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劉墉寫這套書的時候已經很商業化了,都是那種小故事+心得式的寫作手法,我個人管那個叫快餐式寫作手法;不過在很多年前,我讀這套書的時候,還是很喜歡,覺得很好讀。這一兩年,我偶然看到《於丹講論語》也是這個調調,才覺得:拜托,這個學習能力也太慢了。我覺得您的文章diving deeper,有更多的個人思考和總結。我不知道商業化的問題,不過,我已經不是若幹年前的小女孩了,我會覺得從您的文章裏麵受益更多一點。我這樣說是認真的,不是拍您MP:) 。
不過,劉墉的書在我從小女孩長大的過程中,確實給了我很多的裨益。讓我開始思考,我性格裏麵的很多缺陷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可以改進,怎樣更好地接受自己。我還記得他說,在他兒子小的時候,一去看電影,一上街,他就逼著他兒子去找人問路,問時間,哪怕他手上戴著表。然後他總結說:小孩子越早在這個世界碰壁越好。我不記得他原話了,但他的意思我明白:越早碰壁,留給我們的痛感越輕,我們的心靈越堅強,長大以後,抗擊打能力就越好。
很有意思的一套書,道理講得一點也不板著臉,睡覺前翻翻,挺好的。