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我指的是“一線”民工。也就是公司產品線上的。
如果你在富士康的廚房工作, 您隻算是準民工。
如果你在半導體公司搞GUI. 在華人的小鋪子畫版圖,嚴格點,您也隻算是準民工。
和華盛頓州需要老墨收蘋果, 中穀需要老墨收莊稼一樣, 準民工永遠有出路。
另外有朋友談到創新,out-sourcing的通訊, IT活很難找人,況且民工成本占公司總支出不是很大等, 其實這些正是矽穀IT民工的問題所在。
你想搞個start-up, VC給你$1M, 你會立即發現民工成本占公司總支出80%。
你會立即發現拿這錢在中國可以多燒一段時間。其實在你之前每個VC都是這麽看的,
所以更多的創新早就被VC逼到中國,印度去了。
在矽穀的創新,現在越來越多的是靠忽悠政府錢的偽創新。
out-sourcing的通訊, 成本? 查一下vit。一年多時間, 人頭從5000到10000, 股價也翻了4 5倍。 人都在中國印度, 還有通訊造成的不便嗎?
IT活很難找人? 安博10年前就想到了, 中國的軟件學院不是連清華,北大都辦了多年?
十幾個名校, 培養IT民工水平有富裕吧?
市場?電子產品的市場在中國而不是美國。美國有BestBuy, Costco, Frys就可以了。
記得在一次會上, 有人問現在海龜還是五年後海龜。 VC回答的很幹脆:
如果運氣好,五年後你可以海龜給現在的海龜打工。過去的台灣, 現在的大陸, 都是如此。
關於矽穀IT民工大概還有五年生命力的一點補充
所有跟帖:
•
鼻梁骨上擺地攤-------眼界要放寬.
-美國老土-
♂
(0 bytes)
()
10/28/2010 postreply
08:30:05
•
幼稚, 十年前就有人這麽說了, 民工的工資還是年年漲
-waitGC-
♀
(0 bytes)
()
10/29/2010 postreply
06:30:14
•
井底觀天
-down_under-
♂
(0 bytes)
()
10/29/2010 postreply
06: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