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人際關係,像家人,同事,老板,鄰居,主要靠言語溝通來維持。大家天天都講話,但是從小到大,除了牙牙學語,卻很少人學過如何講話。一個人如何講話,其實是不知不覺中,從身邊的人學來的習慣。在許多環境裏,如何講話就像是一種儀式,大家慢慢熟悉了那種儀式,講起話來就是那種調調(communication style)。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另一個人,和你講不一樣的調調。問題就來了。
不一樣的調調很多:男女有不一樣的調調,父母子女有不一樣的調調,老板員工有不一樣的調調,老中老外有不一樣的調調,有錢沒錢有不一樣的調調。可惜大家不知道有這麽多不同的調調,而且都用自己的調調去聽別人的話,還期望別人也講自己的調調,難怪話不投機半句多!
很多人可能聽過這個例子。男人,女人都會談他們的問題。男人之間談問題,大都是要哥兒們參謀一下,想想對策。女人之間談問題,其實是談關係。問題不重要,對策通常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把你當知心,和你分享一些內心的話。所以,男人和女人談問題,往往就對不上調。女人談問題要談心,男人忍不住要出主意解決問題,這下子女人談不下去,甚至覺得問題被否認,找不到一點共鳴。男人覺得努力出主意,好心沒好報,女人真不可理喻。話不投機半句多。很多夫妻吵架,都是因為對不上調。
Deborah Tannen是一個非常出名的語言學(linguistic)教授和作家,專門研究跨文化背景的溝通,包掛剛才提到所有不同的調調。她許多溝通技巧的書,都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她的書結合語言學,心理學和人類社會學,深入淺出地探討言語溝通,人際關係和文化背景,非常實用。每本書都充滿輕鬆有趣的故事和對話,尤其她的Audio books由她自己錄音,讓我在哈哈大笑中學到許多學問。
“That’s not what I meant”是一本語言溝通縱覽,介紹不同講話的調調。聽懂調調很重要,人際關係深受這些調調的影響。“You just don’t understand”著重於男女之間的溝通,是她最暢銷的書。這本書挽救了不少婚姻。“Talking from 9 to 5”談職場裏的溝通。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例子,講到辦公室裏幾個女生談她們的穿著,怎麽講和他們的階級很有關係。還有,職場裏表達的方法,有時候要暗示,有時候要直講,給她講出來才知道其中奧妙。“You are wearing THAT?”講媽媽和女兒的溝通,看標題就知道為穿衣服就可以吵個沒完。想不出這本書對我有什麽用,不過還是聽得很高興。隻要不在我們家吵,聽母女吵架很cute。她還有不少其他的著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搜尋。
同一句話,在不同的調調裏有非常不同的意思。聽懂說話的調調,自然有助於聽懂一個人,聽到別人的內心。二十年來,我從Deborah Tannen的書裏學到許多寶貴的知識。她事實上就近在DC Georgetown University任教,我有一次想請她來當顧問,為我們團隊上溝通的課,可惜沒有實現。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她的書不用閉門苦讀,我在車裏邊聽邊笑,公司一下就到了。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