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最民主的美國遭遇職場天花板,其中原因,不是簡單的一個種族歧視就能說明白的。種族歧視是職場天花板的症候,而病因卻在於西方殖民地曆史和西方民主曆史的文化。
先說說殖民與移民的不同。中國人移民到美國,是移民。歐洲人移民到美國,是殖民。什麽是移民?移民是放棄自己的文化傳統融入當地文化。什麽是殖民?殖民是把自己的文化、政治、經濟製度帶到異地,使得自己母體文化成為主導當地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主流文化。歐洲白人,今天入籍美國,今天就是美國人(American)。華人,即便五六代人生活在美國,在美國出生,法律上是地道的美國人,但是還是被叫作華裔美國人(Chinese American),這和脫帽右派的稱呼相似。你在美國可曾聽說過英裔美國人(English Amerian)?蘇裔美國人(Scottish American)?或者大不列顛裔美國人(British American)?沒有。因為他們是美國的殖民者,他們把祖籍國的製度和文化搬到了美國,他們無需融入美國主流文化,美國主流文化本來就是他們的文化。要努力融入主流社會的反倒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和為美國東西統一和為奠定美國工業革命基礎設施貢獻最大犧牲最多的修建跨大陸鐵路的華人。
哎,樓主呀,這和職場玻璃天花板有什麽關係?和美國民主有什麽關係?別急,聽我侃侃這曆史原因。
講起殖民地,人們往往隻知道近代的西方資本主義殖民地政策,而忘記了西方傳統文化中,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是一個硬幣的兩麵。記住,西方現代文明是埃及文明、腓尼基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在時間上駁接下來的。唯一和中國文明延續不同的是,這些古文字都退出了文明中心,而中國文字沿用了幾千年。埃及文明是西方一神教的起源地。腓尼基文明是西方拉丁字母的起源地。他們這些古文明文字之所以退出文明中心,原因就是西方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傳統。一個新帝國的誕生,就是殖民地方式擴張,把舊文明的文化一並消滅。美國可還有印第安人文明?為什麽藏傳佛教和藏文還在,而印地安人的文化在北美喪失殆盡?說大清“帝國”是套用西方帝國概念來解釋中國文明的謬誤。日本帝國主義就是西方式的帝國,從明治維新一開始日本就實行擴張式的殖民地政策。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帝國就在迦南建立了殖民地,在那裏奴役奴隸製作陶器運回埃及。迦南就是現在巴勒斯坦黎巴嫩那塊地方,也就是為什麽《聖經》裏有出埃及記的篇章的原因,因為猶太人被埃及人奴役。這塊地方也就是腓尼基文明的地域。不過,那時候還不叫殖民地,而叫作殖民城。即埃及殖民者龜縮在幾個城堡裏,就是後來雅典文明的城邦。在這些殖民城堡中的主流文化當然是埃及的文化和政治製度。迦南的經濟是埃及帝國經濟的一部分,和工業革命後的宗主國-殖民地是一樣的關係,殖民地原住民隻能是奴隸,而帝國經濟利益要輸送回埃及。
三千年前的腓尼基文明,也是貿易帝國和殖民地帝國。腓尼基最著名的殖民地是迦太基城邦,地處北非地中海。西方海洋文明繞著地中海走,從地中海南岸埃及,至地中海東邊腓尼基,至地中海北邊希臘,至整個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腓尼基文明殖民到地中海南岸,腓尼基為主流文化,把埃及文字給滅了。雅典帝國殖民周邊各城邦把腓尼基文字給滅了。羅馬帝國殖民地中海,把希臘語言邊緣化了。殖民和移民不同,移民是入鄉隨俗,殖民是以母國文化滅當地文化。
記得我到波羅的海岸邊一個小城生活的時候,走街串巷地尋找當地文化遺跡,結果看到的曆史令我吃驚,哪裏還要文化遺跡呀?都是曆史殘跡了。今天這小城講波蘭語,但是,這裏曾經是猶太人的天下,但是,猶太人一個都不剩了,隻有一些好事者新近樹立的碑文,述說以前有無數猶太廟被燒毀。而這小城最繁榮是時期,是普魯士的行省,而這裏已經即沒有德文也些沒有德國人了。在早時期,這還是瑞典帝國的領地,更是連殘跡都沒有了。
不過,這裏的“民主”曆史卻是非常悠久。這個城市在普魯士統治時期就是有獨立主權的城邦,獨立主權,就是可以自己立法,比現在美國聯邦下的州政府和加拿大聯邦下的省政府還牛。後來看了華沙市的博物館,這一看不得了,華沙曆史竟然從一開始就是“民主”政治。這些城邦古時候都是公爵領地,應該就是中國春秋時期的諸侯。郡主自然是皇親貴族,但是,這個華沙公國郡主一開始就和市民有契約法律了。市民(公民)納稅是契約規定的,民主得很。當時我腦子轟一下就蒙了,心裏還緊慚愧中國沒有這種從奴隸製開始就有的“西方民主”傳統。
原來,這民主和殖民是息息相關的。你想,一個皇宮貴族得了一片領地,王室封的。但是,這王室封的地不是他自己的地,隻是批準某公爵去占領一塊地皮,為帝國輸送財富。這個公爵帶來一批工匠和軍隊建立一個殖民地城邦,奴役周邊廣大地域的當地原住民,他們要同舟共濟,能不民主嗎?
帝國的殖民者在遠離母國的貿易中轉貨棧建立殖民城堡。這些商人在城堡裏有了公共事務,於是就有了大家協商的諮議局(Council),以後城堡變成城邦了,諮議局就變成選舉的議會了。所以,民主政治一開始就是殖民地政治。如香港、澳門、新加坡、檳城、馬六甲等都是小小的城邦式殖民地,早期都有列強商賈們在那裏成立諮議局,後來成為當地政府。上海租界的列強商賈也組織了Council,如果殖民三百年,這個coucil就是上海市政的民主政權了。加拿大早期就是西北貿易公司和海灣貿易公司的皮毛貿易勢力範圍,這些公司在魁北克市和蒙特利爾建立貨棧,成立諮議局,很民主的諮議局,當然是殖民者的諮議局,不包括原住民。以後成為殖民地政府的議會,在往後是議會逐漸向英王室要權,把主權從英王室轉到殖民地議會中,就有了獨立的加拿大國家。為什麽美國獨立伊始議會隻能是有財產的白人男子投票選舉?就是殖民地城邦諮議局的模式。西方這個民主曆史和西方殖民地曆史一樣長久,在奴隸製、封建製以至今天資本主義製度下都可實行,想想還真夠普世的,普世到什麽曆史時期都可以用。
這和玻璃天花板有什麽關係呢?有。是殖民地文化。當殖民者來到殖民地的時候,他們就是祖籍國的利益代表,他們建設的“民主”社會一開始就是這些商賈的社會,在香港、在魁北克、在新加坡都是如此。他們的公司文化和他們建立的“民主”社會是同構的,都是白人至上的文化,都是殖民地文化。香港直到回歸前,港人都不得在港英各級政府部門第一把手,英資公司管理層的選拔從來是隻從英國人中選拔培養,有些公司長期禁止公司管理人員異族通婚。
說白了,華裔在海外遭遇的職場天花板是由於殖民地文化的曆史慣性,而這個殖民地文化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孿生兄弟。這就是為什麽那麽美好的普世的至高無上的西方民主社會會有那麽不可思議的種族歧視現象的原因。
謹以此貼獻給盧剛、蔣學斌以及千千萬萬被西方殖民文化埋沒的海外華裔英才!
·殖民城邦參考資料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