠在國內的父親恨鐵不成鋼,狠了狠心,停了他的生活費。趙蘭幹著急也沒用,隻得把該賣的行李賣掉,每天白天到大學圖書館看書,準備考研(微博)。晚上,就學起Ken,在車裏過夜。

幸好那時是夏天,雖然不至於凍死,但晚上車子停在停車場,關上車門不透氣,半夜蚊子成群結隊出動,他倒是成了蚊子們的饕餮。

父親實在看不下去,想讓兒子回國當“海龜”,怎麽都比在美國睡在汽車裏當“蟻族”強啊。可趙蘭卻鐵了心留在美國,“寧在美國當‘蟻族’,也不回國做‘海待’。”

堅守希望,“挺下去就好了”

就像有很多人問唐家嶺的外地大學生,為什麽不回家鄉找個工作,小趙們常常被人勸著回國。但或許是出國時承載了太多的東西,不能“衣錦還鄉”,如何麵對含辛茹苦的父母呢?於是,他們隻能堅守在籠子般的小屋裏,從低做起,等待著幸運女神的驚鴻一瞥。

2008年大學畢業的王家兄弟來自台灣。兩兄弟長得人高馬大,老二比較文靜,老大則“口水多過茶”,學的都是金融學。畢業後,兩人馬上在華爾街找到了高薪的工作。誰知道,2008年9月,金融風暴襲來,才工作幾個月就失業了。

又不缺胳膊少腿,總不能老是在家“蝸居”吧?在“啃老”一年後,在母親的全力支持下,2009年夏天,兩兄弟辦了一家夏令營,專收華裔新移民子弟。

從華爾街的明日之星,轉到法拉盛華埠民居開“小作坊”,其中經曆難以一一盡數。大王告訴記者,這樣的夏令營在華人集中的法拉盛,一個夏天能冒出好些家,競爭十分激烈。“我們夏令營的學費是全法拉盛最便宜的,每個學生2個月才收300美元。”

問題是,學費少並不能保證客源廣進。他們沒有絲毫辦學經驗,有的課程,報名的人才小貓兩隻三隻,但一樣要付老師教課費,掙的錢還不夠付工資,“純粹虧本賺吆喝。”

但無論如何算是有事做了,大王看上去挺有信心:“我們第一年先打知名度,挺下去就好了。”

是的,挺下去,總會有希望。因為他們的高智商、高學曆背景,更因為他們願意不懈努力,也已經學會了在艱難中守住希望。

2009年底,小趙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紐約某經濟研究所,參與中國經濟數據的統計研究。

就像曾鼓勵了這一代80後留學生出國求學的那句廣告語說的:“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所有跟帖: 

回複:ZT “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東西方不敗- 給 東西方不敗 發送悄悄話 東西方不敗 的博客首頁 (118 bytes) () 11/29/2011 postreply 21:26: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